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耿幼壮//杨慧林 页数:172
Tag标签:无
前言
“价值论”是当今一种很流行的学说,许多学说都有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例如,经济学有关于经济价值的问题,政治学有关于政治价值的问题,宗教学有关于宗教价值的问题。在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有一个学会叫“国际价值哲学学会”,我是该会理事。“价值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它讨论哲学学说(如孔子哲学),哲学命题(“仁者爱人”、“道法自然”),哲学概念(如“忠”,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恕,推己之谓恕”)的价值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文化中的价值问题”,而且主要是讨论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普遍价值”问题。即文化中有没有“普遍价值”,“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的关系等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关于“普遍价值”的问题,现在已有不少讨论,但大多是具体问题的讨论,而且是偏重政治哲学方面的具体问题。我想从哲学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大家共同讨论。 如果不承认在文化中有“普遍价值”,那么很可能走向文化的“相对主义”,认为没有什么“真理”(哪怕是相对的真理),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在文化中就很难形成对话,很难找到共同话语,很难对共同遇到的问题达成“共识”。这对当前世界的全球化将是一种消极的力量,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合理发展。同时,如果我们不讲文化中的“普遍价值”,那么,其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大讲“普遍价值”,这岂不是说我们把讲“普遍价值”的权利让给西方文化了?这将有助于西方鼓吹的“普遍主义”大行其道,使他们具有了“话语霸权”。因此,虽然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但希望逐渐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做点有益的事。下面我将进入正题。
内容概要
[文化与价值]同归而殊途,此路亦彼路,作为一种全球伦理基础的中国传统伦理·录求文化中的[普遍价值][反思与方法]我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中国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反思与话语下的宗教与信仰[文学与艺术]走向异质文化研究:汉学如何丰富美国文学与批评·[中国]音乐:理解中国音乐之[中国性]的一种新进路[综述与书评]读鲁惟一《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
书籍目录
【文化与价值】同归而殊途,此路亦彼路——在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2009”开幕式上的讲话/纪宝成作为一种全球伦理基础的中国传统伦理/[德国]孔汉思寻求文化中的“普遍价值”/汤一介【反思与方法】我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严绍望中国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反思与挑战/[法国]赵仪文价值的重构、现实的复现与过去的图景/[意大利]史华罗【历史与现实】董仲舒与“儒学”/[英国]鲁惟希伯来申命记派史学与中国儒家早期史学——种比较研究方法/[斯洛伐克]高利克论耶稣会视觉文化在中国晚明时期的适应/[意大利]柯毅霖【哲学与宗教】儒家话语下的宗教与信仰/刘梦溪玉教-中国的国教:儒道思想的神话根源/叶舒宪“道”何以“法自然”?/[新西兰]伍晓明论中国和印度“五种元素”之意识形态属性/[印度]那济世【文学与艺术】走向异质文化研究:汉学如何丰富美国文学与批评/[美国]石江山汉字汉语之一水天涯——扬牧与北岛作为中文译者/[马来西亚]张依藏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的中国戏曲研究考论/黄仕忠“中国”音乐:理解中国音乐之“中国性”的一种新进路/[德国]汉克杰【综述与书评】中间的路——2009年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综述/樊桦评鲁惟一《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徐楠
章节摘录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做出三种有关感知和心态表象(Representation of states of Mind)的假设。第一种是:人类的情感特征是“构建”在文化环境提供的象征性的理性和道德元素之上的。第二种是:尽管语言与情感体验的形式并不相同,但是在认知层面上语言可以将概念相对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因为它总是诉诸各种日常交流手段。 这意味着,情感的展现与复现及神话与象征的各种形式虽然属于内在意识范畴,但它们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它们都是更广泛地互相关联的文化进程的一部分,并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及文明。这不只是因为它们影响着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集体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的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