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习的革命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译者:杨彩霞  页数:212  译者:杨彩霞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是在一次探讨21世纪的学习的会议上初次见面的。当时,我们非 常兴奋地发现,彼此对对方的教育路径深有同感。我们都在许多不同环境 ——中小学、大学、(大大小小的)商界、非营利组织——跟不同年龄段的 人打了多年交道,阐发那些大多都被视为激进且不现实的观点。我们都在 努力使梦想变成现实,并且都获得了足够的支持和成功,从而激励我们能 够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然而,我们之间从未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很快,我们发现我们拥有 共同的兴趣、目标但却迥然相异的人生道路。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 有一天,我们开始探讨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的话题。因为我们离得太远 ,不可能定期会面,于是我们开始写信。由于E-mail的便利,我们之间的 交流从一开始就变成了交谈,采用的是一种快捷的思想交流方式,虽然这 是以书面而非口头的形式进行的。 我们通过E-mail聊得越多,就越多地挖掘出我们一生一直所关注的教 育的方方面面。 最后,这本书产生了。我们相信,这本书会让那些困惑于同样问题的 人产生兴趣。 我们希望在本书的正文中保持我们独一无二的声音和方法,读者可以 清楚地感觉出来。读者即将读到的是我们的实际交谈,而非两种单独世界 观的混合和同质化。在每一章中,我们使用专门的标示把我们每人的观点 划分开来,这样读者就能够区分我们各自的“声音”。但是,本书最后一 部分谈论的是我们理想化的教育观,因此我们觉得可以使用一种不加区分 的声音。 从这项合作事业中,我们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希望读者欣然地窃 听我们的谈话。

内容概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把孩子教育成标准化的人,如同流水线上规格统一的产品,对他们的发展真的重要的吗?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审视我们的教育,并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人权宣言》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本书作者对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身体力行,创办了瑟谷学校,在这里,学习是自发进行的,孩子们有足够的动力探究世界、学习知识;同时作者认为;学习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包括幼年、学龄期、工作阶段乃至退休后。
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本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但对所有教育界人士具有启发性,还为那些为人父母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读罢此书,你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对孩子,也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作者简介

拉塞尔·L·阿克夫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荣誉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组织动力学中心杰出成员。拥有英国赫尔大学系统研究中心的客座席位,是墨西哥国家独立大学、伯明翰大学、里斯本大学、(位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的客座教授。著有23部书,在各类书刊上发表20

书籍目录

绪论:何为教育
第一部分 当今的教育体制败在何处
 第一章 教与学
 第二章 课堂环境
 第四章 新世界
 第五章 反民主式教育
 第六章 抵制变革的因素
第二部分 佐助教育之因素
 第七章 发达社会为个体实现提供的环境
 第八章 自由民主环境对于个体实现提出的特殊要求
 第九章 个体对自身教育作出的贡献
 第十章 艺术的位置
第三部分 构想理想化的教育环境:原因与方式
 ……

章节摘录

  在课堂之外的世界——“现实世界”,很少使用考试去判定人的能力 。对雇员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其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的。在现实世界中,人 们本来应该有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对人的评判通常就是 依据这种能力作出的,而不是根据一个人可以输出多少灌输进来的东西作 出的。 各个层次的学校试图通过考试判定——如果不是衡量的话——学生学 到了多少东西。这些考试给出要回答的问题、要完成的练习或要解决的难 题,期望学生只用自己的大脑完全独立地完成,而不能接触其他任何资源 。不允许抄袭或偷看别人的答案(考试作弊)。实际上,学生是在(有效的) 单独禁闭的情况下进行考试。这种方案跟现实世界中期望他们做事的方式 截然相反。 给成人提出一个问题时,很少要求他们不寻求帮助或不借助于外力就 解决问题,而是期望他们能够发现并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任何资源 。学校里称之为“作弊”的东西,在学校之外的世界里,却是特别受推崇 的那种高效使用外部资源的能力。没有外来帮助几乎解决不了问题、借助 帮助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人,要比拥有相反特征的人更具价值。然而,学 生在学校里却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利用外界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只能 偷偷摸摸地学习这一能力。不讲别的方面,学校首先应该鼓励和敦促学生 学习如何利用外在资源去应对“现实”情况。 学校里的学生并不了解难题、练习和问题是不同的,也不知道这三者 都是从现实中抽取出来的抽象概念。(本章的“解决问题”部分将谈到这些 方面。)把这些方面作为主要内容来为生活做准备,就像把一只胳膊捆在背 后学习如何拳击一样。在拳击场上,受过这种训练的人面对双手自由的对 手,甚至于面对一位不太擅长拳击的对手时,都会有麻烦。 最近,联邦 政府出台了一套“标准”。学校要想得到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就必须达 到这些标准。这个标准要求各个年级的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的平均分要达 到标准的要求。平均分达不到联邦政府要求的那些学校要受到“惩罚”。 显而易见,这个过程认为,此类测试可以衡量考生所学内容。这种观 点是基于以下的推断:从出生到成熟阶段,所有的孩子都以同样的基本速 度经历同样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推断指导下,要求所有一年级学生做同样 的活动;所有二年级学生做另外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所根据的是一套不同 的材料,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测试。其他年级依此类推。 这种策略所依据的潜在观念与儿童发展的经验主义现实完全对立。现 实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高度具体和独到的成长方式。就连两个同胞兄弟 或两个同卵双胞胎在童年生活中都不会以完全一样的方式长大。这种多样 性始于出生之时,甚至始于母亲的子宫里,而且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它 才会消失。 否认这种多样性就是否认个性的存在。承认这种多样性但却坚持用同 一种方式对待孩子,好像他们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这是剥夺每个孩子成 长过程中把自己的个性最为充分地表达出来的权利。那种告诉什么做什么 、接受工业化时代机器人式的要求的时代已经结束。 席卷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打着“提高标准”的名义,已经引进了教育 界最严格意义的因循守旧的教学。新的教育秩序几乎完全排除了孩子探索 自己的个人兴趣、学习不同于同龄人的学习内容、以不同于这一年龄段孩 子的进度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教育秩序也几乎剥夺了教师全力以赴教学、 传授其特别热衷的内容以及发展与每位学生的独特多样关系的机会。它还 排除了天才校长或学校管理者进行重要实验的可能性,使得地方学校理事 会几乎不可能在具有差异性的学校环境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改 革之下,谁也不敢再去坚持创造性、革新力以及个性,因为标准化测试中 考试成绩太差对有关各方都是一个失败。 整个标准化测试运动的基石是,坚信这些测试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高效 做事的有用工具,而且还坚信这些测试可以对孩子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评估 。尤其是,正因为正规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让孩子们做好准备,成为全社 会的有用之才,因此这些考试应该成为重要的工具,以决定一个孩子是否 正在按照使其过上优裕的成年生活的方式发展。 在教育领域,有个路人皆知的道理,即无论采用笔试的形式还是其他 手段,都无法预先衡量一个人在一份既定事业中是否会成功。我把“路人 皆知”当作一个事实,尽管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知晓这一点。想想 看吧!要是有种办法可以设计出来预先评估法,以确定一个人将来是否能 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经理、秘书、记者、木匠、汽车技师、艺术家、医生 、律师或其他职业人员,那么全国的每位老板、每个机构都会欣喜若狂地 使用这种评估法!它会使人根本不用担心评估未来雇员的复杂过程,它会 消除疑虑、问题、担忧和失败。人们可以一下子取出评估包,对有希望的 候选人进行评估。就是他了!只雇用那些通过者,并确信担任职位之人合 格称职。P36-3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1世纪学习的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1条)

 
 

  •   此书为为人父母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读罢此书,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对孩子,也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   21世纪学习的革命是为后工业时代提供的建议。随着历史的演进,工厂化的学校,也该进化成更符合后工业时代的教育场所吧。
  •   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看了以后和当前中国的教育差距太大。感想很多,当前我们的教育什么人都能当老师,当教育局长,只管把考试分数为目的,只管自己的政绩为目的,葬送了多少孩子的发展机会,可悲!
  •   这本书对于孩子对于家长的帮助都很大,既从孩子学习的角度告诉了孩子们怎么高质高效的学习,同时也告诉了家长怎么科学的教育孩子,使孩子学习更加轻松
  •   非常推荐,里面讲到了个人学习和教育的问题。深层分析了这个时代的学习和教育,应该好好看看。
  •   本书对教育小孩很有帮助。
  •   适合教育者看,以更独特的视角看教育
  •   此书真的是让人受益匪浅,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   概述结合心理学、教育学阐述了学习的新方法,很是和现在热爱学习的人读。
  •   学习的革命
  •   给孩子读
  •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西方很多书更直白。虽重中国文化,也不会逃避这些西方的东西
  •   个人觉得这本书很好,告诉我们如何去学习,怎样学才有收获,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看了大有体会
  •   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学习,看到学习的本质
  •   理念太多,实践不足
  •   这是一本改变观念的书,每个教师和父母都应该看一看
  •   当年很火啊,那时看过,现在看有些也没过时
  •   教与学的反向思考,真的值得我们仔细思索这背后真知。
  •   领导看了,说:书挺好
  •   人家推荐的,值得一读!!!!!!!!!!!!!!!!!
  •   对当今 教育者 提供很多的思考 创新思维 很好~
  •   送货很及时,书的纸张蛮好的,满意!
  •   经常要看一下书,对大家有好处
  •   是老师推荐买的,还没看完。书的质量印刷还不错
  •   没有塑料封,稍微有点灰
  •   帮同事买的,听说很不错~
  •   看不懂,买错了
  •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   自己并不对此类书感兴趣,替别人买的。译者很好,《化身博士》的译者。
  •   买错了,换了
  •   听别人介绍的,还没看
  •   物流太牛
  •   帮同学买的,特别满意!
  •   好书,质量很好,包装也很好
  •   体现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
  •   打开眼界
  •   看完深受启发。不管是现在有没有小孩,这本书受益的可能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看完后才了解自己从小到大受的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也才明白为什么毕业后仍然有那么多学生没有办法适应社会的生活。其实,学习真的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是目的。目前的教育体制,从根本上去改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到这一块,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来了,才有可能改变人类的行为,教育体制才会重新去设计。
    所以,为了适应目前的教育发展,只能从我们自己本身受启发的角度上,去肃清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学习的生涯中帮助自己也帮助周围的人或者你的小孩,去接受一种崭新的学习革命,基础知识要学,但更重要的是思维、态度、精神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启发与激励。从任何成功者去分析,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人关键是自主学习,成为自燃型人才。
  •   对当今教育分析得很到位,作为一个学生,除了死命读书学习,我觉得更应该培养一种批判的思维,这本书真的很不错!!
  •   和我以前接触的【学校的革命】完全不一样了。。更像是教育实践书呵呵。。
    作为学生看看也挺好。。
  •   这本书在内容上对当代的教育体系是怀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的,很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朋友推荐的,人个看后觉得不如《窗边的小豆豆》~~概念性的内容太多,有些空洞,但里面的观念值得我们借鉴~~
  •   学习创新
  •   给同事买的,他说好!
  •   为什么书中的内容跟我想要的书不太一样?
  •   还没看,书应该不错
  •   语句不够精练,90年代那本好些
  •   很喜欢,写得很好。
  •   就学习而言,无所谓革命,不论怎样,针对性非常重要,但是正如我们的吃饭一样,很多都浪费了,没办法。
  •   听同事说这本书是骗人的,还没有看,但愿不是。
  •   可怜,我本人看不进。
  •   这本书看了几页,不过有点枯燥,不想看了
  •   同样的名字,不一样的内容
  •   书的内容不错,我们宿舍一起买了。但是有一本居然有8页是空白的,这样子怎么看啊?还能说是正版吗?有点失望。
  •   学习顶尖商学院的智慧!
  •   公司同事购买的,配送速度快
  •     最初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听说此书是育儿书籍中必须备之书,于是便收于襄中。后来在看到书名后的备注的时候,这本书便一跃成为众育儿书中读得最多、看得时间最长的那一本啦。
      作者是拉塞尔•L•阿克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荣誉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组织动力学中心杰出成员。拥有英国赫尔大学系统研究中心的客座席位,是墨西哥国家独立大学、伯明翰大学、里斯本大学、(位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的客座教授。著有23部书。你说这样的作者写的书,我能不敢收藏本,加以习读吗?呵,必须的。
      作者从最初便引出问题“何为教育?”作者给出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
      我觉得教育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引起着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学前的教育,孩子零到六岁之间的教育,所以会如雨后春笋般出来一堆,贵族幼儿园,亲子园,早教班之类的。但是这些教育真的是因人施教,培训孩子的个性独特性创造性吗?恐怕不是吧,教材是统一的,老师所受培训也是统一的,照作者所言,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天真,想象,独特这类想法,给抹掉,换成千篇一律的言词,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想法,被我们认为是不符合标准答案的,那么这些教育还有意义吗?对于教与学,作者说“大部分教师要是擅长点什么的话,他们擅长的是学而非教”这一语击中,细细来想确实如此。在与女儿的相处中,就简单的讲故事,她都会对词提出问题,如“威力是什么意思”“羡慕是什么意思”“空当当怎么讲”“小时候的候是哪个字”每每此时,我都会淡定地说,记下来,记到本本上,我们一起查查。翻字典,或者百度一下,自己理解体会后,再给女儿讲解,有些时候书面语她也不太能理解,例羡慕,后来我就跟书上学习,跟她说,我想吃饼干,结果我手里没有,而你手里有饼干,正是我想吃的,我就很羡慕你,因为你有饼干。女儿低头想了想,对我说你有小猪睡衣,我没有,我也想要一套,我很羡慕你有。至少她能明白,还会用。如此一来,我便上心,书中的词我都要先查一下,自己理解,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话词来告诉她,这不就是加大了我的学习,那么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学习提问,他们照本宣读,超过范围的,他们也需要再去学习,而非擅教。那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变得擅学呢?一时的好奇或许是起点,长久的兴趣才能保持学习之路继续。兴趣能让人得以满足,高兴,或者是另一种情怀,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便给她讲故事,读卡片,从开始亲子阅读,坚持到现在,女儿看到我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总是很新惊,翻过之来,发现没有画,她的兴趣就不大了,可是看到我们时不时就抱着书在看,一脸满足的样子,她又很是好奇,于是现在女儿已经开始指读。我想这也就是这本书我不断在读,不断在看的原因,他所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书中简单的道理,
      书中所讲的瑟谷学校,如同我看到小豆豆所在巴学园,那是多么的让我向往,如果可以真是很想给孩子创造那么一个环境,可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如在学前的这段时间,都是被我们所重视的,所言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巨大学习能力是在以后的岁月所不能被超越的,但是当孩子想要自主活动时,往往就是我们,我们这些大人或许可以往大里说是社会,扼制儿童的自主活动,而用成人控制的行为代替之。因为我们总怕孩子搞破坏,搞浪费,实不知,孩子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一如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样。没有舍,哪里有得,往往想要真正做到放手,是很难,想要真正与孩子平等互相尊重,也很难,所以我需要时刻来翻看,来提醒自己。
      在此引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令人钦佩的事情,然而需要时刻铭记在心的是: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学习此路很漫长,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放下,才能得以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     看完《21世纪学习的革命》,发现我们都是被“教育工厂”生产出来的
      
      
      在曾经100多万年的时间里,人类没有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人类在地球上劳作、生活,吟诵、思考,创造世界。大约150年前,人类的孩子开始需要参加一个叫做“公众教育”的活动,即“上学”。那时正是工业革命蓬勃向上之期,工作速度达到了让人类又惊又喜的程度,将手工劳动远远甩在了后头。自此,公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了巨大的使命——为工业社会源源不断地供给合格劳动力。
      
      工业革命掌控下的社会,工作被大量机械化,厂房被大规模建造,众多人力要做的工作是:与机器一遍又一遍的精确配合。而公众教育该如何让社会满意?答案是,让学校工厂化。
      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工厂化学校里毕业的,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不开心的学龄岁月,但你知道学校是如何工厂化的么?你知道自己是如何与其他人一起,被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么?
      
      先从学校的设置说起。学校的外形就如厂房一般,四四方方单调的楼房,被隔成一间间编了号码的房间,送进来的孩子们被编好号,安放在四四方方的桌椅之间。孩子们是一件件待加工的原材料,一旦进入学校,就顺利进入了学校生产线。这里有经过培训的老师,他们都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课程材料,按照标准加工、考核、筛选学生,最后通过考核的成品会被贴上显眼的标签,送入劳动力市场。
      
      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工厂,它要保持有序运转,有两个必须的基础保证。
      第一,必须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就打破他们的自由精神。无论是过去和现在,学校都必须强迫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地方,排好队,所有上学的孩子必须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教育工厂通过强制性训练,培养听话顺从、服从规则的孩子,将他们训练成毫无反抗地从事极其单调乏味工作的人。
      第二,学校要传授孩子具体的技能,使其能够在机械化的工厂里高效工作。这些技能概括来说就是:阅读、写作和算术,这是工业社会的三项基本技能,它们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核心。
      
      将孩子们束缚在狭小单调的空间;让受过培训的成年教师灌输规定的文化价值观;用奖惩方式,进行固定技能的培训和评估。于是,被工业社会生产模式青睐的成品,一批又一批地被生产出来。在工业化的巨轮之下,一代又一代的人随着机器运转而行。直至今日,在后工业化时代已来临的今日,学校仍在工业化巨轮的惯性中转动;在发达国家之外,工厂化的学校仍在不断地拔地而起。
      
      作为具有强烈好奇心、探索欲,拥有强大思考能力的人类来说,器物化的生存状态,带来的是日益严重的个体身、心、灵的分离。与人类本性相背离的工业化教育模式,让人类的孩子从小便被装在了别利克夫(契诃夫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的各种套子里。童年是一生的基础,失去了阳光、欢笑和想象力的孩子们,该怎样为自己成年的幸福带来亮丽的色彩?更为迫切和关键的是,后工业时代的号角已吹响,与工业化时代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将是21世纪的主流和希望。深刻反思和改变现有的工业化教育模式,将是人类踏向新里程途中,必须解开的第一个大枷锁。
      
      
      
      
  •     内容简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把孩子教育成标准化的人,如同流水线上规格统一的产品,对他们的发展真的重要的吗?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审视我们的教育,并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人权宣言》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本书作者对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身体力行,创办了瑟谷学校,在这里,学习是自发进行的,孩子们有足够的动力探究世界、学习知识;同时作者认为,学习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包括幼年、学龄期、工作阶段乃至退休后。  
        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本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但对所有教育界人士具有启发性,还为那些为人父母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读罢此书,你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对孩子,也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目录 绪论:何为教育   
      第一部分 当今的教育体制败在何处   
      第一章 教与学   
      第二章 课堂环境   
      第四章 新世界   
      第五章 反民主式教育   
      第六章 抵制变革的因素   
      第二部分 佐助教育之因素   
      第七章 发达社会为个体实现提供的环境   
      第八章 自由民主环境对于个体实现提出的特殊要求   
      第九章 个体对自身教育作出的贡献   
      第十章 艺术的位置   
      第三部分 构想理想化的教育环境:原因与方式
      
      
      
      
      
  •   jhymay一定是看得很认真,读到精髓了才会打五分。因为,这本书由于翻译和文风的一些问题,不是那么好读。我认认真真看了两遍。这本书让人质疑、思考、颠覆。父母和老师需要耐心读,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
  •   现在仍放在床头上,道理明白,做起来难,要时时读时时看,来监督自己,育儿之路漫长。
  •   所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是为后工业时代提供的建议。随着历史的演进,工厂化的学校,也该进化成更符合后工业时代的教育场所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