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开沅 页数:241
Tag标签:无
前言
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向,也是文化史研究带有永恒魅力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于所谓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跨越时间距离的离异与回归。长期沉睡于中世纪落后状态的东方又是一种类型。这里的离异,首先表现为向西方近代文明的模仿、学习与趋近;这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本民族的主体意识,以求避免被先进的外国文明同化。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跨越空间距离的离异与回归。就东方国家而言,表现为趋向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对传统文化的离异,从总体上来说是进步的历史潮流。然而由于强弱贫富差距悬殊,也很容易产生缺乏自信的民族自卑感,乃至产生全盘西化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至于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情况则相当复杂。顽固派的守旧复古,对抗新的潮流,自然是一种倒退倾向。一些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往往也向传统文化回归,则主要是由于担心独立的民族精神的丧失,防止被西方文化完全征服与同化。这种回归自然包含某些合理的、必要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旧传统年深日久,盘根错节,惰性太大,新的社会力量在有限的离异之后很容易经由回归走向复旧。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离异与回归都需要适度。或许可以这样表述:离异不可无根,回归不可返古。本书着重探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文化历程中的离异与回归两种趋向,目的是从文化流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以作者目前的水平、时间和精力,还很验证进全面、系统、深入的论析。本书只能作为引玉之块,提出问题引起大家的兴趣,促使更多的的学者共同研究这一课题,寻求足以使人信服的合理答案。
内容概要
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聚讼未决。全盘西化派与国粹派往往各执一端,认为传统文化与近代化水火不相容,要么全盘接受,要么拒之门外。本书则另辟蹊径,从文化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了“离异”与“回归”的命题。认为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在其近代转型过程中都存在离异与回归的现象,只不过在东方,离异更多地表现为向西方近代文明模仿、学习与趋近;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避免被外来文明同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这种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尺度在于:“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
作者简介
章开沅,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26年生。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历史系,1992年获美国奥古斯坦那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51年起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曾任该校校长、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巾心主任,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辛亥前后史事论丛》、《张謇传》、《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一1938)》、《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命运》、《实斋笔记》、《鸿爪集》等。
书籍目录
自序前言第一章 从清末女强人说起第二章 以俄、日为鉴第三章 近代离异的萌发第四章 民族开始觉醒第五章 冲突与协调第六章 走出国门看世界第七章 失掉的机遇第八章 离异的艰难历程第九章 回归面面观第十章 没有结束的思考附录一 中国都会大学的历史命运——以德士文献(Bates papers)为实证附录二 从离异到回归——孙中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附录三 先驱者的足迹——耶鲁馆藏容闳文献述评附录四 文化危机与人性复苏附录五 我的史学之路附录六 章开沅论著目录(1957-2009)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而且还有社会行为上的表现。她反对中国传统的“正朔”观念,主张全国改用阳历,使政治、财经、学校、兵役、罪惩各方面收“齐一之效”。她不顾外界议论,率先“于家中会计用阳历,便得无穷便利”。她反对缠足恶俗,主张妇女参与社交,可以与男人一样抛头露面。为了开倡风气,她带着媳妇“冒大雨步行于稠人广众之场”,又步行数里到母舅家“以风同里妇女”。她还与全国妇女互勉:“寄语深闺侣:疗俗急需药。劬学当斯纪(原注:英人论十九世纪为妇女世纪,今已二上世纪,吾华妇女可不勉旃),良时不再来。”在这些娴静典雅的言行中,蕴含着对古老传统的勇敢挑战。是什么力量促使长期生活在旧营垒中的单士厘在短短几年中产生这样大的转变?又是什么力量使这个贤淑的弱女子敢于与强大的旧传统决裂,并且公开表明自己对于西方近代文化的倾慕?这里确实存在着一种力量,一种离异于传统文化的无形力量。借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语言,或许可以称之为“脱离意志”。按照汤因比的说法,一种文明在它的生长时期,其旺盛的创造力,以使它在自己的内部与外部,在人们的内心引起自愿的“归附心理”。而当它逐渐丧失创造力(汤因比称之为“害病的文明”)的时候,则会使一部分民众产生对少数统治者“压迫意志”的挑战,产生一种“脱离意志”。汤因比用哲理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两种意志之间矛盾的持续发展,描述旧的“亲体”文明日渐走向火亡和新的“子体”文明在富有力量的“脱离”(指与“亲体”脱离)巾的诞生。他说:“当它从开始变化到结束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一种精神上的因为遭遇而引起的戏剧性的变化,把宇宙的生命从秋天的停滞状态,引过冬天的痛苦,重新达到春天的生命沸腾,这正是创造的再现。”②我则宁愿把这种“脱离意志”称为“离异”,看做文化进程中的一种趋向,一种带有很大力度的趋向,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力的运动。在这种运动巾,充满着心理与意志的因素,然而单纯在人的头脑与心灵中是很难找到终极原因的,还必须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历史环境中来加以考察。就整个世界历史而言,文化史上的离异现象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新的社会制度在旧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诞生。
后记
这本小书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承担的一项国家重点项目,主要是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我曾作过全面系统的思考,其成果都反映在一套丛书的总序以及我撰写的《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这套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化研究丛书印数不多,加以此后该社人事变动较大,而我又去北美长期游学并执教近4年,所以未能继续出版新书,更谈不上再版旧作。多年以来,常有读者求索此书,我都苫于无书可赠,连韩国学者翻译此书也只得用复印本。现在承蒙人民大学出版社给予再版机会,本来想乘机作全面修订充实,因为湘版原著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加以当时我又承担了学校繁重行政职责,只有利用每天早上4时至8时的“黄金时间”,写来未免勿急,不能畅所欲言。但如梭岁月催人老,不觉已逾80高龄,时过境迁,精力难济,委实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敝帚自珍,基本上保持原状,仅作少数修改与勘误。现今,世界已进入后现代,现代化进程虽然仍在许多后进国家与地区持续,但现代化研究已经明显冷落。此书的再版,并非意在显示它有多大学术价值,不过是立此存照,聊备一格,作为当代历史学者心路历程的实录而已。在修订编排过程中,承蒙出版社谭徐锋编辑热情帮助,本所年轻同事田彤、刘莉也协同校对与打印,为此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在此一并表示深切感谢。此书在当初出版时就曾引发许多争议,此次再版如蒙惠批评指正,不胜企盼之至。章开沅2008年岁暮于白云山麓
编辑推荐
《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增订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波澜壮阔,学术研究的发展自民一景。对当代学术成就加以梳理,对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做一番披沙拣金、择优再版的工作,出版界责无旁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