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江梅 主编 页数:346
内容概要
《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是伴随着分会在以往的一年中为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应运而生的。分会坚持以“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仅继续努力推动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研讨活动,成功地进行了年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观摩,还首次组织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积极筹备了首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在北京各高校和研究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研究生的教与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论文集汇集了各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体现了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呕心沥血的实干历程。一个新的关注点是对博士生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考和探索。运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评估也是一个热点。还有很多老师在语言技能的训练方面提出了新的研究成果。将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也是论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籍目录
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教学思想与教学改革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视听说课教学 基于多媒体和数字资源推动军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变革 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博士生英语课程资源并发 外语测试反拨效应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试论新时期公外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兼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公外研究生英语教材开发 关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的几点思考 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课程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让视听说课充满“生命活力” 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思考 合作学习理论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教学模式与测试 “学术交流英语口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跨文化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形成性评估的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加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研究生自主学习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课外实践资料库”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讨——研究生公共英语科技英语翻译选修课改革思路 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同等学力人员申硕教学方法探索 SEEQ运用于博士生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价的案例研究¨ 对信息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研究 浅析建构主义模式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为例 研究生英语形成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生英语听说课堂的案例教学 英语教学调查与实践 中国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发音策略的自我感知以及对教师的启示 民族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英语语言技能的研究与实践 关联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应用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论英文影视对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语音现状的可行性 研究生英语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Abstracts Of Research Papers in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s 论基于网络的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中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产出性词汇量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英语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探究——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词汇搭配知识调查与分析 Assessment“English Speaking Ability“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英语语言文化、翻译研究:语言学、翻译与英语教学 构式语法之“功”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也谈关联理论的社会纬度——以解析交际中的礼貌现象为例 习语翻译:从归化走向异化 Stylistic Analysis of English Diplomatic Documents for Publicity A StylisticAnalysis of Cosmetic Advertising English 英语动词不定式的研究 英语歧义中的“花园路径”现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翻译对比兼论译本综合翻译等值观 英汉双解词典信息与英汉译语的“间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过程中的教师话语研究 英语语言文化、翻译研究:文学、文化与英语教学 北航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国文化需求分析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Disease“Modernization:The Loss“Belief——MyUnderstandingOnTheManO/theCrowd•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Through Analysis“Moby-Dick 英语影视课堂上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Across theCultural Boundary:AComment OnAkira Kurosawa'sRan Characterization in DaisyMiller:AStudy RevelationOfNewTimeConceptfromWaiting for Godot 他者的凋零——从女性主义角度论乔特鲁德 美式英语面面观 房子与身份认同——解读《典型的美国佬》 文化流放中的托尼•莫里森和《宠儿》 浅谈文化对语义的制约
章节摘录
经过一年的教改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9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很新颖、很实用,希望以后继续开展下去。回顾这一段的工作,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1.将英语教学贴近科研工作的方向是对的。英语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直接针对的是学生最需要但又是最薄弱的环节,完全契合了学生的需求。所以从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学习的动力也很大。博士生通常从硕士起已经参与了实际的科研工作,到博士生第一年这个阶段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可以写论文发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高涨。有的学生把已经写好的论文根据上课讲的内容逐一修改,再拿来跟我一起探讨,还愿意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效果非常好。还有的学生正准备写论文。他就按照我讲课的进度,讲到哪一部分就写哪一部分,等到课程结束论文也完成了,自己觉得收获非常大。 2.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是重要的。论文写作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多种实践形式的结合,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在介绍论文架构和总体要求时主要采用老师讲的方式,因为学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但在分章节讲述论文各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就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更多地练习,更多地讨论发言,更多地自己讲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学生的参与度越高,他们的思维就会越活跃,就越容易自己发现问题,印象会更深刻。 3.和学生及时沟通是必要的。英语论文写作是一门新课,具体怎么讲效果最好需要通过实践来把握。不管老师在课程设计上多么用心,准备材料多么充分,还是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所以我在课后还专门设置了辅导时间,让学生按组到我的办公室,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学生们非常配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帮助我及时改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些他们反映很好的就继续保留,有些他们认为不实用或意义不大的就减少或去掉。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在学生的帮助下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和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就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