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迷局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刚梁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争夺混战的现状、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国进民退与国富民穷现象以及经济学家均分国资设想等这些财经热点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总根源,在构建“新全民所有制”的思路下设计人民信托基金方案,从公有制实现形式入手,根源上解决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

作者简介

吴刚梁,工商管理硕士,律师,经济师,现为中国黄金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金融投资部总经理。曾先后任职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律师事务所,长期关注国资动态,对国资管理体制有深刻的理解并具有丰富的国资运营经验。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对中国经济的深层次解读 推荐序二 国资改革讨论仍有待继续  第1章 我的国资谁做主:“缺位”与“被代理”  追寻出资人   从律师告国资委说起   所有者缺位之争   信托责任:看上去很美  四级政府争当出资人   国资“三个代表”   中央企业VS地方国有企业   地方政府之间的出资人争夺战  国资委:真正的国资掌门人   红顶巨商国资委   在“老板”与“婆婆”之间摇摆   法外机构的尴尬  夹缝中生长的国资公司   国资公司的特殊使命   淡马锡模式能否中国化 第2章 谁动了我的金融国资:分割混战中  分割混战中谁主沉浮   令人垂涎的金融国资   体制变迁:从“多龙治水”到“二龙戏珠”   金融国资委:再留悬念  国资委蚕食财政部的金融后方   国资委曲线进军金融帝国   “产融结合”大旗   国资委PK金融办  中央汇金与财政部主战场正面交锋   财政部:似是而非的出资人   中央汇金横空出世   “央行血缘”的是与非  “金融看门狗”觊觎金融国资   金融国资暗战:汇金与保监会的较量   证监会与汇金对银河证券的争夺 第3章 我的国资成了谁的盘中餐:经营者的盛宴与毒药  垄断经营成公害   垄断国企赚钱招骂   垄断有理?   依法垄断?  天价薪酬的诱惑   高薪老总成“过街老鼠”   高薪有理?   做秀的“降薪令”  万亿红利的盛宴   不要红利的出资人   万亿红利是谁的盛宴   红利“体内循环”  国资流失之争   中国式MBO与国资毒药   国资流失悖论   同案不同命:国资保护的法律尴尬 第4章 我的国资惹了谁:与民争利的工具  国进民退之逆转   国资主导是历史惯性   一枝独秀VS横尸遍野   国进民退:是现实,还是错觉?  国富民穷的矛盾   国家之富   民众之穷   国富民穷:说法“过于苛刻”?  国富民穷是怎样炼成的   凯恩斯主义:计划经济复辟的借口   经济周期:国进民退的周期律   地方政府:无奈的推手  藏富于民的路径选择   转变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消费! 第5章 我要我的国资: 全民均分国资计划  百万亿“家底”能不能分   盘点“家底”   全民“分家底”计划及其逻辑  全民分股   谢国忠:打起国有股的主意   遥远的社保:减持,转持,不如直接分股  全民分外汇储备   张维迎:冰城舌战   分外汇不是“抢银行”:揭开央行资产负债表迷局  全民分地   牛刀:“公民地权证”   不再捧着金碗当乞丐:土地资产证券化 第6章 我的国资在哪里: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镜中国资:国家所有制   虚幻的共同体:社会所有制   公有制还是共有制  股份制的是是非非   股份制“姓资”还是“姓社”   股份制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全民所有制:全民如何所有   阿拉斯加永久基金的经验及启示   东欧剧变:私有化还是民有化   构建“新全民所有制” 第7章 我的国资我做主:人民信托基金  基金设计总体思路  基金方案  基金方案设计说明  国资归主,突围之路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我的国资谁做主:“缺位”与“被代理”追寻出资人所有者缺位之争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具体的所有者和出资人,全民所有,名义上人人都有,实际却人人都没有,很多部门和单位都在管理它,但谁也不对它真正负责,国有资产似乎没有“主人”,成了“无主”财产,成了,“唐僧肉”。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设立了国资委,专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在工商、税务等企业登记资料上,各级国资委都是明确的出资人或股东,国有企业从此都有了自己的“老板”,从法律形式上解决了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但是,法律上“安”一个出资人,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就真的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问题,因为被“安”上去的人,毕竟不是真正的所有者,而只是个“代理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名义上有无数的机构或者个人,他们似乎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仔细推敲都是代理人,而不是承担财产责任的最后委托人。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者虚化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代理成本高、道德风险大等问题,在国有企业广泛存在。然而,早在2004年“郎顾之争”的时候,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就认为,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当然都有所有者,而这个所有者就是国家。他认为,所有者不重要,不管所有者是谁,只要经理团队好好工作,就能把企业经营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搞坏,跟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所有制里都有好的企业,也都有差的企业。关键看是否按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郎咸平的观点似乎有点道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大型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是很长很复杂的,即使在非国有企业也是如此。比如中国的上市公司万科,其股权相当分散,第一大股东华润的持股比例只有16%,其他股份也被掌握在公众性投资机构如南方基金手里,而南方基金与实际投资人也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没有一个股东能够完全控制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行为,加上万科的流通股比例达到了86%,王石及其经营班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为谁打工,但是由于万科较早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不管股东是谁,大家郡恪守职业道德,因此,万科能够持续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这似乎证明企业的所有者是谁并不重要。

后记

经过几番周折,本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创作本书的冲动,源于对“国资无解”的困惑。2009年初,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资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引人注目。然而,我在与“圈内”一些朋友的交流中,以及在给一些企业做《国资法》培训的过程中,却经常为一些国资问题而感到困惑,比如国资委的定位问题,比如汇金的身世问题,比如国企垄断经营、天价年薪、国资流失问题,比如国进民退、国富民穷问题,总觉得这些问题与矛盾没有解决方案,最后只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特色”。国有资产本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但如今,它却成为主管部门争权夺利的对象,成为经营者的盛宴,成为与民争利的工具。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在有生之年,他们与国资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全民所有”从何谈起?经过独立思考,我发现症结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为了探索实现所有者归位,我开始从法律、金融的角度思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终于欣喜地发现,设立人民信托基金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既有法理依据,又有可操作性。同时,经济领域内那些长期困扰我们的诸多“痼疾”,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经济学家、法学家、财经记者的相关著作和文章,其中,吴敬琏、陈志武、许小年的学术思想对我启发最大,《财经》、《经济观察报》等媒体关于国资问题的深度报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是人民的。所以,它所获得的盈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李荣融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国资是谁的?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  ——郎咸平 著名经济学家国有上市公司拿出40%股份,外汇储备拿出1万亿美元,两项加起来一共是13万亿人民币,每人发1万元。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我觉得国资委的任务应该是把国有企业都消灭了,而不是做大做强,套现资金用于社保等公共事业。  ——任志强 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些公共财产的产权就算他的。  ——盛洪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辑推荐

《国资迷局》由立法专家王连洲、国资专家赵晓专文推荐。李荣融、郎咸平、吴敬琏、张维迎、厉以宁、茅于轼、许小年、陈志武、任志强、周其仁、盛洪等共同关注。谁是国有资产真正的“老板”?国企每年的万亿红利到哪里去了?金融、通信、电力企业的一道道“降薪令”为何屡屡成为一纸空文?“国进民退”是否成立?全民均分国资真的 “极其荒唐”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资迷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国资、国企颇有帮助,写的蛮有意思的,逻辑层层演进,取材广泛而有作者自己的加工,有见地。
  •   我比较爱同意作者设立全民基金的想法,让国企红利还富于民。但我较倾向于拉斯维加斯永久基金分红办法,每年把前年的全民基金红利分给成年国民和在中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我不同意分给未成年人,一是较难统计分配,二是人多金额太少;还有成年人负担较重,贡献也大,而未成年人迟早轮到分红那天。还有我坚决反对将全民基金上市流通的的方法,而作者也有些自相矛盾,现在13亿股分完了,以后出生的就不是中国公民了;也容易发生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后果,出现一些寡头,人民还是贫困
  •   这本书基于学术概念的探讨,结合现状的分析,给出一条可供考虑的解决路径,给人以启迪
  •   作者有些想法,有些共同感受
  •   这本书是给同学代买的,他说挺不错的
  •   书确实不错!奇怪这本书怎么没火起来啊,很多朋友都没听说过。
  •   有时间就看有时间就看
  •   帮哥哥买的,包装、质量都很好的说。
  •   多了解多看书。
  •   很不错,慕名而来,和同事共享
  •   挺不错的书,很有思想,非常赞成书中的观点
  •   不错的一本书。国资国企的问题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但大都概念模糊,流于表象。作者对国资管理的发展历程、问题做了非常认真的研究,清晰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对于国资委的定位、金融国资、国进民退、国富民穷等问题都有探讨,对其认为的根源所有者缺位也提出了有创见行的解决方案。不管是否认同其人民信托基金解决方案,改书对于了解和思考国资管理而言,不失为一本不错的书。
  •   这本书还可以,之前我对国资和国企的一些东西不是很了解,包括国资委设立后,这些央企、地方国企的区别之类的。看了这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知识,挺好的
  •   国资的运营,好坏谁能评判?
  •   可以了解一下国资现状,至于作者的制度设计,可以再商议
  •   作者指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也有比较多的案例,但是对作者的国企改革不认同,思路太幼稚,不是分给全民就行了,全民基金一样也是会产生和现在国企一样的治理问题,当然我也没有好的思路,大部分学者也是。本书的可取之处是在于提出一系列的事例引人思考。
  •   本书介绍了一些国资问题的渊源和背景,从这个角度来说,值得一读。
    问题是这些介绍中引用的数据和文献都没有标明出处,所以论证过程就没有那么出色。
    在印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国有企业”印刷成“国企有业”或者“国有企”的,还有一点儿就是我国2008年的GDP超过30万亿,而书中第126-127页中把我国2008年的GDP写成30亿元,差别也太大了。同样的地方对GDP的界定也不够严谨。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这本书也就是写起来调侃而已,所以其提出来的论点也就肯定意义不大了。但思考方式还是值得肯定的。
  •   在书店看了前面的部分,感觉还不错。
    后来买了以后仔细看了看,觉得作者有些激动,“”人民基金“的不是说不好,谁来监管依然是问题,没有监管,问题更加严重,寻租更加严重。
    还有就是产权明晰,这是个历史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没有对支持他论点的论据给出出处,这样,不管是谁,都没有办法证实很多关键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也动摇了他论点的基础。
    作为流行的书,可以翻翻,但是讨论严肃问题的书籍,应当有一个比较严肃的态度。
  •   写的东西不是太精彩,和我想要了解的有点距离.
  •   本书作者对中国的国资体制只能算是了解,所采用的数据不严谨,引用的论据也均来源于报刊。前半部分还可以一读,后半部分基本在推销他自己的理论。总的来说,此书一般,适合于不了解国资体制的读者。
  •   书的质量不错,但还没开始看。
  •   分析的不错,不过作者自己的意见一般。 吴先生是看得懂说不来啊~~~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论盈利还是亏损,最终都是它们的老板的事。“老板”或“主人”是个通俗的称谓,正式的说法应该是“所有者”、“股东”或者 “出资人”。   对于那些国有企业来说,他们的老板到底是谁,是看起来很简单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国有企业”,又称“全民所有制企业”,顾名思义,应该就是国家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的企业,那么,我们作为全体人民的一分子,作为国有企业的最终老板,能不能对属于自己的企业行使一点老板的权利呢?  从没意识到每年以万亿计的国企红利有我的一份!国有资产是人民的,可人民的权利被谁行使了?
  •   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还是全民所无?吴刚梁把国资一层层地剥开,让那些积压在我心里多年的困惑一一得到了解答,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相信此书日后必成经典,特发此评论为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