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吉姆·麦圭根 页数:222 译者:何道宽
Tag标签:无
前言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相互交融,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化已经形成为一个产业,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群。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从而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艺术欣赏、广告、动漫、娱乐等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在为国民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享受审美、娱乐的同时,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与传统的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方式相比,文化产品作为精神产品,它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运行规律。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无论是对文化产业运行规律的认识还是对文化产品经营所积累的经验都还远远不够。而西方国家在文化产业理念、经营管理以及实际运作等方面都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探讨,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把这些成果介绍到国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也可使我们知己知彼,提高我国文化产业运作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内容概要
《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研究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经济和权力问题。它审视了公共文化政策在过去如何被赋予合理的地位,同时考察了这些政策如今又如何处在重新思考的过程。它主张文化与政策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当前的政府议程,对文化政策做出了特色彰显、思想独到的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吉姆·麦圭根(JimMcGuigan)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文化分析、技术与权力 本章小序 第一节 文化分析 第二节 治理术辨析 第三节 调控政策研究 第四节 技术决定论探析 第五节 品牌研究 本章小结第二章 三种文化政策话语 本章小序 第一节 国家话语 第二节 市场话语 第三节 市民/交流话语 本章小结第三章 文化政策“本身”与文化政策展示 本章小序 第一节 文化政策的合理解释 第二节 作为展示的文化政策 第三节 新千年庆典解析 本章小结第四章 发展修辞、多样性修辞和旅游业的修辞 本章小序 第一节 发展修辞 第二节 多样性修辞 第三节 旅游业的修辞 本章小结第五章 文化、资本主义及批判 本章小序 第一节 文化衰微 第二节 文化消费 第三节 文化的全球化 第四节 文化的资本化 第五节 文化研究考问结语关键词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布莱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1995[1990]&1996)把时代问题暂时搁置一边,他重新界定威廉斯的基本观念,将其电视演变的思想提炼为“媒介如何诞生”的精细模式。温斯顿(1996:3)遵循“威廉斯社会领域第一位的重要洞见”。而且,他追随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思想,确认了科学知识应用于技术发展和传播时那种“加速器”和“制动器”的辩证关系。他用详细的个案研究证明“新媒介”出现的历史偶然性。他介绍了电影的来临、彩色胶片应用中的种族主义,又讲述了16毫米胶片先被贬为“业余”、被边缘化,最后才在电视中得到应用的过程,还探讨了模拟式高清电视的终结以及全息术被遗忘的处境。某一种新传播媒介兴起的背后总是有一种“偶然的社会需求”。至于影视剧场,大众娱乐市场的形成以及都市一工业社会里剧场的社交效应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至少不亚于“伟人”的发明,所谓的正统电影史纯粹是神话。一种媒介在特定时刻发展的加速既有偶然的社会需要,也有发展的制动机制,温斯顿把这种机制称为“压制极端潜力的‘规律’”(1996:9)。再以16毫米胶片起初受鄙视为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被困在“业余爱好者”和“颠覆者”的圈子里,昂贵的好莱坞经典的“标准”35毫米胶片成为控制电影业准入门槛的手段。由此可见,对第一个问题“新媒介技术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的答案是:新媒介的诞生要经过社会因素的复杂互动,加上特定历史条件下刻意的技术革新。重要的是强调科学知识的生产本身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需要资源的促进和制度的语境。然而,新知识的应用是没有担保的,新知识不会自动用于技术发展,短期内肯定不会。技术发展所利用的知识往往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只是未被用来创造一种新产品或传播媒介。由此可见,技术发展受制于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制动器。另一方面,社会力量起作用时,技术发展就会加速;典型的语境是,社会力量展示了经济效益的前景,使技术发展势在必行。我们现在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新技术与社会文化变革是何关系?和第一个比较狭义的问题一样,这个关于时代变革的问题只能够在广泛的命题中去解答,这些广泛的命题需要历史研究的支撑。很可能,有关过去错觉的历史知识可能会使我们怀疑目前一些不着边际的预测。错误预言的记录有两种情况:一是预计的事情没有发生,二是没有预计的事情反倒发生了,这应该使我们怀疑有关未来的过分夸张的言论。据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即“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和技术快速发展相关的时代。对这一时代变革的最佳描绘是马努埃尔·卡斯特尔的《信息时代》三部曲(见Castells,工997b以及McGuigan,1999。第五章有详细的总结)。卡斯特尔不太关心解释这一变革的历史动因,他首先关注的是描绘这一变革的形貌,变革的核心是令信息和传播技术加速的网络技术;他关心这一变革对全世界社会关系和符号互动所具有的更加普遍的意义。但他也不得不首先勾勒“网络社会”出现的大致历史背景,然后才描绘其特征。在《网络社会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的卷首,卡斯特尔说:在基督纪元两千纪的末尾,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景观.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在迅速重塑社会的物质基础。全世界的经济体互相依存,经济、国家和社会的新形式产生了,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地理系统.苏维埃的集权体制的衰微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暂时瓦解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挑战,拯救了政治左派;结束了冷战,减少了核浩劫的风险,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地缘政治。资本主义本身经历了深刻的重组,其特点是管理上更灵活;公司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都实现了去中心化;资本对劳工的关系有所加强,劳工运动随之衰微;劳动关系里的个体化和多样性曰益明显;大批妇女进入有酬劳动力行列,但通常在遭受歧视的工作岗位;国家有选择地参与市场的去调控化,福利国家制度受到削弱……这是当代全球化诸多过程的一幅宏大场面。这些过程包括制造业从欧洲和北美的老产业体制向其他劳工市场的地理转移;太平洋经济圈的兴起;全球金融和流通在瞬即通信条件下的整合。在《信息时代简介》(Intro&Jction t0 the Information Age)一文里,卡斯特尔提出了三个带来全球变革的“独立发展过程”:·构成20世纪70年代范式的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和集权体制的重构,其目的是克服自身的矛盾,但结果则各有不同。·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社会运动及其在70年代产生的后果。(1997:7)在卡斯特尔看来,资本主义影响力的上升显然不能完全和“信息技术革命”分开。实际上,他对苏维埃集权体制的描绘强调其未能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模式”(Castells,1998)。用温斯顿的话说,随之出现的社会必须是资本主义权力和文明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危机的回应及其在回应中实现的更新。
后记
2008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李学伟先生来电希望我翻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时,我当即允诺,因为近十年来我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主持或参与主持了二套泽丛,为他们翻译了十来种学术经典或名著,而且学伟先生本人还担任了其中两种书的责任编辑。然而在当时,这本书是否适合我的学术追求,其实心里没底。等到书寄到手略微翻检后觉得,这本书还可以吧,不会“亏待”我,但当时对该书的预期并不高,原因就一个:这是英国开放大学的教材,而教材一般是四平八稳、特色不彰、没有棱角、难以“原创的”。几个月后动手翻译这本书时,不禁大吃一惊。和我原来的担心相反,吉姆·麦圭根教授的《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竟然和一般的教材相反,是一本特色彰显、棱角分明、富有“原创性”的专著,绝不是若干材料堆积的“百衲衣”。从1988年2月我翻译完成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算起,在20余年传播学的翻泽和研究生涯中,我引介国外传播学经典和名著的工作跨越了二个学派:北美的媒介环境学、欧美的批判学派和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吉姆·麦圭根是英国文化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重新思考文化政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批判锋芒提醒我们: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现代化”、“全球化”、“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也有不同的“文化研究”和传播学。
编辑推荐
《重新思考文化政策》广泛考察了文化政策问题,将关键理论的细读和案例研究熔为一炉。研究的课题包括:·品牌经营与剥削·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以伦敦的“千禧穹顶”为例,说明旅游景点如何被用来放大·国家的形象.又如何为企业谋利·世界上贫穷地区的文化发展、多样性和生态旅游这是研究当代文化政策理想的入门书,媒介研究、文化社会学、政治学、艺术管理和文化管理等领域均适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