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迈克尔·伍德福德 页数:612 译者:刘凤良,陈彦斌,于泽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对我的研究进程的一次报告——关于我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就深受吸引并为之奋斗的两项难题。第一项难题是如何调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理论,同时对可以追溯到凯恩斯之前很久的宏观经济思想传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并不简单地加以忽视——其中最紧要的一点就是,怎样理解从而减少由于价格或工资缓慢调整所导致的对现有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的暂时偏离。我的导师Bob Solow始终强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统一,他在两大领域中都显示了极高的才能。当我还在创作博士论文的时候,他就激励我尝试将黏性价格整合到跨期一般均衡模型之中——这类模型此后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主导模式。我的另一位老师Peter Diamond特别强调一门能够将资源在部门间非有效配置问题与宏观经济稳定整合起来研究的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性。直到我能够对这些挑战做出不致自感羞愧的回应,整整花了20年。但愿我并不会因为动作迟缓本身就被判不及格。第二项难题是如何调和中央银行与理论货币经济学各自对货币政策的理解。长期以来,中央银行认为货币政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短期名义利率的合适水平。而理论文献则一直把货币政策视作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控制,或中央银行的行为对一些广义货币总量变化的影响。直到最近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我在大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文献中,不但在对有待分析的备选政策进行刻画时,利率显得并不重要,而且很多时候,在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中,利率水平无法确定,或者即使对利率进行了定义,但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始终为零。我最先从Axel Leijonhufvud那里学到的威克塞尔货币分析传统,成为我重要的灵感源泉。据此,我所要努力揭示的是:我们可以将隔夜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并将货币政策理解为对这一目标进行市调节的规则,而同时坚持在跨期一般均衡理论的磊框架中赋予货币分析清醒的基础。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为适用于存在即时信息和更有效金融市场的世界经济并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中,有效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建立一个关于自己正在做什么的自觉而清晰的账单。迈克尔·伍德福德再次考察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并说明了在没有商品支撑或无法控制货币总量的情况下怎样利用利率政策达到通货膨胀目标。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各国货币和任何实际商品问题存在联系的假象被抛弃了。然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中央银行也抛弃了以货币增长为日标的实践方针。那么怎样控制这些完全“疲软”的货币以使人们对国家账户单位的稳定性产生信心呢? 本书进一步说明了怎样利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工具设计一个最优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用详细福利分析中的基本方法来平衡稳定性目标和对价格稳定性的追求,并考虑了传统政策评价的“新古典”批评。因此,本书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政策制定并不一定意味着为了可信度而追随和稳定性目标无关的刚性框架,同时给出了以规贝0为基础的政策制定相对完全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的优点。 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00dford)是普林斯顿大学哈罗德·赫尔姆20位经济学和银行业教授奖的获得者。他和J0hn B. Taylor合作主编了《宏观经济学手册》。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 译者:刘凤良 陈彦斌 于泽 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货币规则的回归 1.1 价格稳定的重要性 1.1.1 走向新“新古典综合” 1.1.2 微观基础与政策分析 1.2 政策承诺的重要性 1.2.1 管理预期的中央银行 1.2.2 传统最优控制的缺陷 1.3 不控制货币总量的货币政策 1.3.1 实施利率政策 1.3.2 无现金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4 利率规则 1.4.1 当前的建议 1.4.2 对利率规则的一般性批评 1.4.3 新威克塞尔货币理论 1.5 本书的计划第一篇 分析框架 第2章 利率规则下的价格水平决定 2.1 无现金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决定 2.1.1 具有名义资产的资产定价模型 2.1.2 威克塞尔政策制度 2.2 其他利率规则 2.2.1 外生利率目标 2.2.2 泰勒规则和确定性 2.2.3 对通货膨胀变化的惯性反应 2.3 具有货币摩擦的价格水平决定 2.3.1 具有交易摩擦的模型 2.3.2 重新考虑利率规则 2.3.3 与以货币增长为目标的比较 2.3.4 不可分离效用的后果 2.4 自我实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4.1 局部确定下的全局多样性 2.4.2 预防通货紧缩陷阱的政策 2.4.3 阻止通货膨胀恐慌的政策 第3章 具有名义刚性的最优化模型 3.1 基本的黏性价格模型 3.1.1 定价和内生产出 3.1.2 提前固定价格的后果 3.1.3 新古典菲利普斯曲线 3.1.4 战略互补的来源 3.2 具有交错定价的通货膨胀动态 3.2.1 卡尔沃定价模型 3.2.2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3.2.3 名义扰动的持续实际影响 3.2.4 名义支出增长率中持续性的后果 3.2.5 部门不对称的后果 3.3 名义扰动对通货膨胀的滞后效应 3.3.1 具有滞后价格变动的交错定价 3.3.2 对过去通货膨胀指数化的后果 3.4 名义工资黏性的后果 3.4.1 交错工资设定模型 3.4.2 黏性工资和名义扰动的实际效应 第4章 分析货币政策的新威克塞尔框架 4.1 一个货币政策效果的基准模型 4.1.1 非线性均衡条件 4.1.2 一个对数线性化的近似模型 4.2 利率规则和价格的稳定性 4.2.1 自然利率 4.2.2 均衡的确定性条件 4.2.3 学习动态机制下的稳定性 4.2.4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4.2.5 通过承诺泰勒规则来保证通货膨胀的稳定性 4.2.6 通货膨胀目标制 4.3 货币和总需求 4.3.1 一个最优化的IS-LM模型 4.3.2 实际余额效应 4.4 价格稳定的财政要求 第5章 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反应 5.1 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 5.1.1 前定支出的后果 5.1.2 私人支出的习惯持续 5.2 一些小的定量模型 5.2.1 罗特伯格一伍德福德模型 5.2.2 更多复杂的变形 5.3 货币政策和投资动态 5.3.1 黏性价格下的投资需求 5.3.2 存在内生资本的最优价格设定 5.3.3 与新威克塞尔基准模型的比较 5.3.4 资本和自然利率第二篇 最优政策 第6章 通货膨胀稳定化与福利 6.1 损失函数的近似与最优政策 6.2 基于效用的福利准则 6.2.1 产出缺口的稳定性与福利 6.2.2 通货膨胀与相对价格扭曲 6.3 价格稳定性 6.3.1 有效自然产出率的情形 6.3.2 自然产出率轻微低效率的后果 6.3.3 特别提示 6.4 基本分析的扩展 6.4.1 交易摩擦 6.4.2 零利息率下界 6.4.3 不对称扰动 6.4.4 黏性工资与黏性价格 6.4.5 时变的税收楔子或费用加成 6.5 较大扭曲的情形 第7章 对政策规则承诺的获益 7.1 从长期看最优的通货膨胀目标 7.1.1 相机抉择政策的通货膨胀偏误 7.1.2 基本分析的拓展 7.2 对扰动的最优反应 7.2.1 成本推动冲击 7.2.2 自然利息率的波动 7.3 最优的简单政策规则 7.3.1 最优的非惯性计划 7.3.2 最优泰勒规则 7.4 最优状态依存工具路径作为一种政策规则 7.5 对一种最优目标规则的承诺 7.5.1 稳健的最优目标准则 7.5.2 目标规则的实施 第8章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8.1 一般线性二次框架 8.1.1 最优状态依存路径 8.1.2 政策规则的各种备选形式 8.1.3 各种冲击下的稳健性 8.1.4 强健最优规则的存在性 8.1.5 最优工具规则 8.2 最优通胀目标规则 8.2.1 一个具有通胀惯性的模型 8.2.2 一个同时具有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的模型 8.2.3 一个具有习惯持续的模型 8.2.4 先决的支出和定价决策 8.2.5 小型数量模型下的最优政策 8.3 最优利率规则 8.3.1 新威克塞尔基本模型中的最优规则 8.3.2 通胀惯性的后果 8.3.3 先决的支出和定价决策 8.3.4 非完全信息下的最优政策 8.4 对当前流行的政策建议的一些思考 8.4.1 泰勒规则 8.4.2 通货膨胀预测盯住制附录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同时,价格和/或工资的黏性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凯恩斯理论的方式去理解短期产出的决定。确实,本项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正是一个包含“IS方程”、货币政策规则和“AS方程”的简单模型结构。(与希克斯的提法相比,货币政策规则——我经常假定为类似泰勒规则的东西——取代了“LM方程”,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关心货币数量目标制的结果。)然而,即使仅出于“短期分析”的目的,我所提出的模型也不如老式的凯恩斯模型那样纯静态;特别而言,预期会成为模型的结构关系(例如“跨期IS关系”)中的关键要素,因此任何引起预期变化的因素都会导致结构关系的变动。正如卢卡斯(1976)所论证的,在关键的结构关系中包含显著的前瞻项会对最优政策的特征分析带来实质性后果,即使一些后果未被新古典文献所提及。例如,传统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所估计的IS方程通常显示滞后期利率而非当期利率具有总需求效应,因为在试图通过可观察变量解释实际总支出的回归中,人们发现滞后期利率的系数比当期利率的系数更显著。然而,对于这一观察到的利率冲击对实际GDP的滞后效应,罗特伯格和伍德福德(Rotemberg and Woodford,1997)所估计的基于最优化的模型对其的解释则是基于如下的假定:私人支出中相对利率较敏感的那部分决策尽管是以前瞻性的方式做出的,但却是提前确定的。因此假定当期总需求取决于过去对于当期和未来利率的预期,而非过去的利率本身。在计量上,如果利率的观察值具有较高的序列相关,那么大家将不容易区分上述两种假说。然而我认为,从支出时机最优选择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认为支出决策提前确定的假设是合理的(就如同定价决策一样),那么第二种假说的逻辑则显得更简明,并且假说的选择对于政策操作的结论而言至关重要。如果支出确实只受到滞后期利率的影响,那么对中央银行而言,重点在于根据利率对未来总需求影响的预测而对其进行调整;此时的关键在于“抢先”行动。相反,如果起作用的只是过去对当前和未来利率的预期,那么无法预期到的利率变动不会影响需求,因此对新事件的即时反应不会产生效果。于是重点就在于让利率继续根据过去已经感知到的前景做出反应,即使更多的当前信息已经大幅改变了央行的预测。最优利率政策的这一惯性特征将在第7章和第8章中给予讨论。1.1.2微观基础与政策分析我之所以认为发展一个具有清晰的个体最优化基础的货币传导机制模型是重要的,乃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应用这样的模型评价不同的货币政策,能够避免卢卡斯(1976)所强调的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政策评价工作的缺陷;第二,不同政策得出的结果可以根据私人的偏好来进行评价,因为后者已经反映在模型的结构关系之中。
后记
本书的作者迈克尔·伍德福德教授为国内学术界所熟悉,应该是在2005年举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期间,当时他是受邀请的主题演讲嘉宾之一,记得当时国内媒体所追逐报道的新闻重点是伍德福德教授在世界经济学家中的排名如何如何。作为享誉学界的货币经济学家,伍德福德教授已经不需要通过获奖、出版专著或者凭借各类排名来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不过读者手中现在拿到的这本煌煌巨著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的出版,确实称得上是近几年来经济学界的一件大事,它使得伍德福德教授在宏观经济学,尤其是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声望一时无二。美联储经济学家福梅尼在一篇书评中激情洋溢地写道:“单独一本著作引起如此大的兴趣,收获如此多的赞美,实属多年难遇,这标志着这位当代最受尊崇的宏观理论家二十多年的学术努力终于达到了顶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古德哈特教授则感慨道,他等待这样一本著作的问世已经差不多四十年了。经济史协会(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更是在2004:年多伦多年会期问就这本书的出版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我们是在2002年下旬开始注意到这部著作的,它最初是作为伍德福德教授的货币理论研究生课程讲义出现,挂在网上可供自由下载。当时我们正在从事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行为经济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需要培养和聚集一批研究力量,于是设想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举办“行为宏观经济学”研讨班,参加人员主要是从事这一专业方向研究的青年教师,我们的三届博士研究生、两届硕士研究生,以及其他若干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研究生。每周一次的研讨班实行双管齐下的思路,单周着重于经典和前沿文献的阅读,双周则着重于教师和学生原创论文的报告。为此我们需要编订一本适用于研讨班的“行为宏观经济学读本”,发现伍德福德教授的这一讲义之后,顿觉欣喜若狂,立即推荐给研讨班的同仁们。于是,这部当时尚未完成的书稿便成为了我们探索货币理论脉络、挑战宏观经济研究前沿的起点和指南。本书正式出版后,将其翻译成中文,引价给更多的国内读者,似已成为我们这个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系统地回答了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系列核心问题:指导货币政策实践的正确的理论模型应该是理性预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价格水平的稳定而非产出或就业指标;评价货币政策优劣应该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社会福利函数;货币政策当局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管理公众预期;(因此)货币政策应该是一种规则承诺;货币政策规则的操作工具应该是控制利率而非控制货币总量。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关货币政策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货币理论就此应该“终结”。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各举一例:名义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长期滞后效应究竟应该如何从理论上给予解释,尚未盖棺论定;货币政策承诺的可信度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适当的相机抉择,这一对矛盾如何协调也亟需从实践中寻找智慧。但无论如何,这部著作向我们展示了货币经济学的蓬勃生命力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诚如《经济文献杂志》中的书评作者格林教授所言,这部著作既为货币理论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对话框架”,也将成为中央银行家案头必备的“圣经”。本书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贡献以及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几何,尚需时间的检验,但笔者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核心杂志《货币经济学杂志》2007年全年总共发表文章125篇,其中引用该书的文章竟达到24篇。这一数字的大小可以类比经济学论文引入率得到解释。根据金等人所做的最新统计②,1970-2005年间引用率最高的宏观经济学文献为卢卡斯(1988)的《论经济发展的机制》,平均每年被引用次数为98次,但要知道,这一数字涵括了41本顶级经济学杂志。在素以发表文章为学术评价标准的经济学界,一本专著的引用率能够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在笔者印象中已经堪与现代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相媲美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是一部杰作。迈克尔·伍德福德提供了对两种思想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清晰而动态的综合,这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学家引人瞩目的思想汇聚的主题。” ——Assaf Razin,Tel Aviv大学,《财政政策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作者“这部被期待良久的由大师级宏观经济学家迈克尔·伍德福德写就的著作属于每个经济学家的书架。伍德福德作为当前世界上经济学最具独创性的思想者之一广为人知。从这本书中你不仅能发现货币政策理论基础的统一处理方法,最优政策惯性,最优政策的指示变量,无现金世界中的货币政策……还将能发现实施的实践细节……” ——William A.Brock,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迈克尔·伍德福德的《利息与价格》是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阐述了上一代宏观经济学的巨大进步,从抽象的理论一直到中央银行的Taylor。规则,从对动态学和最优化行为的谨慎处理,到最优货币政策的讨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成就……它富有启发性,是一部经典。” ——Oliver Blanchard,麻省理工学院“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重新评价了具有黏性价格的跨期最优化框架中的货币理论和政策,系统地回顾了货币理论的经典事件,并进行了严格的福利分析。” ——Maurice Obstfeld,加州大学,伯克利“这是近20年内最重要的货币理论著作,阐述了现代货币经济学中所有主要的概念思想,在前瞻性上尤其值得称赞……一些章节已经作为货币政策经济学现代方法的标准技术附录牢固地构建起来……本书也搭建了从经典货币理论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桥梁,可能为新一代中型的宏观经济学模型指出了道路。” ——Kerlneth Rogot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顾问及研究主管“本书所包含的思想影响了世界每个角落的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们蜒更不用说学术型经济学家蜒思考货币政策引导的方式。这些思想形成了自Don Patinkinr 《货币,利息和价格》以来对货币经济学最重要的独创性贡献。伍德福德对无现金世界的洞察将证明是不朽的。” ——Fumio Hayashi,东京大学,《计量经济学》的作者
编辑推荐
《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