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嫱 主编 页数:213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谈眷村,还真有点时空错乱之感,以大陆位置投注眷村样貌,“眷村子弟-江湖老”或可道出一二此时此地眷村世代的变迁与沧桑感。张嫱主编的《宝岛眷村》一书,结集不同媒材的眷村创作类型,俨然是座纸上眷村展览馆,透过田野调查、影视、文学多元媒合,证成眷村过往生活,说明了“此曾在”的事实。眷村作为一种隐喻与实体,同时是个悬念:眷村真的已经内化为集体记忆了吗?眷村子民的流离命运真的结束了吗? 要回答这个悬念,或许我个人眷村生涯的现在式是个不错的切入点。1973年我迈出了出生成长的台南影剧三村北上读大学,那一刻影剧三村变形为我的“故乡”。毕业后我留在了台北,并且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幸运的是我的“故乡”仅仅在三百公里外。多年后,人世流转,我父亲人生来到最晚的晚年,我起念回家陪他,于是应聘成功大学重返台南,但我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天真,可不变的是对往昔的眷恋。我不时穿走倾圮的影剧三村巷弄,甚至到菜市场面摊吃一碗老滋味阳春面。成功大学九大校区以小东路为辐辏,影剧三村在小东路底,我是在小东路头的陆军四总医院出生,我曾玩笑说:“我的人生,一条马路就说完了。”
内容概要
1949年,一百多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六十年来,他们心中带着重返大陆的期望,在眷村从暂时落脚到落地生根,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人乃至第三代。而眷村,也从暂居之所,逐渐变为故乡。 六十年,一甲子的光阴,有太多可以记述,也有太多可以遗忘。不管记忆或忘却,历史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差别只在,有些故事波涛汹涌如大江大海,有些故事缓慢清淡如小溪小流。 于是,我们邀请了15位不同领域、不同世代的人物,细细诉说眷村的一切。他们是朱天心、赖声川、王伟忠、张茂桂、毛训容、李俊贤等。他们就像15台照相机,在深浅不一的聚焦中,呈现出一幅幅即将消逝的眷村图景:眷村的形成、眷村的现状、眷村的凋零和保存、眷村文学、眷村爱情、眷村女性、眷村美食、黑帮少年、寻根之旅、家族变迁、眷村方言……所有的叙述,都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台湾。 眷村,见证了台湾六十年的发展,也承载了两岸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
作者简介
张嫱,我爷爷的祖先从河北迁居辽宁省昌图县靠山屯,奶奶的祖先从山东渡海到东北;外公来自江苏淮安,外婆来自湖南长沙;妈妈在重庆出生,爸爸在长春出生,我在台北出生,长住北京。台湾政治大学本科,美国波士顿大学硕士,北京清华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棱聚商务咨询创意总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及咨询工作,拍摄记录片,研究流行文化,专注于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研究。自称“文化买办”,“有机知识分子”,文化产业网站(www.wenhuaindustry.cn)创办人。
书籍目录
序 拒绝遗忘前言 眷眷深情第一篇 永远的过客临时的家 1-1 荣光眷影 1-2 想象眷村 1-3 眷村走透透 1-4 北投·桃花源第二篇 竹篱笆外的春天 2-1 眷村是我的娘胎 2-2 《宝岛一村》,故事未完 2-3 感情的菜谱 2-4 乡愁与离散——“眷村文学“在台湾/赵庆华 2-5 眷村少年杀人事件第三篇 我从眷村走来 3-1 光阴的故事 3-2 辗转眷乡 3-3 那年的情书 3-4 遍处/谢韵雅 3-5 “你的国语真好听” 3-6 回家——从巨流河到莲池潭到北京后记——家在两岸附录一 眷村文化事件年表附录二 眷村地图
章节摘录
一九四九,眷村故事的起点 1949年年中,上海、南京解放后,部分仍效忠国民党的军队撤退到台湾。年底,蒋介石也自成都飞抵台湾,当时迁台军队总数号称达六十万人(实际应未达此数);外加上其他逃难来的党政官员、警察、资本企业家、文人学者、学生以及家属等,估计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一下涌进了约一百万的流亡人口,物价飞涨。以台湾在1948年底的原有的人口估计约为七百万,而1951年时年平均“国民”所得估计为一百三十七美元,局势混乱可见一斑。 其中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随军来台眷属的照顾与安顿。这关乎到败战军人的士气,以及当时紧张的军民关系,如果稍不妥善处理,将触动敏感的安全与社会问题。而当时台湾当局政府鼓励人们怀抱最后胜利的希望,终将“反攻大陆”、“凯旋回家”,更禁止任何与“失败主义”、“绝望”有关的联想,并在军中推行政工监视制度,“保密防谍”,整肃异己,同时也建立各种“临时”与“特别”的行政体制。 台湾的眷村,军人眷属的集合式的居住方式,也是此时代背景下的副产物。当时台湾当局一方面须务实解决来台眷属无处安顿的问题,以求军心稳定,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人联想到意图在台湾“偏安苟且”的疑虑,因此在制度上,经常都是藉由“维持战力、时时准备反攻”的思维方式来设计。 例如,1951年订出“战士授田”的法律(保证返乡或退伍后可以获得田产,前后共发出约七十万张,后于1990年废除,并开始改发现金补偿);更有甚者,为了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于1952年颁布“陆海空军军人婚姻条例”,实质上限制了在台湾的单身军人(特别是低阶士官兵)结婚的可能,也就是后来通称的“禁婚令”。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台湾太多优秀的人都从眷村出来,我觉得这也代表了台湾精神。所有不同省份的人们聚在一起,然后外省/外省混,外省/本省混,混出我们台湾精彩的现在,也让台湾比其他华人世界更精彩。 ——赖声川(台湾著名剧场导演) 对建立誊村的父母亲这一代,还有在誊村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来说,眷村不只是个社区,不只是一块地皮,而是整段人生记忆。眷村是我的“娘胎”。如果社会上有人认为王伟忠此人活得还算精彩,是因为誊村滋养了我的灵魂。 ——壬伟忠(台湾知名电视节日髑作人) 誊村虽是临时住所,但给了历经兵荒马乱岁月的父亲一个安全的家;眷村社会既独立又混杂的特质,历练了我观察世间万象、接触各色人物的眼力,成就了我穿梭贯通精英和草根两个阶层的主持本领。 ——胡一虎(凤凰卫视名主播)
编辑推荐
邓丽君的歌声已成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林青霞的男装也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台湾电影双雄杨德昌和侯孝贤,还有赵传、张艾嘉、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王伟忠,胡一虎、伊能静……你知道吗?在这个长长的名单后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眷村。 第一本向大陆读者全面介绍台湾眷村的书,全书以眷村为切入点,反映1949年后台湾社会变迁。 另一个角度看台湾,眷村见证了两岸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通过了解眷村,了解台湾的前世今生。 本书由台湾各界名人撰写,包括台湾著名剧场导演赖声川、台湾知名节目制作人王伟忠、著名作家朱天心等。 通过对眷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重现和回忆,引发读者在多变的全球化时代,重新思索“家园”、“故乡”、“乡愁”这些人类永恒的命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