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望远镜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艾弗琳·盖茨  页数:262  字数:251000  译者:张威,上官敏慧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一般公众的眼中,物理应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从费曼(Richard Feynman)到霍金(Stephen Hawking),物理学家的头顶 永远笼罩着天才的光环。这层光环不仅照耀着这些我们自高中时期就耳熟 能详的名字,还慷慨地将光辉与每一个和物理有关的人分享。无论是从事 研究或教学工作的物理学工作者,还是在各个阶段物理学得好的学生,都 能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这些光芒,从而被自然而然地归为聪明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译者作为物理学工作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 光辉的照耀。在它的影响下,我们各自有那么一段时间变得忘乎所以,肆 无忌惮地用看似高深的理论和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来谈论物理,似乎只有 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幸运的是,这种丑恶的嘴脸并没有保持太 长时间(否则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在清醒过来后,顶住随之而来的羞愧与自厌 ),并随之认识到,物理学的美,恰恰在于简单。 对于这个结论,绝大多数学过物理的人肯定不会同意。在公众看来, 物理不仅高深晦涩,而且枯燥乏味。事实上,即使是物理学工作者(比如我 们自己),也时不时会产生类似的想法。但是,在将“觉得乏味——感兴趣 ——再觉得乏味——再感兴趣”这个循环重复了无数次之后,我们却不得 不承认,物理既不高深,也不乏味。高深的是描述物理的方法,乏味的则 是我们这些搞物理的人。 谁都不希望变成乏味的人,物理学工作者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在很 多时候却不得不求助于高深的数学或其他工具,因为除此之外,我们根本 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世界运行的道理。说得再坦白一点,物理的高深恰恰 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无知。只有当我们对自然的领悟已经达到了运筹帷幄、 存乎一心的时候,才可能将一切的逻辑和法则用最浅显的语言描绘出来。 这样的天才确实存在,但绝大多数人(当然包括我们)都不是。 说到这里,我们希望已经澄清了一些不应该出现在自己身上的光环, 更希望能消除读者心中对物理的畏惧和憎恶。诚然,如果你想从事物理研 究工作,且不是上述的那种天才(就和我们一样是个中人之资的普通人), 那么很遗憾,你就不得不借助高深乏味的工具,并在一生中不断体会着“ 乏味——兴趣——乏味”的循环。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欣赏物理学的美, 并享受它所带来的兴奋和愉悦,那你完全可以抛却过去曾经有过的不愉快( 比如高中时期的习题和考卷),并尝试着用全新的方式重新拥抱物理。 如果你真的有此决心,那么手上的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本 书的作者艾弗琳·盖茨作为一名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宇宙学家,以她深厚 的学术功底为基础,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引力透镜、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故事 。随着作者充满感性和魅力的笔触,我们得以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欣赏和享 受物理学中最纯粹(因此也被误解为最枯燥)的分支——宇宙学和粒子物理 学——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在物理学的帮助下,身为地球上的普通人,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宇宙深邃的尽头,还可以探究隐藏在无尽夜空下神 秘的天体,而这些认知又和比原子还要小很多倍的基本粒子研究联系在一 起。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概念,都将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一一呈现。 最后,我们要感谢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首先要感谢策划 编辑唐奇,如果没有她的鼓励和帮助,我们也许根本不会积攒起足够的信 心来开始这项工作。其次,要感谢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李淼老师 ,他仔细阅读了全书的每一个章节,并给出了很多专业的意见。我们还要 感谢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的刘刘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 物理系的周晓玮老师,她们从非物理专业的角度对本书的语言和行文提出 了不少见解。本书的翻译工作时间并不紧张,条件也很优越,但由于自身 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如果因为我们的原因,使你在阅读过程中 没能获得应该享受的乐趣,我们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歉意,并希望你能相信 ,这绝不是物理本身的过错。 张威上官慧敏 2010年8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科普著作,以引力透镜现象的研究为主线,介绍了当今天文学和宇宙学最为引人注目的两个研究领域,即暗物质和暗能量,同时介绍了引力理论和现象、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物理学的帮助下,身为地球上的普通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宇宙深邃的尽头,还可以探究隐藏在无尽夜空下神秘的天体,而这些认知又和比原子还要小很多倍的基本粒子研究联系在一起。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概念,都将在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呈现。

作者简介

  艾弗琳·盖茨是科维理(Kavli)宇宙物理学研究所助理所长和芝加哥大学的高级研究助理。作为阿尔德(Alder)天文馆和天文学博物馆的天文学部前部长和科教部副主任,Evalyn
Gates在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获得学士学位,并在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先后在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并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访问学者。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粒子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包括暗物质、MACHO和白矮星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2章 空间和时间的革命
第3章 宇宙的膨胀
第4章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
第5章 勇士与懦夫
第6章 黑洞与行星
第7章 为宇宙称重
第8章 冷暗物质
第9章 循迹暗物质
第10章 加速的宇宙
第11章 宇宙网络上的暗能量之印
第12章 引力波
尾声 暗物质和暗能量:下一个突破
附注和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探索,而这次探索将比任何 魔幻小说都更神奇。在我们的眼睛和望远镜中出现的宇宙,将是一片压倒 性的黑暗,其中近乎四分之三是暗能量,四分之一是暗物质,而我们以前 所熟悉的常规物质,只是零星散布在宇宙中的些许点缀,就像夜幕中无边 大海上的一点闪光。在20世纪物理学良好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今我们又踏 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如此先进的新世界观,必然要求一种同样先进的新观察方法。爱因斯 坦的广义相对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对宇宙的颠覆性理解,而这种理解正 在指引科学家们将空间本身做成望远镜。这种构想一旦成功,这些由万有 引力打造的宇宙望远镜,其能力将远远超过我们能在地球上建造的任何设 备。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空间和时间能被任何形式的质量扭曲。每一个 行星、恒星和星系都会在空间中产生一个凹陷——物体的质量越大,凹陷 越大。因此,无论暗物质是什么,也无论它在哪里聚集,都会使周围的空 间变形。当光穿过这些由大质量物体所产生的凹陷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改 变方向,其结果和在空间放置一个巨大的透镜是一样的。单从引起光线弯 曲和偏转的效果来看,这种由空间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引力透镜,和传统的 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光学透镜没什么两样。 尽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理论,但在现实中,这一理论可能会成就一项 非常实际的应用,并由此衍生出当代宇宙探索者手中最强大的工具。就像 我们能通过理解量子力学,创造出一项革新性的影像技术——核磁共振成 像(MRI)。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直接观察人体的内部结构,而这在一百年前 根本是无法想象的。广义相对论同样给予了天体物理学家一种观测宇宙的 新方法。爱因斯坦理论将我们的视线推广到了一个新极限,并首次为我们 揭示了宇宙中黑暗组成部分的细节。在引力透镜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将观 察范围扩大到最遥远的星系,发现其他远离太阳系的神秘行星以及空间中 旋转的黑洞。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助引力透镜去揭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神秘面 纱。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这些包裹着星系和恒星、并占据宇宙大部分组分 的暗物质,同时着手探究无光区域的宇宙结构。在无限延展的宇宙中,暗 物质形成了一个由引力刻画、并带有暗能量印鉴的网络,而引力透镜是唯 一可以帮助我们绘制出这张网的工具。这种新式的引力望远镜——即爱因 斯坦望远镜——将帮助我们破解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谜题,并最终带领我们 获得对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的基础本质更深层次的领悟。核心问题 在尝试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所面对的核心问题。进入2l世 纪以来,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最严峻、同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问 题,正是人类在尝试理解周围世界时所提出的一个最古老的问题: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这个问题是数千年来科学研究的焦点所在,且毫无疑问已经取得了足 以令人震惊的进展。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视线所及的一切事物:从地球上的 物体到地球本身,再到最遥远星系中的恒星。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它们都 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而原子和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夸克和电子。在过去 的一百年间,我们深人发掘了原子和分子的特性。直到20世纪末,一些学 术权威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宣称,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个古老问题的答案— —科学的尽头已经到来。 他们显然是错误的。P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一书中,艾弗琳·盖茨从一位专家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宇宙间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黑洞的神秘面容。通过轻松优美的文字,她告诉了我们很多问题的答案: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是存在的?怎样才能进行观测?而观测结果又将如何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一切都将在阅读中豁然开朗。  ——Neil deGrasse Tyson,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天体物理学家,有《黑洞之死)和《冥王星档案》等多部著作  透过复杂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盖茨博士用简单的方式阐明了我们当前对宇宙的领悟和面对的问题……并通过介绍有关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工作,将读者带到了新一轮科学变革的面前。  ——Paul H·Kanppenberger JR.,Adlerr天文馆和天文学博物馆馆长  根据我们对世界的新理解,宇宙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统治的。作为一个尽职尽责且耐心细致的向导,艾弗琳,盖茨将带领你感受这些黑暗之谜,并理解有关WIMP和MACHO、宇宙加速膨胀、以及空间卷曲的天文学证据。通过她特有的生动笔触,盖茨将展示当今宇宙学最前沿的领悟,以及那些未知的领域。如果你对宇宙的构成和运行法则有一点好奇,那这本书绝对是一位最好的导游!在宇宙的黑暗中,正酝酿着一场科学的变革,而艾弗琳·盖茨将为你揭示它的内容和意义。  ——Robert P·Kirshner,哈佛大学教授,著有《狂放的宇宙》一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9条)

 
 

  •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这本书总首先吸引我的是爱因斯坦的大名。爱因斯坦望远镜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望远镜呢?“爱因斯坦望远镜”听上去很陌生,其实是专业名词“引力透镜”的一种大众化的说法。它是一种全新的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有望让科学家首次直接看到黑洞,并管窥宇宙诞生时的情景。当引力波同粒子(诸如那些组成望远镜反射目标的粒子)相互作用时,引力波会被粒子拉伸或收缩。计算机可根据粒子拉伸和收缩数量的差异组建出一幅图片,告诉人们引力波由什么组成并精准定位其来源。

    科学真的很神奇。宇宙真的很神秘。我们知道,黑洞是一种很可怕的洞,所有的东西一旦靠近它,就会被吸进去,哪怕是光。就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古怪的原因呢?一直疑惑不解。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有有可能发现黑洞,真的很振奋人心。

    本书是一本科普著作,以引力透镜现象的研究为主线,介绍了当今天文学和宇宙学最为引人注目的两个研究领域,暗物质和暗能量,同时介绍了引力理论和现象、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不读此书,我就不会知道黑洞在星系盘中大量存在,数百万计。不读此书,我就想不通黑洞是怎么形成的:他们是远大于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残骸。恒星死亡后,引力不断地把无知向其自身内部牵引,并形成了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物体和一个眼中扭曲的时空:时空不仅仅是弯曲的,它还在运动。

    这本书让人大开眼界,一方面是普通读者对茫茫宇宙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我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如何去发现黑洞,如何测量星系的重量……现在流行穿越题材的小说,时光机之类穿梭时空的东西总是让人向往。读了此书,还颠覆了我的时空观念:宇宙是不断膨胀

    书前面的彩色图片以及下面的解释很出彩,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图片是比较难以见到的。这些图片把我们的思绪影响广袤的宇宙,深邃的宇宙现象。

    虽然作者在尽量的通俗易懂,译者也尽量的打比方,但因为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这本书的阅读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的知识,要不然,读起来一定一头雾水。通识教育兴起,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通识读本。
  •   宇宙可能存在十一个维度;微型黑洞无处不在,虽然只有黄豆大小,其质量却与木星相当;人类自以为是,凌驾于万物之上,与自然作对,以致科技日益异化。将人类骨骼肌肉分解到最后,其组成的最小元素与花鸟鱼虫、山石雨雪并无分别。
    这都是现代物理告诉我们的知识。然而几千年前,屈原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在时间的流逝与物理学的推进中,并没有获得全方位的解答。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多少迷惑,困扰一代又一代的人类。
    盖茨的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虽然同样不能驱走迷雾,但书却似灯塔一般,使人在茫茫大海中顿生归属之感。此前曾阅读过同系列的另一本名为《织梦人》的书。与《织梦人》相同,两者皆属通识读本。《织梦人》中的概念与术语,被分拆在对话的片段当中,大部分情况用确实可以用“妙趣横生”来描绘,而《爱因斯坦的望远镜》,因为其性质的不同,必定、也必须掺杂极多物理专属词汇。作者对此考虑的十分周到,在目录之前,特意将书中涉及到的术语列出清单、简短释意。书的正文部分,或有文中不宜详说者,或有概念得来颇曲折者,或有引用来源须提及以便读者将来阅读参考者,都以附注的形式,与参考文献一并附于书尾。在体例上,以一章为一个主题,而各主题之间相辅相乘,力求准确简短的说明原由、推理、检验过程以及结果。书中单纯以语言描汇时不能使人有直观印象的,便以插图附之,尽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方便。从一名读书时偏科严重,物理成绩始终没有及过格的读者的角度来讲,这些就是进入物理海洋的帆船。它使人直面现象,而不是冗长的运算和乏味的公式。
    书的彩页部分尤其璀璨美丽。譬如C.8子弹星团图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照片及X射线的观测结果等叠加而成。在科幻电影当中,这种情形出现在面前,我们会觉得这出于想象力,其实毫不奇怪。但事实上,它确实存在,在深遂的太空之中,可见的明亮与不可见的黑暗共存。
    阅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其实是想用现代科学去做古代思想的佐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天象讨论的极多。天人合一,一阴一阳谓之道,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借助物理,我们已知宇宙确是在混沌之中得以开辟。这与传统观点不谋而合。随着物理学的继续发展,又将会给人类带来多少震惊?普通人类的生活,又将被物理这双看不见的手、乃至于暗物质、暗能量这些尚未解码的成分带向何方?
    137亿年的宇宙生涯,几十年的人生。人类由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在这浩渺宇宙当中,有亿万个星系,地球只是这其中的一个星球。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栖居寸土之地而已。夜深人静之际,思量此中境况,宁不令人怅然。
  •   其实书看完好久了,但是一提起关于宇宙太空的科普书,我总想向人家推荐这一本。原本课堂中曾学过的一些太空知识到了这里,进行了更多的延展。作者艾弗琳·盖茨从一个专家的角度,揭示宇宙之间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黑洞的神秘。这些知识也是曾经以前看时间简史时,不甚明白之处,而今天的最新研究成果,则一一证明,这些神秘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文字通俗易懂,虽然讲述专业的知识,但是并没有生涩和艰难之感,反而越读越让人兴奋,在逐渐理解作者所说的意图之后,提头看星空也恍然有种视野更加开阔的感觉。感谢出版社引入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书。

    人类对太空对外星球的探索永无止境,而这些缓慢而漫长的摸索实验中,人类对星空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古代的人们把星空纂刻在墓穴中,而今的人们仰望星空,幻想未来。爱因期坦的望远镜,这个提法也不是凭空捏造,这是专业术语“引力透镜”的通俗表达。而“引力透镜”则是解释太空存在神秘物质以及在这种引力作用下存在一些超自然现实的可能。具体来讲,这种引力透镜,即是万有引力与透镜的组合,与光学透镜不同,这种引力作用下,光线也可以发生弯曲,甚至改变轨道。这种提法很神奇,但是通过望远镜捕捉的镜头照片显示又真的有可能存在。在这处理论基础之上,过去那些幻想小说里的时空穿梭也成为可能。随着科技发达,100年前人类的许多幻想都已实现,相信,再过若干年后,那些动画片,科幻小说里的自由穿梭,时空跳跃,比如《银河英雄传说》里壮观的太空战役大概都有可能实现。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来讲,当然不是科幻小说里虚无飘渺的发散思维。立足于科学根据之上的大胆推理,立足于现有太空知识的延伸发展,或许也正应了一句话:大胆假设,大胆验证。当然时间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从宇宙的构成,时空观念,黑洞行星到暗物质讲起,扫盲又命题新颖。加上书中精彩的彩图,时空扭曲的模似图,等等更让人对这个神秘的太空充满向往。

    前不久刚去了科技馆,特意仔细瞧了太空馆,看着那些精密仪器,再看那些自古而今为了探索而做出的巧妙仪器,也让人佩服人类的智慧。看过此书,抽空又仔细看了霍金的《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系列,特别是《时间旅行》《关于宇宙暗物质》等,真好看。希望科普类图书再多些这样的好书。
  •   这是一本科普的书籍,介绍的是我们所生存的宇宙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发现与推测,尽管科学发展至今有了日新月异的飞跃,然而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和构成依然有许多未知的谜底,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面世以来,人类的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视野也随之前进了一大步,无论是宏观的宇宙还是微观的粒子世界,科学的发现都有了巨大的突破,而本书就是从物质的质量、能量、时间、空间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的生动解释与探讨中,用爱因斯坦的方法,像望远镜一般拉伸到遥远,给人们揭示很多宇宙的奥秘,让艰深的科学不再那么僵硬和无趣,给人们带来了一个丰富而出乎想象的世界概念,是我们普通人了解科学和宇宙的精彩读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宇宙的构成、时空的感念、黑洞与行星、冷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等科学的发现与人类正在思索的命题。尽管读这样的科普书本不需专业的背景,但是你一定需要发挥一下自己的抽象的思维能力,比如书中谈到时空扭曲的感念,作者便拿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太阳进行了举例的说明,光线从太阳到地球大约用八分钟的行程,故而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其实是八分钟前的太阳,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推及其它我们所见的星球,那么就能渐渐理解那种平时难以想象的科学结论。也告诉了读者宇宙137亿年大爆炸膨胀冷却的历史演变,并把几个重要的时期标注了出来;对于反物质、暗能量等事物的解释,之前我也只是在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中有所接触,而此书则是以科学的数据、图表以及电脑模拟出的照片进一步说明了其中的奥妙,加上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彩色图片等宝贵的资料,让有兴趣的朋友对我们所依赖生存的时空有了许多颠覆性的认识,改变了我们原来脑中被旧的知识所形成的固有概念,继续关注最新的科学发现和学说。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到的是宇宙永远有着无限的奥秘,人本身是多么渺小,我们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认识依然有着许多的未知和疑问,人类从何处来?又将会到何处去?我们将如何去感知那些看不到听不见的东西?万物的本源究竟是什么构成的?这些规律又是如何形成的?……相信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永远是神奇的!
  •   天文学之于我,是非常温暖的记忆。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在1986年初,当时的我还是个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孩子。那段时间的的电视和报纸都报道了哈雷彗星要回归地球这个天文奇观。当时我家居然有《天文爱好者》,那是厂区图书馆对职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卖过期杂志,每季度3本用线订在一起,我爸爸买了上一年的全年12期。拜《天文爱好者》所赐,我知道哈雷彗星有非常美丽的长长的尾巴,而且是76年回归地球一次。当时我的爸爸,非常激动呢,挤出非常拮据的工资去新华书店买了一个天文的单筒望远镜,在冬天那么寒冷的夜里,用自行车载着我到厂区大门外一个比较高的小山坡上,用那单筒望远镜在夜空仰着头不停的寻找,希望能够看到哈雷彗星。我们父女俩,在那些个万籁俱寂的冬夜,冒着寒冷,坚持了好多天。可是,我们根本没有找到哈雷彗星,我举着那个对我而言很沉重的单筒望远镜,冷风吹得我直打哆嗦,我仰头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很多变得很大的星星,可是就是没有哈雷彗星,连根尾巴也没有看见。事后我妈埋怨我爸,说他浪费钱去买个那么贵的望远镜,而且还险些害我得了感冒。但是我从来都没有遗憾,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段回忆对我而言,却是那么温暖和珍贵。在那时,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工人,连肉都只能一星期吃一次吧,物质生活很贫困,我的爸爸却尽力给我营造良好的探索自然的条件。

    话题扯远了,只因手中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漂回20多年前那寒冬深夜里父女俩在小山坡上举着望远镜仰头望着星空不停寻找的身影。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当时没有找到哈雷彗星呢?或者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装备太简陋了吧。看看《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书中所介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斯隆数字天空勘测等等人类的技术结晶,甚至还有让人难以想象的星系透镜,这些仿佛很高深的天文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就通过这本通识读本以平易近人、妙趣横生的方式走到我们这些普罗大众的身边了。通过这些星系引力透镜,地球人们从地球这个孤岛向宇宙洪洋而望。

    当然,看了《三体》1、2、3之后,再来看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会更加有感觉。你会想起《三体》中未来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放在太阳系边缘的星际太空望远镜,你会想到在遥远的星系说不定已经有难以想象的文明在窥视这我们这颗脆弱的地球。或许,就如《三体》所说的真有宇宙黑暗的真相,那么地球文明像一个孩子。“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总要张开眼睛,向外看个究竟!
  •   记得儿时的一个夏天,我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望着星空胡说八道,其中的一个小伙伴说出来了关于宇宙的一番奇谈怪论,这番言论之荒诞不经,可能会遭到大人们强烈地嘲笑,但是当他说出来之后,却得到了小伙伴们一致地追捧,他的想法是这样的:宇宙,其实就是一个人体。那些个星球,其实就是这个人体里的器官,包括地球也一样,也是一个器官,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人体里的细胞,细胞有新生和衰亡,而人类也同样有生老病死,细胞有活力,人类也一样。
    小伙伴二十多年前的“宏论”,最近又被我想起并认真琢磨了一番,我觉得他的话虽然幼稚可笑(其实也未必),但有两点很值得思考:第一,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是相对的。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但是在宇宙中,人的地位可能远不如细胞之于人体;而另一方面,对于我们体内的细胞来说,人体其实就是一个无法观测其全貌的大宇宙——假如真有细胞要试图探究人体的话。第二,如果宇宙是一个人体,那么宇宙就不止一个,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只能是其中之一。
    关于第二点,其实是把我伙伴的说法做为前提来探讨的,因为其前提的荒诞不经,所以后面的结论当然更是不值一提。然而,“宇宙不只一个”这个想法却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异想天开。在《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一书中就说到,有一些科学家提出过宇宙不只一个、而是有一个母宇宙和很多子宇宙的论断。而看了这个论断之后,我对伙伴的想法就开始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其实,我之所以会在时隔多年之后再去思考儿时所提到过的宇宙问题,并且还能把思考进行得有那么点意思,就是来自于生平读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关于宇宙学的著作——《爱因斯坦的望远镜》。在这本书之前,我离宇宙学说最近的一次可能就是和伙伴们的那次探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我似乎从来就没有接触过宇宙学。偶尔在电视上看一些科普节目,也是不得要领。我头脑当中的宇宙,仍然是一个每颗星星都相距几亿光年的安静的冰冷的大空间。所以,当我拿起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的时候,我是比较犹豫的,完全没有理工科的知识基础,能不能读得懂这样一本高端科技著作,我实在是没有底。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宇宙到底有些什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还是抱有强烈地好奇心。我们生存在这个宇宙中,就应该对它有所了解,而且我们心目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则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世界观。于是,我决定打开这本书。
    打开之后,发现它的确很深奥,它讲的相对论、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都已经超出我们生活中思考的范围。然而这本书讲述的方式却比较浅显,它用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解释一些深奥的问题,还辅助以一些图表,让我们理解起来不至于那么困难。同时,从整体上说,这本讲述科学的书也并不枯燥,相反,阅读它的过程和阅读推理小说的体验有些相似,都是先出现一个谜题,通过不断地探寻把它解开,解开谜题之后又发现它后面还跟着一个更大的谜团,于是继续探寻。就这样不断地吸引你继续读下去。这倒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而是科学的本质其实就是这样:不断地探寻谜团,谜团之后还会有谜团,甚至有时候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会再次成为谜团。就这本书来说,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就多次被提出过质疑,而质疑本身就是科学的一部分。正是这种不断的探寻,才使得让科学没有止境。
    宇宙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书的开头就提出来,一直到书的结尾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答案还暂时不为人类所掌握。不过我相信我们在一直不断地接近真相。当然,对于我这个科学的门外汉来说,即使我读了这样一本书,我也无法为探究宇宙的真相做出些什么,我在阅读的时候反倒会有一种愧疚感:当科学家们利用“爱因斯坦望远镜”来探测暗物质的时候,我还认为宇宙只是一个静默的大空间,很是汗颜。所以我觉得,多让科学家们的成果让世人所了解,这也是对科学事业的一种贡献吧。
    读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我了解到时间和空间并不是静默的,相反,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有的变化还很剧烈,可以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一个突变;同时,我也知道宇宙并不是平直和均匀的,一颗星星的光在传达到地球上的过程中可能走了很多“弯路”。而生活在如此变化的、弯曲的、浩渺的和未知的宇宙中的我们,又该有着什么样的世界观,其实不言而喻。面对如此浩大的宇宙,而且这样的宇宙很可能还不只一个,人类真的是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妄自菲薄。因为很有可能,我们就是这个浩瀚宇宙中最活跃的细胞,当我们正以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仰望星空的时候,没准我们正以某种方式维系着这个宇宙的生存。
  •   迄今为止所读过的,写得最好的科普书。强烈推荐给那些对暗物质、暗能量感兴趣的人。
  •   很久没看到这么符合我胃口的书了!!暗物质与暗能量,对我有致命的吸引@@
  •   开头几章涉及相对论等的很难懂,看一页要15分钟,后来具体讲到暗物质,就好懂一点了。
  •   比较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当今的物理发展的趋势,认清世界的真相,写的比较容易理解。
  •   妙趣横生。很有科普的意思。
  •   适合具有物理知识的爱好者阅读,值得你阅读。好书!
  •   本来是帮别人买的,但没想到读六年级的儿子看见后爱不释手,我还笑他读天书吧!没学过物理,怎么能看得懂?小子居然说看得懂,还煞有其事的一边看一边记笔记,真的有点搞笑!不管怎样,这本书对那些喜欢物理的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深奥却不太难懂,值得一读。
  •   很好的科普书籍,国人应该多关注,多阅读自然科学和技术。推荐大家学习和收藏。
  •   喜欢物理的怪咖拿着这本书是绝对的爱不释手~
  •   正视人类的渺小,保护我们的地球把。。。
  •   好科普
  •   很有分量的科普书~!!卖得值
  •   作为学物理的眼光看,是一本非常专业的书,信息量大,可读性高,翻译不错。作为教材补充材料也很好。对于不是学物理的读者,可读性也很高。容易理解,深入浅出。推荐!
  •   冲着物理大家买的
  •   看到网上评论挺好,就买了,但还是觉得挺深奥的
  •   每年可以看一些有价值的书
  •   还没看,感觉这本书不错
  •   第一次看这本书实在朋友家,看了第一页就决定想拥有它!但是那个时候书店已经没有卖的了,幸好在当当网上遇见了,真好!
  •   很好的书,值得买,值得收藏,好书,新年礼物,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喜欢呢
  •   内容很有趣。会认真的读完的
  •   这书确实值得一读。
  •   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和对科学的兴趣
  •   我同时买了《大设计》,感觉这本比较好。定律和专业名词解释得很清楚。
  •   印刷精美,语言很好,很喜欢
  •   买给上初中的孩子的,不知道能读懂多少
  •   大致翻了一下,还行,但表面上看没有《从一到无穷大》更通俗易懂、更让人有捧书在手、欣喜若狂的感觉。
  •   不解释,有内涵
  •   好书!~送男友的 希望他会看
  •   通俗,但需要有兴趣,有耐性
  •   没有看上去那么浅显 但还是一本好书
  •   内容很好,受益匪浅,值得购买
  •   表弟最爱的书 我老爸也很喜欢 我没看
  •   “是暗物质和暗能力构成了广袤而神秘的宇宙。”这是我在读了《爱因斯坦的望远镜》之后,得到的全部认识。我是一个对生对死对时间万物都充满好奇的人,我会长久地躺在沙滩上,听辨涛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来去,我也会沉陷于对广袤的神秘夜空的无限怀疑与思索……但是,事实是我根本无法用我自己的力量去读懂那些组成这个世界、这个星球与整个宇宙的物质,它们从何而来,又以何种规律组成了这一切……那就借助与书籍的力量吧。

    做为一本普及宇宙学知识的通识读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是一部阐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构成整个宇宙的专业性教科文本。说实话,我对它的阅读十分吃力。可能是自己空有了一腔对天文无限热爱的少年时代的梦想,而缺少了更多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累的原因吧。总之,我十分艰难地阅读着,期间还几度停下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么说当然不是说它多么不具可读性,只是想说明本书专业知识含量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揭示广袤的宇宙之中黑暗之谜,《爱因斯坦的望远镜》让我对于目前科学观测天象的技术以及相关分析手段的细节;科学家观测银河系暗物质等实验的等级、步骤及规律;何种环境下更加有利于天文观测以及LMC图像采集标准和曾经带给人无限想象与恐惧的黑洞的形成以及它的物质形态、自旋和引力……等等专业知识上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它不仅给我们敞开了一扇通往广袤宇宙银河星系的窗,更加拉近了读者与宇宙学研究这一陌生领域的距离。它是通过一种对爱因斯坦时空理论具体且形象的应用表达,使读者在探寻构成宇宙主体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启迪与收获。

    它唤起了我对宇宙构成探索的全部兴趣,对于我来讲这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也是一次用全新的方式接近物理、接近宇宙学、接近宇宙与黑暗之谜的体验过程,正如作者所说的:“发现对科学更加深刻的理解不禁不会妨碍我们肩上自然的美,反而会丰富人类的体验,尤其是表面之下潜在的情感和细微的玄妙。……”我相信阅读之于阅读者的无限含义。我也知道阅读所及之处,恰恰是一个人视野里目光所及之处。
  •   暗物质 暗能量是多么难以通俗化的写成文字啊 但这部书的作者做到了 而且很有启发性 如果谁整天营营苟苟的忙碌不堪的话 可以拿它来看看 平衡一下自己在宇宙中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欲望
  •   需要静下心来品味
  •   还没看,看别人的介绍买的
  •   给孩子添加课外知识读的 孩子喜欢
  •   商品成色 一般,内容不错
  •   这书在书店看的时候觉得很不错 就到当当来买 内容很棒 就是封面脏脏的 感觉有点旧
  •   很好,看的很投入
  •   看不看得懂都应该看看的书。
  •   刚收到,前面带有几张彩页,封皮内容很干净。
  •   这个系列的书已经买了很多本了,别的都不错,这本还没看,很期待能够有所收益
  •   这本书有扩展视野,启迪思维,改善认知客观世界的作用,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   还在读着
  •   内容不错 表面很脏
  •   书封面比较脏
  •   科普读物別当真
  •   估计这本书不是畅销书吧,耗时比平时要长。最关键的是这本书拿到手一看就知道已经被人读过了,明显的痕迹都在,非常不爽。花钱买的是旧书。
  •   不错,感觉很好;不错,感觉很好;
  •   喜欢科普的看看
  •   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
  •   买来看看,希望不会被吓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