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霍韬晦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建国六十年,人间一甲子。中国走过了漫长的革命斗争的道路,如今正在开放,经济生活正在改善,国际地位正在上升,百年宏愿逐渐得成。中国文化则来迟一步,现在仍未得到全面复苏;她的通透的历史智慧与对生命意义的寻求尚未为国人所悉,大家仍然挤着登上由西方开出的全球化列车。但令人宽慰的是,中国文化复苏的条件已经出现:随着西方霸权没落,金融体系崩溃,人类在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轨道上迷失之后,必然要对自己的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由石器时代到今天的科技社会,由争夺猎物到今天的争夺市场,由以物易物到今天的竞相消费,人类究竟要往何处去?在地球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应付资本主义的高速运转?更严重的,为了产品的销售,必须鼓吹享受和拥有,成功以财富衡量。背后的推动力,就是人类无限的贪欲和自我。这样下去,就不只是经济危机,而是文化危机和人类生存的危机。
内容概要
生命的成长应该有一个“平台”,人生的出发要有一个“基地”。这个基础如果建造得好,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价值。本书正是探讨建好这个平台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人生应该订立什么目标?人应该怎样看待所学专业?人为何要读书、要读什么?人应该为何思考?人为何要有修养?人应该追求怎样的爱情?怎样才能成就人生的无憾之道?相信读完本书,您就会有自己的答案,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新的认识,从而终身受用。
作者简介
霍韬晦,当代思想家、儒者、教育家、文化学者。现任香港东方人文学院院长、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并被北京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亦为北京中国文化书院海外导师。
霍韬晦早年从事哲学与佛学研究,成果丰硕。近二十年转向生命成长教育,提倡新人文主义,创立性情学。
在思想上,主张文化应该回归生命,先有生命实践才有社会实践;提倡生命儒学、生命佛学,批判当代以西方文化为基源的科学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以重建新人文主义,并为《“酉年儒学”会议宣言》撰稿人,影响巨大。
在教育上,提倡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并身体力行,开设学院、研究所、出版社、企业培训公司、自然生态山庄,主持富有创意的对应性成长课程——喜耀生命,以提升人的素质。事业遍及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因其知行合一的理念与成果,被誉为王阳明后第一人。
霍韬晦著书,立足原典,融贯中西哲学、历史、文化,视野广阔,学养湛深,思想敏锐,说理通透而语言精简,深受读者欢迎。 人的意义何在?生命的奥秘是什么?这本来就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此中有极深刻的智慧,要俯瞰历史来体会,而非向眼前寻求。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讲 人生的目标 人类文化大开大合的时代 文化资源的丰富与选择的能力 马斯洛说人生五种需要 唐君毅先生所说人生七种追求 印度人的四种目的 中国文化中的成德要求 生命成长的方法与追求 成长就要把问题问到底第二讲 人生与专业 专业化的普遍化 古人求贡献自己 专业是筹码 知识的分化 专业的要求和压力 专业可以追赶吗? 有专业就有保障? 人要懂得回头 现代人的彷徨 没有选择的自由世界 专业的操守 分工与团队 契约精神的体现与局限 工具化 假期 专业与常识(通识) 西方文化的批判精神 突破你的有限人生 开发你的性情第三讲 人生与读书 为何要读书? 为生存与安全感而读书 为增加知识而读书 知识的特性 认知心灵的格局 知识的局限 为修养自己而读书 为继承前人理想而读书 为成长自己而读书 体会 变化气质与社会素质提升 什么是素质? 人人不同的书单 读什么书? 人生必读的几本书 如何读书? 体会的方法学第四讲 人生与思考 人为什么要思考? 在无情的竞争中,现代人被迫思考……第五讲 人生与修养 第六讲 人生与爱情第七讲 人生终极
章节摘录
这个讲座叫“人生的平台”。人生的出发要有一个基地,这个基地如果造得好,我们不单可以在上面建造大厦,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体系,建立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平台”便有这个意思。所以,你要建立自己的平台,使自己的成长有个基础。人类文化大开大合的时代今天,我们面对一个纷乱的世界,一个大开大合的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按西历的记载,耶稣诞生至今已两千多年,在此之前西方已有它的文化源头,包括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至于中国和印度,亦有三千年以上的文化。历史的行程,经过了三千年的推移,原来孤立、分途发展的文化,终于会合起来,发生了不少碰撞,或者引起很多对立和斗争,激起很多的火花与回响。回响过后,文化大河便会更加波澜壮阔,更加震撼人心。到了2l世纪的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波澜;正是这个时候,东西文化甚至全球人类数千年来的文化,由独立分途各别发展,到了今天,真正全球化了。因此,全球化不是经济的问题,亦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但今天许多人只从经济解放看全球化,只关心市场的开拓、生产成本的降低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运用。为了达到目的,于是又关心制度的衔接,正如中国要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要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打交道,便要接受别人的制度,所以制度亦必然全球化。制度是文化的大门,门打开了,往来更顺畅,跟着来的一定是文化的全球化问题。文化的全球化其实已在进行中,这是无声的变革。我们见到很多人示威,例如八国峰会,又或者世界经济论坛,不论在何地举行,都有人赶去示威,这正显示了文化的冲突;香港亦有这类事情的发生。也就是说,一方面大张旗鼓,搞贸易之战,但其实背后进行的,则是无声的革命。这个无声的革命才是最重要,才是影响深远又重大的。人往往只留意一些听得到的声音,而注意不到那些无声的变革。本课程就是为了开发大家的耳朵,禅宗所谓“只手之声”(白隐禅师语),谁能听到?你听得到吗?若能听见,便会震动,这声响若巨雷,比双手所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甚至比一百双手加起来还要大。你能听见,那就是你的本事。在今天,当人生面对东西文化真正地交汇、大开大合的时候,眼光、视野、问题都与以往不同了。若还是用以前的思考方式,那是不行的了。但是,说以前的思考不行,并不是说把以前的东西全部弃掉,一切得重新开始的意思。事实上,太阳底下无新事,不可能一切都重新开始的。事件可以是新的,但其中的讯息所给予你的启发就不一定是新的。语言可以是新的,我们可以用新的语言和术语,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思想通透,便发觉,所谓新都不过是旧瓶新酒。从前陈寅恪就喜欢这样说,只不过大家在心理上厌倦了一些语言,而换上一些新的表达罢了。就像文学艺术不断追求新的意念、新的创作,从技巧上看是新的,但深入下去,便会发觉所有的都是生命的感受。文化就是从生命出。你若对自己都还未了解,便一味求新,那能新到哪里去呢?文化资源的丰富与选择的能力人类有文字可稽的文化历史,至今已经超过三千年了。现今不同的源流已经汇成巨流,大开大合,问题真的不同了,至少我们可用的资源已经不同了。以前我们只活在一个传统中,只能用一种文化资源;但今天,从“用”的立场上看,我们可以用到很多不同的资源,西方的、印度的、阿拉伯的,乃至不同宗教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神道教,都可以给你不同的启发。从这个方面看,你有无数的资源可用。
编辑推荐
《人生的平台:专业之外》:仁是性情这是人成长的基地,一切人所追求的东西都要由此出才会有健康、才会有光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