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框架理论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李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李斌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它的写作有一个大胆而明确的原始动机,就是它试图给西方主流经济学一个根本的、决定性的颠覆,并谋求以一套新的“理论范式”取而代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质疑之声正在高涨,《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的出版正可谓生逢其时,以致读者有理由这样来怀疑:这是不是又是一场学术秀?一场夹杂着各种动机与目的的炒作?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本写给专业学者的书,它是一项历经多年的工作成果,只是它的出版恰巧赶在了当前。当然,理论与现实之间应当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同许多同代人一样,一些重大的、尖锐的现实社会问题长期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相信《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所提出的理论最终会有助于对这些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国际金融危机自然也不例外);我对此持乐观态度。经济学家们目前正忙于在媒体上谈论危机和为危机治理开药方;在这种喧嚣中有一件事情似乎暂时被遗忘了,那就是现实经济的危机也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这场危机其实真真正正首先是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危机!

内容概要

  《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提出了“应当把思维活动视为消耗时间与其他资源的‘行为’,以及把思维性事物视为客观实在”的经济学方法论原则;通过重新解构“迂回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作者指出,对于思维活动和人的一般行为而言,有限理性、时间、资产存量(包括人力资本)、创新等元素其实是在一个逻辑统一的框架之内,理解这个框架的内在统一性是在形形色色的经济理论之间建立一致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作者断言,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可以从原理上实现统一或“新的综合”。为了追求确切性与形式化,“算法框架”借用计算机概念和原理来进行表述。《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的后半部分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例证性地展示算法框架的种种理论应用。《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作者并主张,以“结构化计算”为特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应当作为未来社会科学的“标准方法”。

作者简介

李斌,1969年生,陕西凤翔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现居上海,长期从事投资类相关业务;著有(《国资宪法》(2005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以“国企改革:一个新方案”为名出版)。

书籍目录

一、绪论:一个关于思维活动如何进行的理论是通向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真正钥匙1.1 新古典经济学1.2 动态性与预期1.3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一)1.4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二)1.5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三)1.6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四)1.7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一)1.8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1.9 关于“有限理性1.10 “流量一存量”迂回式作业架构1.11 人力资本与劳动1.12 作为“客观实在”的人类思维1.13 关于“理性原则1.14 演化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1.15 小结与补充二、计算机原理与人的思维方式2.1 计算机的故事2.1.1 计算机设计的核心思想2.1.2 “乌鸦如何变为凤凰2.1.3 现代计算机的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2.2 人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之比较2.2.1 主要结论2.2.2 有关细节之比较2.2.3 关于人工智能、意识、“活性”等三、算法框架:基本理论3.1 术语与前提3.2 计算3.3 程式、算法与通讯四、算法框架:引申与推论4.1 世界与社会的基本性质4.2 知识的有限性与发展4.3 算法的多元化4.4 方案与工程4.5 模式化4.6 注意力、意识、目的与结果4.7 个人与社会4.8 收敛与发散4.9 关于算法框架下的理论研究4.9.1 小结4.9.2 理论与理论家(一)4.9.3 理论与理论家(二)4.9.4 作为“标准方法”的计算机模拟五、算法框架与现有的社会科学5.1 关于经济学5.1.1 经济人5.1.2 分工与交易5.1.3 经济行为之间的协调5.1.4 微观与宏观5.1.5 若干动态议题5.1.6 货币与金融5.1.7 再论经济学研究5.2 关于制度与组织5.2.1 关于制度5.2.2 关于组织5.3 关于政治、法律与伦理5.3.1 关于政治5.3.2 关于法律5.3.3 关于伦理5.4 关于社会学、历史与心理5.4.1 关于社会学5.4.2 关于历史5.4.3 关于心理5.5 结束语:关于社会科学的统一性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1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居于经济学的中心位置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它又饱受批评,这些批评如今几乎已经变成老生常谈。尽管如此,鉴于本书的主题,在这里,我们仍然有必要扼要说明一下新古典经济学(以阿罗德布勒模型为核心标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是理性的,人根据理性计算的结果来行动;计算所需的信息是充分和即时地供应的,当事人对现在和未来的有关信息全面知晓;计算是迅速和无代价地进行的,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和确定的,它意味着当事人作出了“最优”决策;于是,模型在开始时间就迅速完成了所有必要的交易,从而立即达到了“均衡”,此后便处于一个安静的“一般均衡状态”。显然,这个模型是容易受攻击的,因为它过于远离现实世界了。事实上,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几乎针对以上的每一句话:人受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双重驱使,而不仅仅是理性;信息的供应不可能是充分、即时和无代价的;人的计算能力有限,不可能完成数学模型所要求的如此庞大和复杂的计算;真实经济是动荡不安的,也是充满活力和不断发展的,而不是一个“平静的湖面”;数量分析是不够的,经济学需要定性分析,等等。毫无疑问,这些批评都各有一定的道理。

编辑推荐

《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如此地弊病丛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正确的”、适当的、合身可用的理论框架究竟应当为何?这方面的种种努力历来都引人瞩目地存在着,而我相信《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已经给出了一个简明的、综合的、也许可以令人满意的解答,这个“答案”同时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算法框架理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作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算法框架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