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林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前言

《周礼》在我国经书中是一部大经,包含的问题多,对后世的影响大,而且是今古文经学争论的焦点,论者或认为是周初经世大典,或以为歆、莽伪造,差距很大。历代研究《周礼》的书汗牛充栋,清代人的研究成果尤多。研究《周礼》的人,必须熟习过去研究者的著作及其内容观点,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就是几百万字的大书,通读它就要年月。《周礼》有丰富的内容,比如其中各种制度,对这些制度的研究,需要谨慎,不能遗漏,不能前后矛盾。因为《周礼》中涉及古史的问题很多,和先秦诸子著作及其他各种古籍进行比较研究是不可少的工作,当然这要增加许多难度,既然决心要作《周礼》研究,就应当是知难而进,工夫到了就会有所收获。彭林同志从读硕士研究生时起就在赵光贤先生指导下,开始对《周礼》进行学习并积累相关的材料,读博士研究生后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写出了《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的论文,经答辩通过以后,他又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做了修改,并获得出版的机会。从这本书稿可看出彭林同志在作《周礼》研究时未为旧说所囿,能独抒己见而有所创新,通过对“六官”体系的论述,把握《周礼》的主体思想,揭示其时代特征,在研究结果上有所突破。《周礼》是儒家礼经中《三礼》之一,一名《周官》,相传为周公“所建官政之法”;而《仪礼》相传“经”出自周公,“记”则出于孔子及后学;《礼记》内容庞杂,体系不一,盖出自孔门各派之手,用以发挥孔门学说及礼之蕴藉者。《三礼》内容丰富,而问题实多,是两千余年来经学史上争论未决的问题,也是经师潜心研究的中心问题,盖“礼”为封建社会道德伦理寄托所在,无“礼”是为“无德”或“无理”。

内容概要

《周礼》为儒家经典之一。作者借由铺叙理想国官政之法的形式,展示其治国思想。此书体大思精。宏纤毕贯,且学术与治术兼包,历来为学者与政治家所重。但在群经中,其出最晚,且无传授端绪,故其成书年代聚讼千年-迄无定说。本书从剖析《周礼》所蕴涵的思想体系入手。判定其由儒、法、阴阳五行三家熔铸而成。三家学说,原本各为畛域。儒与法结合,始于苟子;阴阳与五行结合。始于邹衍;故此书不会早于战国。儒、法、阴阳、五行四家思想融为一体,在《吕览》之后。文景之时,黄老盛行,而此书无黄老痕迹,故推定此书成于西汉之初。

作者简介

彭林,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
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在清华大学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称号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周礼》成书年代研究的方法问题  第一节 《周礼》源流  第二节 《周礼》成书年代的纠葛  第三节 《周礼》成书年代研究的反思  第四节 本书之研究视角第二章 《周礼》的阴阳五行思想  第一节 《周礼》阴阳对立的宇宙观  第二节 《周礼》六官兼包阴阳五行  第三节 《周礼》六官与五行辅天  第四节 关于五帝和五帝祀  第五节 《周礼》五行说十证第三章 《周礼》的治民思想  第一节 重教化  第二节 隆礼义  第三节 慎刑罚第四章 《周礼》的治官思想  第一节 定分  第二节 观法与授法  第三节 联事与制衡  第四节 官成、官计与考课  第五节 刑赏第五章 《周礼》的理财思想  第一节 对人口和劳动力的管理  第二节 富国思想  第三节 财政管理机制  第四节 重农本  第五节 抑工商第六章 《周礼》所设计的国家政权模式  第一节 王的地位与权力  第二节 冢宰之制  第三节 三公与六卿之制  第四节 畿服所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五节 《周礼》是理想国的典制第七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  第一节 《周礼》主体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周礼》不成于一人一时”之说不可信  第三节 《周礼》不可能成书于西周、春秋  第四节 《周礼》是否成书于战国  第五节 《周礼》成书于汉初附录一 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附录二 始者近情终者近义——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附录三 清人对敖继公之臧否与郑玄经师地位之恢复附录四 先秦礼学形成的三阶段说附录五 亡尤室问学偶记附录六 作者论著要目(1985-2009)后记增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应该肯定,用金文材料研究《周礼》,成绩是显著的,这无疑是一个需要继续着力的领域。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其困难之处首先在于,铜器的出土是零星的、分散的,时代或先或后,缺环也不少。徐宗元先生从殷周至战国的铜器铭文中,择取五十多个官名(分为三十六项)与《周礼》职官比较,认为《周礼》“六官之统系金文无证”。他说:“惟材料有限,尚不能使王室侯国之官制厘为系表,亦予所以考官名而不考官制者为此。”可见,用目前所能见到的金文材料,很难完整地重构周代职官系统。刘雨、张亚初先生认为,“《周礼》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职官在西周金文中可找到根据”。如其说不误,则犹有近四分之三的职官于金文无证,因而无法与《周礼》做全面比较。其次,由于铭辞文体简约,金文中不少职官的职司范围并不清楚。有的官名虽与《周礼》相同,但并非必为一职。如《周礼?地官?司徒》掌理教育、赋税、产殖,但是《舀壶》铭云“更乃祖考作冢司徒于成周八自”,则司徒管理成周八师之军队;《舀鼎》铭云王命舀“更乃祖考司卜事”,则司徒又掌卜事,而《周礼》之卜事属春官掌理;《载簋》云王命裁“作司土,官司藉田”,则司徒又司王之藉田,而《周礼》王之藉田是由天官之甸师掌理的;《免簋》云“王在周,令免作司土,司奠还散、眾吴、眾牧”,则司徒又管理奠还之地的山林、川泽、畜牧等,职掌如此细微,足见其地位并不高,无法与《周礼》六官之一的大司徒相匹。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此不赘引。刘雨、张亚初先生认为,在金文里有根据的《周礼》官名中,有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他们的《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一书用力颇深,但由于上述的诸种困难,他们不能对《周礼》的成书年代问题下一断语,而只能说:“《周礼》的作者在编书时一定是借鉴或参照了西周中晚期的职官系统,并吸取了其中对他有用的东西。”

后记

《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是我的博士论文。1989年4月通过论文答辩后,全文的详细提要曾在1990年第2期《文献》上刊登。论文的主要部分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人文杂志》、《史学月刊》、《孔子研究》、《史学史研究》、《管子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过。这次出版之前,对原文的第一、七两章做了补充,其余各章在文字上做了一些修订。本书是在我的导师赵光贤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赵先生从论文的结构到史料的运用等,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每章初稿写成之后,先生都要仔细审读,详加眉批。凡需要修改之处,都一一与我面谈,本书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如果没有先生的指导,本书的完成是不能想象的。在本书的写作和评审过程中,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杨向奎、张政烺、李学勤、刘起釪、杨希枚、王玉哲、郑昌淦、张岂之、斯维至、刘家和、步近智、牟钟鉴、杨钊、李民、孟世凯、王德培、孙开泰等先生对本书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具体的指教,这些对于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杨向奎、赵光贤先生为本书作序,张岱年先生亲笔题签,使拙作为之生辉。杨向奎先生是论文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对本书指教尤多,并对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对此,我深铭于五内。在当前出版业不很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决定拨资印行这本销量不可能太大的学术专著,使它得以面世,令人钦敬!责任编辑陈宝良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本人学力,文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认为此书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一是研究方法新,二是善于梳理学术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三是对《周礼》的成书年代作出了符合实际的推定。  ——斯维至,《光明日报》,1989年2月22日彭林在《周礼》中发掘出五行,又发现地官的双重性质,是此书的重大贡献。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把握其时代特征来判断作品年代,显然比在史料的枝节问题上考证具有更多的科学性和更强的说服力。彭林的结论虽然仍可以商讨,但他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却为《周礼》的年代考证开出一条新路。  ——牟钟鉴,《文汇报》,1992年3月24日

编辑推荐

《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彭林先生经典著作,案头必备!!赞!!出版质量好!
  •   买来看当代的三礼之学究竟有何妙论!偶而在电视上见到彭先生,似乎有些无趣!这样说有些唐突,罪过罪过!认真拜读!
  •   不错!挺好!
  •   周礼研究的重要著作,赵光贤先生的高足,值得细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