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力量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新明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天,新闻媒体的触角已经延伸至世界的每个角落。新闻正在以神奇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每天早上从晨曦中醒来,无数信息乘着传媒的翅膀飞速而来,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萦绕在我们的耳畔,填满了我们的脑海。我们都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认为最先获得了事件的真相,掌握了世界发生的变数。实际上,在信息的汪洋大海,我们常常被蒙蔽。我们正在被新闻幻象所左右,久而久之失去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我们所看到的所谓事件的真相,其实只是这个世界发生的所有事件中的冰山一角,或只是从某个角度披露的信息而已。我们并没有全面掌握世界动态,也没有准确获得事件的真相,错把幻象当作了真相,把片面当作了整体。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先后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版权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作为一名新闻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他有意识地把传媒与执政及相关政策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力图为传媒参与执政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探寻新的视角,为构建和谐社会找到更多的路径,为践行科学发展开辟新的思路。    本书适合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及新闻宣传相关职业工作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马新明,彝族,云南丽江人,法学博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200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海沃德分校学习;2006、2008年分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010年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版权局、北京市委宣传部、西藏拉萨市工作,兼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先后完成多个大型研究课题,发表50多篇文章和研究论文,参与撰写并出版《彝族习惯法》、《闲话中国人》、《中国大律师》、《学习与思考》等。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背景诠释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路径    上篇  新闻与执政第一章  新闻执政思想的源流  第一节  西方国家新闻执政思想  第二节  近代中国新闻执政思想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执政思想第二章  新闻执政面临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信息化催生传媒政治时代  第二节  数字化提升新闻执政效能  第三节  全球化延展新闻执政时空第三章  新闻执政的功能日益凸显  第一节  发布执政信息的渠道  第二节  引导社会舆论的航标  第三节  监督执政行为的利器  第四节  树立执政形象的品牌  第五节  缓解执政压力的减压阀第四章  新闻执政核心理念的重构  第一节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第二节  新闻伦理与社会责任  第三节  新闻真实与议程设置第五章  新闻执政主体角色的调适  第一节  传媒与政党——孪生性  第二节  传媒与政府——适应性  第三节  传媒与国家——互塑性  第四节  传媒与中国——服务性第六章  新闻执政能力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善与媒体博弈相处的亲和能力  第二节  善用媒体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三节  善用媒体推动民主政治的能力  第四节  善用媒体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  第五节  善用媒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六节  善用媒体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第七章  新闻执政能力建设实现途径  第一节  加强对新闻媒体的领导  第二节  适时推进新闻立法进程  第三节  主动把握新闻的话语权  第四节  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第五节  重视突发事件的制控权  第六节  参与全球新闻执政角逐    下篇  新闻与政策第八章  传媒引发和推动公共政策的变革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  第二节  传媒引发公共政策变革  第三节  传媒影响公共政策全程第九章  传媒有利构建社会公共领域  第一节  “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节  影响传媒建构公共领域的因素  第三节  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新变化  第四节  传媒重构和拓展我国公共领域第十章  传媒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第一节  议程设置理论的解读  第二节  公众议程设置逻辑的变化  第三节  政策议程建立的主要障碍第十一章  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制定  第一节  传媒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  第二节  传媒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节  优化传媒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策略第十二章  传媒在公共政策运行中的变革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传媒在政策运行中的整合功能  第三节  传媒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有效应用  第四节  公共政策运行对大众媒介生态的影响第十三章  传媒在公共政策中的监测作用  第一节  公众参与是传媒监督的合法性资源  第二节  制约媒体发挥监测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我国传媒在公共政策中的监测作用第十四章  传媒参与公共政策变革的限度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影响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节  传媒的非民主化倾向影响参与的公共性  第三节  “传媒镜像”影响公众的认知和判断  第四节  传媒自身不足影响参与的质量  第五节  传媒市场化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而使得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从提高包括国家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大意义,做到对内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对外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维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坚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媒体的出现,加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网络舆论及时表达群众的情绪和要求,成为缓解或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人们通过网上交流、分享、启发并相互获得精神支持,缓解心理压力,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社会的多元整合与人类文明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网络创造了发表自由,也为不良观点的表达创造了机会。当前网民成分比较复杂,认识能力参差不齐,谣言和非理性言论频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情况会更为突出。在网络中,由于“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和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很多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成为舆论内容,导致错误舆论的形成。人们以往熟悉的舆论状态被打破,舆论主体和客体的“真实”遇到挑战,舆论危机就可能出现。任何表达都应是有限表达。网络不能成为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领地。互联网需要政治经济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规制,同时需要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后记

写作本书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快乐而艰辛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思想之旅。无数个夜晚伏案工作,我如同梦游,飞跃时光隧道,聆听前辈智者的教诲,寻找真理的方向。我很幸运,在求学的经历中,经过考试洗礼,两度踏入北大的校门:首次是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攻读新闻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如愿以偿成为北京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办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学员,并获得第二个硕士学位。两所学校一是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一是培养高级公务员的最高学府,能够同沐二者的恩泽,实为幸事。在精英荟萃的集体中,我度过了一段难忘而愉快的时光,有课堂上指点江山的豪情,有论坛中唇枪舌剑的辩论,有课间漫步闲聊的惬意,有同学间情同手足的友情。

编辑推荐

《新闻的力量》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闻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算很难懂 适合新传类工作的朋友们看 主要是新闻力量说 算针对性比较强比较具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