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乔纳森·伯克(Jonathan Berk),彼得·德马佐(Peter DeMarzo) 页数:843 译者:姜英兵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们告诉朋友和同事,我们已决定写一部公司理财教科书时,他们大多数人的一致反应是:为什么是现在?原因主要有三个。 教学法 学习这门课程的任何一位学生都将证实,公司理财富有挑战性。随着公司理财的日渐流行,教科书的作者试图使其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于是不再强调公司理财的核心理论,而是更多地关注结果。我们结合30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省略那些被认为是“太难的”核心内容,实则适得其反,反而会使这门学科更加难以理解。“大道至简”,财务学的核心理念既简单又直观。财务学科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战性,原因在于,初学者通常很难区分核心理念与其他具有直觉吸引力的方法,而那些方法一旦用于决策则可能会导致错误。忽略构成财务基础的核心理念,就相当于剥夺了学生用于区分决策好坏所必需的关键的智力工具。我们写作这本书的主要动机就是,为学生掌握公司财务决策所需要的核心理念和理财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我们的经验,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相对于一系列分散的观念,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本书将公司理财视作一套简洁有力的财务理念的应用。这些理念的核心就是无套利原理,或称做“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它好比一个罗盘,引导财务决策者遵循正确的轨迹。 视角 过去30年中,学生学习公司理财课程的深度以及财务领域本身都在不断地演变。今天的学生可参与股票市场交易,广泛地使用金融产品,获得金融市场的第一手知识。许多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开始他们的初级工作时就会遇到理财问题;他们通常都有执行公司财务决策的经历,有的会收到股票和期权作为其薪酬补偿的一部分,他们几乎都有认缴退休金计划的选择权。我们在选择专业术语和例子,以及使用真实的数据时,充分考虑和利用(MBA)学生们带到课堂上的实践背景,从而将理财方法和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过去30年里,金融经济学积累的大量经验证据支持了现有的理论,同时也强化了理解和运用公司财务原理的重要性。尽管在一些应用中,有些证据并不支持理论,但这些疑惑并不能动摇本书所立足的公司理财核心原理。我们不把理论作为事实,而是细致地评价证据,并基于学生们初入课堂时带来的经验,清晰地将这些微妙之处传递给他们,使学生置身于公司理财领域的动态变化之中,避免给他们留下财务理论与其自身经验相悖的假象。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一价定律”为主线贯穿始终,全面涵盖了公司理财的脉络、主题和进展,内容涉及套利与财务决策、财务工具、资本预算和证券估价、风险和回报模型、资本结构、投资项目和公司的估值,期权、长期和短期融资、并购、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国际公司理财等专题。 本书既注重理论阐释,又强调教与学的方法,全面反映了现代公司理财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易于读者学习和把握。本书通过一价定律和估值原理,将所有理财决策极其紧密地串连起来,形成内在一致的逻辑链条。内容安排次第铺开、共生互动,每一篇章的中心清晰而稳固。 本书适合作为财务、金融或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MPACC的公司理财课程教材,它涵盖的财务论题和深度也足以作为更高层次课程的参考书。本书还适合财务、金融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阅读。
作者简介
乔纳森·伯克(Jonathan Berk)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财务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Journal of Finance副主编,曾任高盛公司助理合伙人。他对财务金融的研究兴趣涉及公司估值、资本结构、共同基金、资产定价、实验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曾获
书籍目录
第1篇 导论 第1章 股份有限公司 第2章 财务报表分析介绍 第3章 套利与财务决策 第2篇 财务工具 第4章 货币时间价值 第5章 利率 第6章 投资决策法则 第3篇 估值的基础 第7章 资本预算基本原理 第8章 债券估值 第9章 股票估值 第4篇 风险与回报 第10章 资本市场与风险的定价 第11章 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 第12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13章 可选择的系统风险模型 第5篇 资本结构 第14章 完美市场中的资本结构 第15章 债务和税收 第16章 财务困境、管理者激励和信息 第17章 股利政策 第6篇 估值 第18章 资本预算与有杠杆估值 第19章 估值与财务建模 第7篇 期权 第20章 金融期权 第21章 期权定价 第22章 实物期权 第8篇 长期融资 第23章 股权资本的融资机制 第24章 债务融资 第25章 租赁 第9篇 短期融资 第26章 营运资本管理 第27章 短期财务计划 第10篇 公司理财专题 第28章 兼并与收购 第29章 公司治理 第30章 风险管理 第31章 国际公司理财关键术语
章节摘录
经常提到的混合并购的一个理由是,多元化可以带来收益。这些好处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直接降低风险,较低的借债成本或增强借债能力,以及公司流动性的提高。下面我们逐一讨论。 降低风险。与大投资组合一样,大公司也承担较少的特有风险,合并后公司的风险更低,这通常成为公司并购的一个理由。这一看法存在的问题是,它忽视了投资者自身可以通过购买不同公司股票来获得分散化收益这一事实。大多数股东都将持有有效分散的投资组合,不会再从并购实现的分散化中获得更多的好处。而且,如前所述,并购和经营大型多元化公司是有成本的。由于在联合大公司里可能更难以准确地衡量业绩,所以代理成本会增加,资源在不同分部之间的配置可能是无效的。①对于投资者来说,自行通过构造投资组合实现分散化,比通过公司并购的成本要低。 唯一能从并购实现的多元化中获益的是那些未持有分散投资组合的股东。例如,一些员工以股票期权的方式持有他们所在公司的大量股份,但股票期权补偿计划的目的在于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在一定的期限内员工不得出售这些股票,这些员工就要承担所在公司的特有风险;当公司通过合并降低特有风险时,他们会由此而获益。这些员工有自利的动机促使他们的公司并购其他公司。就并购会带来成本这点来说,并购不符合大多数其他股东的利益。 借债能力和借款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公司的分散化程度较高,破产可能性较低,因此它们具有较高的借债能力。换句话说,大公司能够提高杠杆水平,由此降低资本成本。这常常成为公司进行多元化并购的一个充分理由。 由第14章的讨论可知,在完美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融资决策不影响公司价值。前面的结论成立的前提是存在着市场摩擦。这一推理思路的支持者最常提及的市场摩擦主要包括税盾收益和第16章所讨论过的与破产相关的成本。通过多元化,公司能够在不显著加大财务困境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它的借债能力,获得更多的债务利息税盾收益。要使增加的税盾收益和破产成本的降低成为并购的充足理由,则并购的这些好处要大到足以弥补经营大公司招致的成本或劣势。 流动性。我们曾经提及,私募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东的分散化程度通常很低:他们投资于公司的财富与所持有的股份不成比例。假如收购方并购这样的私募公司,目标公司的所有者就可向收购方转让和兑现他们在目标公司的投资,然后再投资于分散的投资组合,这样就能降低风险。这种收购方提供给私募目标公司的所有者的流动性是很有价值的,它常常成为目标公司股东接受收购的重要激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