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仁显 编 页数:376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完善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1.2 公共事业管理 1.3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 1.4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2章 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1 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2 事业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3 市场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4 三种体制的互补替代关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3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3.1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3.3 我国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4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4.1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概述 4.2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管理 4.3 事业单位收人和支出的管理 4.4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5章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 5.1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概论 5.2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过程 5.3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范畴 5.4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案例——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项目(SUBEP)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6章 公共事业监督管理 6.1 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6.2 公共事业组织监管的目标、主体和内容 6.3 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管体系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7章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7.1 公共事业经营管理的主体 7.2 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 7.3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7.4 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8章 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8.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 8.2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8.3 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9章 教育事业管理 9.1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9.2 国外教育管理体制、模式和经验 9.3 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完善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10章 科技事业管理 10.1 现代社会中的科技 10.2 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 10.3 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 10.4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11章 卫生事业管理 11.1 卫生事业管理概述 11.2 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 11.3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11.4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12章 文化事业管理 12.1 文化事业管理概述 12.2 中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比较 12.3 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完善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13章 体育事业管理 13.1 体育与体育事业管理 13.2 中外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比较 13.3 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阅读书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人类的需要多种多样,生理、安全、自尊、爱、归属、求知、理想、自我实现等需要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系统,但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有两大类: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无论人类社会以何种方式构成,私人个别需要永远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公共需要的基础;而公共需要则是人类进行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私人个别需要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两类需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不可相互替代。二者不仅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不同,而且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共需要具有如下特点:(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作为私人个别需要的对立物,公共需要对人类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社会和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没有公共需要的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满足也无法得到保证。但以私人个别需要为基础的公共需要不是直接意义上的私人个别需要,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私人个别需要和集团需要的数字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文化生活和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社会职能的需要。因此,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的满足条件是不同的。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而由于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问题,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不得不主要靠政府提供。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统筹、发展和管理公共事业的主要责任不得不由政府承担。(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一定社会的公共需要总是以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这种内容和形式深受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和状况的制约,也就是说,公共需要内容来源于人自身的活动,反映着人们的生存条件与活动水平,公共需要满足的程度和状况也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只能提出其所处时代所能提出的愿望和需求,也只能以其所处时代所能提供的手段和方式来满足这些愿望和要求。古代社会不可能产生现代规模和水准的科技、教育需要和环保的公共诉求,即使产生了,也难以得到满足。只有物质生产水平提高了,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才能随之水涨船高。充分认识和理解公共事业的客观性,有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公共需要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明确公共事业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无限度地超前。
编辑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2版)》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