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

出版时间:2009-09-3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页数:522  译者:王志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为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娄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列维一斯特劳斯文集”(下称“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将届百岁高龄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言之,“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中法人又学术交流近年来的积极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实践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关于作者学术思想的主旨和意义,各位译者均在各书译后记中作了介绍。在此,我拟略谈列维一斯特劳斯学术思想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王志明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结束旅行  一 出发  二 船上  三 西印度群岛  四 追寻权力第二部 行脚小注  五 回顾  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七 日落第三部 新世界  八 郁闷的赤道无风带  九 瓜那巴拉湾  十 穿越回归线  十一 圣保罗市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十二 城与乡  十三 前锋地带  十四 魔毯  十五 人群  十六 市场第五部 卡都卫欧族  十七 帕拉那邦  十八 潘塔那勒沼泽区  十九 首府那力客  二十 一个土著社会及其生活风格第六部 波洛洛族  二十一 黄金与钻石  二十二 有美德的野蛮人  二十三 生者与死者第七部 南比克瓦拉族  二十四 失去的世界  二十五 在塞尔陶  二十六 沿着电报线    ……第八部 吐比卡瓦希普族第九部 归返

章节摘录

我们坐的老福特车用一挡吃力地往陡坡上面爬的时候,我很愉快地发现好多种以前在亚马孙河流域时相当熟悉的蔬菜,不过此地的名称和亚马孙一带的名称有出入——亚马孙地区称为fruta doconde的蔬菜,此地叫caimite(这种蔬菜外形像朝鲜蓟或小凤梨,味道像梨);巴西称为graviola的,此地称为corrosol;Hlammao则叫做papaye;mangabeira则叫sapotille(即sapodilla)……一边高兴地看着这些我曾经很熟悉的蔬菜,我一边想着刚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一幕,试着把那痛苦的一幕和其他类似的经验联结起来。对船上同行的旅客而言,他们以前的生活大体平静无波,现在一下被推进这种大冒险似的旅程里面,他们所遭受到的那种愚蠢与嫉妒、怨恨的混合似乎是一种听都没听说过、非常特别、非常例外的现象。事实上,他们把这种现象对他们自己所产生的切身影响以及对虐待他们的人的影响,看做似乎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前例的大灾难。但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现象倒看过一些,此前几年也曾亲历过一些不寻常的经验,因此这种现象对我而言并不算完全陌生。我知道当代人类由于人口数目太多,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再加上交通与通讯工具的急速改进,当代人类的皮肤似乎被因此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物质与知识交流弄得越来越不耐烦,结果就是类似我们早上经历过的痛苦经验慢慢地出现。在马丁尼克这个法国殖民地,战争与战败所带来的唯一后果,是把这种普遍的过程加速推进罢了。战争与战败只是促成一种持久性的污染的触媒,而污染本身并不会从地球上消失。某个地方的污染也许会暂时消沉,但会在其他地方重新出现。一旦社会人群所拥有的空间开始紧缩的时候,愚蠢、怨恨与容易轻信受骗便会像脓一样的产生,马丁尼克岛的经验并不是我所碰到的第一次。

编辑推荐

《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文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忧郁的热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喜欢斯特劳斯的可以看下
  •   精装版的,很厚。留着寒假的时候慢慢看吧。不过我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结构人类学,呵呵
  •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他继续说道:“从此以后,可能把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沟通起来。经由预想不到的方式,时间把生命与我自己之间的距离拉长:在我能够回顾省思我以前的经历之前,必须先经过二十年之久的遗忘期。以前我曾在世界各地到处追寻那些经验,可是当时并不了解其意义,也不能欣赏其精华本质。”
  •   书的内容很美很美,给人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   作者的精心之作,值得一读!
  •   奇怪啊为什么是这种惨白的印刷 不过真心棒 文笔优美成熟 富含多种人生道理 是本好书 值得细读
  •   多文艺的名字啊,包装什么的都很精美,内容上,也很符合之前自己多这本书的了解,因为还没有仔细看,所以先不写读书心得了。
  •   我一直等待 终于有货了 好书
  •   不错~~~~~~~~~~~~~~~~~~~~~~~~~~~~~~~~~~~
  •   心血之作,值得肯定!
  •   写的不错,就是有点深奥。。。。初中还看不懂。。。
  •   精装书,很精美。内容还没看。
  •   物流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刚到手!
  •   真的有点贵
  •   如果我把这当游记看,很多人必定要跳出来说你肤浅了。但首先,这就是一本绝佳的游记。如果阿兰德波顿写了本《旅行的艺术》,列维的就是 旅行的哲学 了。身为法国人的列维,语言到位美妙。身为人类学家的列维,思维透彻奥妙。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反正我已经看了两遍。
  •   还有一本三联书店出的,同样是王志明译的。可是没这么贵。一本不错的书,热带的忧郁······
  •   卓越不负责任~~
  •   书本身是极好的,可惜被翻译糟蹋了。译者并没有把外国人的定语很长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符合我们中国人阅读的方式。举例说明“那或许是我第一次了解到一些后来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同样令人丧气的经验所代表的意义。”联系上下文,我真不知道这句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把这句话摘取主谓宾:“那是我了解到的意义。”什么意思嘛,我怀疑这里的“意义”原文并非这个意思。本来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却因为翻译看得我冒火!
  •   有着探幽索胜的新奇、期待和趣味,不仅描写了所见和所闻,还把他的个性、研究偏好、动机、感触都展现了出来。作品富于诗意,比方在船上观日落的那篇文字,如果不去用心体会,什么都感觉不到。书中对巴西、印度的生活场景描写比那些偏重社会结构、信仰、制度等综括分型式的史记更能了解日常可见的当时的底层社会现实。人类学研究只有在100-300年前在欧洲先进主导思想信念的支配下才能得以展开,随着地域文化的融合今后很难有那样原始状态可供探访,所以这样的探索类游记几乎是绝版。书脊有开线,装订质量不佳。售后表示可更换,不过因无库存需候相当长时日。不知是因为畅销还是订购者少,如果是前者将是幸事,即便是后者从3年4次印刷看说明认同的读者越来越多。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的立足点已经是人的认知高度,与作者所处时代无关。520页的充实内容不是给从追逐大众流行以逃避自我空虚的读者准备的。比较本作与Alain de Botton的《旅行的艺术》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本作通篇溢出作者的切身感受和情感,《旅行的艺术》则力图分享著名诗人、艺术家、作家的曾游心境以达至心灵之光支配的积极游历所获得的幸福感,《大唐西域记》则避谈自己的情感。
  •   强烈要求。。。。。。
  •   卓越现在的定价波动十分不令人满意。我前脚买的他后脚就降价!忽悠人!都好几回了,太令人气愤!没办法,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   人类学的经典,可以看看。
  •   纸张太白,我不喜欢,感觉累眼睛但是书的内容很不错
  •   要能读下去就会喜欢 纸张和包装都好
  •   还没细看,纸张太白,印刷尚可
  •   融纪实性、思辨性、文学性于一体,相比于这位人类学大师的其他学术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不错 看看原始族群的生活
  •   还没开始看,蛮厚的一本
  •   装订得很像盗版 内容还没看
  •   土著文化想要多了解,但是也恐怖昂!
  •   正文纸质太差,排版太差,在正版边缘徘徊。
  •   第一次看这种人文的书,可能作者写的年代跟现在差很远,而且是远在欧洲和南美,这些地区是我比较少接触的,看起来有点深奥。翻译文学还有一问题,就是文字不好懂,不够通俗。
  •   挺好的,纸张好,虽然看不大懂
  •   书封竟然是这个样子的,里边纸张竟然是这个样的,烂透了,还有饱受诟病的翻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