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迪光 编 页数:346
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人21世纪以来,以知识创新和新技术变革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在教育领域,这些挑战和深层次变革带来的影响,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莫过于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的转变与重树,“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如何回应这一时代命题?从普通民众到教育工作者,从教育部门到高等院校,从中央到地方,人们都在思索,都在求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纪之交,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吹响了回应号角,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环节和突破口,打通一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革新之路。 然而,要打通这样一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容易,即通过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培训自然就可以达成。事实证明,仅仅通过培训来推行新课程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等一系列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全面变革和转向,特别是一线教师和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全新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及将之转变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它需要从师资培养的源头做起,即重新检视传统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体制机制和模式,将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质性地对接起来,主动搭建和打造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实施要求的师资培养平台。如何将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行实质性的对接,如何搭建和打造这个平台?这些问题无疑要落实到教师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头上,而作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体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地方高师院校必须主动出击,以理论探索和实践行动的勇气与自信作出积极回应。
内容概要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一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的全貌,使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大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文学作品欣赏教程》熔古今中外于一炉,适合相关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学作品欣赏概论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作品第二节 文学欣赏与文学作品欣赏的辨正第三节 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或模式第二章 神话作品欣赏第一节 中国神话作品欣赏第二节 外国神话作品欣赏第三章 诗歌作品欣赏第一节 中国古代诗歌作品欣赏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诗歌作品欣赏第三节 外国诗歌作品欣赏第四章 小说作品欣赏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作品欣赏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欣赏第三节 外国小说作品欣赏第五章 散文作品欣赏第一节 中国古代散文作品欣赏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欣赏第三节 外国散文作品欣赏第六章 戏剧作品欣赏第一节 中国古代戏剧作品欣赏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戏剧作品欣赏第三节 外国戏剧作品欣赏第七章 中国当代曲艺文学作品欣赏第一节 中国当代相声作品欣赏第二节 中国当代小品作品欣赏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学作品欣赏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作品 一、文学的界定 什么是文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古今中外对文学概念的界定丰富多样,无法统一。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为文学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尽管如此,文学研究者们还是存在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审美的特性,是凝聚着审美的个体体验,是能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通常意义上,文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一)广义的文学 当我们提到文学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将它与我们的文化活动联系在一起。中国早在魏晋以前,西方在18世纪以前,就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来看待。也就是说,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神学、修辞学等一样,都是文化产品,并无特殊或专有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来提炼,广义文学就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持此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如近代大学者章炳麟就写道:“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西方学者对此也持认同态度,韦勒克认为:“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