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方立天  页数:396  
Tag标签:无  

前言

  (一)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就是由佛教徒及其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实践,又是一种社会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佛教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宗教文化现象,包摄着相互联系、交渗互涵、极其广泛的内容。  它包摄着信仰观念。佛教的一整套神话、教义信条,体现了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超现实的实在性的虚幻信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①佛教信仰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幻想的、神奇的反映,是颠倒了的世界观。这是佛教文化的最深层结构。  它包摄着社会意识。佛教信仰观念的许多内容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且在不同阶级社会里,往往是特定阶级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在佛教社会意识里,既有着历史和时代现实生活的投影,也包含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折射。  它包摄着道德规范。佛教社会意识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宗教伦理道德规范。

内容概要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特批晋升为正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佛教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和《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等,曾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国家教委全国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创立、演变和外传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和早期佛教 第二节 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 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第二章 佛教传人中国及其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 佛教初传中国 第二节 三国西晋佛教的初步流传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佛教的隆盛 第四节 南北朝佛教学派的涌现 第五节 隋唐宗派佛教的创造和繁荣 第六节 五代以来佛教在衰微中延续 第七节 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章 佛教的各类典籍 第一节 佛典的结集 第二节 佛典的翻译 第三节 中国僧人的撰述 第四节 写经、刻经和排印本藏经 第五节 佛典的目录和结构第四章 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一节 佛教的伦理宗教理想 第二节 佛教的宇宙“真实”学说第五章 佛教的制度和仪轨 第一节 教徒和僧籍 第二节 丛林和清规 第三节 仪式和轨范第六章 佛教的寺院殿堂 第一节 寺院建构的演变 第二节 殿堂配置和塑像释名第七章 佛教的名胜古迹 第一节 三大石窟 第二节 四大名山 第三节 八宗祖庭 第四节 著名喇嘛寺 第八章 佛教与中国政治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政治意识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历代政治 第三节 佛教思想的社会政治作用 第四节 佛教与中国政治关系的特点第九章 佛教与中国伦理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伦理道德观 第二节 早期汉译佛典适应中国儒家伦理的倾向 第三节 儒家的排击和佛教的调和 第四节 世俗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论 第五节 佛性论与修养法 第六节 中国佛教伦理的特色第十章 佛教与中国哲学 第一节 汉代佛教与方士道术 第二节 佛学从依傍玄学到补充玄学 第三节 佛教神不灭论与唯物主义神灭论的斗争 第四节 隋唐佛教宗派对古代哲学的发展及其和儒道会通的趋势 第五节 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及其日益儒化的表现 第六节 佛教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影响和作用第十一章 佛教与中国文学 第一节 佛教翻译文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二节 佛教推动音韵学的前进、律体诗的产生和诗歌的发展 第三节 佛教导致说唱文学——变文、宝卷、弹词、鼓词的相继产生 第四节 佛教为古典小说提供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第五节 佛教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第六节 佛教为我国文学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第十二章 佛教与中国艺术 第一节 佛教建筑——佛殿、佛塔和经幢 第二节 佛教雕塑 第三节 佛教绘画 第四节 佛教音乐第十三章 佛教与中国民俗 第一节 佛教节日与民间节日 第二节 轮回和成佛观念与民间风俗 第三节 佛教某些制度和佛事与民间习俗第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中国佛教基本特点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基本特点第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对外影响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对朝鲜的影响 第二节 隋唐佛教宗派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广泛影响 第三节 禅宗和净土宗与越南佛教的密切关系 第四节 藏传佛教的对外传播 第五节 近代中国佛教输入东南亚地区附录一 佛教与中国文化附录二 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附录三 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选择附录四 佛教与汉地习俗附录五 论佛教文化体系附录六 我和中国佛学及哲学研究

章节摘录

  在宗教实践方面,由于有些教徒滋生出一种对于部分戒律的违抗,佛教曾为此而多次举行结集,专门讨论是否放宽正统的戒律的问题。例如,随着布施范围的扩大,人们向寺院奉献的物品越来越多,原来规定比丘不准接受金银财物的施舍,大众部认为可以受蓄,上座部反对改变,大众部又拒绝服从,并被驱逐和开除,从而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流派。  在宗教理想方面,上座部认为释迦牟尼是历史人物,其所以伟大,主要是理想的崇高、思想的正确、智慧的精湛和精神的纯洁。一般人修道学佛的最高成果不是成佛,而只能是趋向佛果的阿罗汉,即能达到所谓断尽一切烦恼,不再生死轮回的果位。大众部不同,他们倾向于抬高释迦牟尼的形象和人格,提出了“超人间佛陀”或“超自然佛陀”的观点,把释迦牟尼看作为超凡的、超自然的存在,是一位离情绝欲、神通广大的真正的“神”。他们吸收和加强神话创作,来烘托释迦牟尼的超凡神圣,并创造新的仪式,对释迦牟尼顶礼膜拜。他们还贬低阿罗汉果位,强调阿罗汉还有许多不足。大众部的这些主张,后来为大乘佛教所继承,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哲学理论方面,部派佛教已由早期佛教侧重于人生哲学扩展到宇宙观领域。由于早期佛教对于缘起说和灵魂说阐述不明确、不彻底,而导致部派佛教内部对轮回流转业果相续的主体问题和宇宙万物实有假有问题的严重对立。  一般地说,上座部各派偏重于说“有”,也就是认为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都是实在的。例如,说一切有部,所谓“说一切有”,就是承认精神和物质的存在,承认一切存在。从时间观念来说,就是承认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普遍存在着的。说一切有部毗婆沙论师坚持认为,人们既然都具有事物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的观念,那就证明事物是实际存在的,因为事物不存在,人们就没有思想的对象了。再者,按照缘起说,过去的思想行为产生结果,由因而有果,果不能产生于空无。既然因能生果,那就表明因是实在的,过去的因是永远存在的。说一切有部这种承认一切永远存在的理论(三世实有),是和早期佛教的“无常”观念相违背的,是一种新的哲学理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方立天教授是当代中国学养最深和最受尊敬的佛教学者。佛教在中国既是宗教,更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曾指出:不懂佛教文化,就不可能懂中国文化。方教授的这本重要著作,正好印证了大师的真知灼见。在中国文化走向全面复兴、走向世界的今天,这本佳作值得大家细读。  ——李焯芬(香港大学副校长)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一书不是一般的理论探讨,而是以建设性的姿态,通过论述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各领域的影响,对有关佛教与文化的重要问题作出了生动而具体的回答。它的论点处处凭借历史事实,凿凿有据,全面深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了解佛教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有帮助。
  •   了解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很好的参考书
  •   经导师推荐,又详细阅读后得出的推荐,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起源演化和内涵给予了深刻而真实的讲解,对于学者正确客观认识佛教有着重大意义!
  •   了解佛教的入门书!
  •   写的很不错的一本书 对于了解佛教十分有益
  •   方老的名作,见解很独到,对中华传统文化分析非常深入
  •   方立天先生在佛学研究方面是我比较崇敬的一位学者,这本书垂涎了好久,极力推荐
  •   书的难易程度适当,既有知识的介绍,又有理论的分析。适合普通人士的阅读需要,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受益。
  •   了解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
  •   老公喜欢,正在读,还做了读书笔记.
  •   方老师的著作还是值得拜读的。
  •   值得一读,特别是中文专业。
  •   我朋友很喜欢,继续关注
  •   现在暂时还没有看完,,,,,看完可能对人事间的是非有所改观吧
  •   非常好的一本著作,写的很系统,很全面
  •   给领导买的,他很满意
  •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在是本好书。
  •   了解佛学与传统文化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对于不信佛且又想了解或研究的人来说更是一本不错的书
  •   包装很正,内容还没有看
  •   要认真去读
  •   史料等都很充实。
    研究做得扎实。
    但以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评论佛教的产生和发展。
    虽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阶级斗争早已经被证明是片面的。
    所以说思想有些旧。
  •   买了后才发现自己多年前就买过了,只是出版社和封面不一样。
    书的内容么,那得看你从哪方面去评价了。如果是我还没毕业的青春岁月,我会大赞,因为我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刚买回来的那阵,那时我是带着疑惑想寻求支持;现在么,我只能说,作者对佛道的批判让我无法信服。
  •   内容很全,不过很多观点不敢恭维
  •   只看了前言,作者的立场是否定佛教的。浏览了一下内容也平平,实在看不下去。不推荐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