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向京 页数:291
内容概要
人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再好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如果不经过精心打磨就生搬硬套一定难以发挥作用。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在大型国企中长达18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针对成熟组织在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变革中存在的规律性问题,作了系统的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基于实践的绩效管理变革解决方案。 作者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采取各种考评工具,包括平衡计分卡、KPl、行为锚定法、关键事件法等等,但往往因为没有搞清楚“绩效何在”。考核效果不理想,这往往不是考核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考核什么才可以提升绩效。 本书给出的绩效管理变革方案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更强调绩效管理变革要考虑企业已有的企业文化和惯行。特别是在那些大型的、超大型的成熟组织中,如果不考虑现行组织的环境,很多“先进的”理念、工具都会半路夭折,或变成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当然,本书给出的绩效管理变革解决方案也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而是需要认真思考本书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结合本企业实际给出答案,才能真正使绩效管理发挥功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不可考评就难以管理 考评是管理的另一面 绩效考评的通病 似是而非的归因 管理绩效却“看不到绩效何在” 循“绩效管理”的思路探索第二章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全员考评的冲动 对“客观评价”的过高期望 成熟组织的利弊 组织氛围的重要性 “直觉管理”不可替代 “考评反映考评者的实力” 沿用针对简单劳动的管理思维第三章 定位及变革原则 为战略执行服务 直指绩效改进和提升 ……第四章 成熟组织全员绩效管理的推荐模式第五章 聚焦KPI直指绩效改进和绩效提升第六章 相关技术性细节第七章 变革与制度调整附录致谢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不可考评就难以管理 考评是管理的另一面 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考评体系的发展:时问、长度、重量、温度、体积、二货币等,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建立在考评基础之上。正如迪恩·R·斯彼德所说的,事实上,所有的科学和工业进步都依赖于考评和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的考评工具的不断发展和精确——如望远镜、显微镜、X光、原子钟等。随着商业和贸易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考评所包围,在工作之外,我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实施考评:时间(从早上被闹钟唤醒开始)、食物(.口昧、营养)、天气(温度、降水、风速)、金融(工资、股票、保险、油价、房价)、教育(分数、学校、排名)等。考评存在于我们每个社会人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把它称为考评而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