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方,博平 编著 页数:214
前言
名歌名曲即著名的歌曲和乐曲,一般而言,是指大家耳熟能详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其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这些作品或在音乐史书上榜上有名,或在专门的作品集(包括CD、VCD、DVD、MTV等音像资料)中频频出现,或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劲爆放送。名歌名曲总是经常被人挂在嘴边,听在耳边,评论在生活里边。它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往往动态大于静态。因为它常常以“运动”的形态出现。音乐作品同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认可,更需要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作家本人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内在基础,而当时的社会发展则是一个外部因素,这两者构成了名作的两大基因;名作之所以有名,那就是这两者完美或相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作家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水平,而刚好该时期的社会进程也非常需要这种创作,这就成功了。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这期间的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这些中国甚至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令我们至今激动不已。但限于时间、目的及诸多原因,我们的研究不可能囊括古今,而只能把目光投向20世纪。然而,仅仅这一个世纪的作品,就足够我们引以为豪了。这些作品在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业内影响和社会效应,为我们音乐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以歌曲出现的年代为序、以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流行程度以及进步性为标准精选了我国20世纪的名歌名曲,每部作品按“作家信息”、 “作品赏析”、“创演乐评。三部分对其进行介绍与评析。 书中既有对歌曲作者和歌曲本身的介绍,也有对歌曲风格和综合定位的评点。相信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我国20世纪的歌曲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书籍目录
上编(1901-1949) 一、歌曲 《男儿第一志气高》 《黄河》 《送别》 《问》 《大江东去》 《叫我如何不想他》 《渔光曲》 《义勇军进行曲》 《松花江上》 《长城谣》 《黄河大合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北风吹》 二、器乐 《和平进行曲》 《春江花月夜》 《怀旧》 《光明行》 《步步高》 《牧童短笛》 《台湾舞曲》 《思乡曲》 《二泉映月》下编(1950-2000) 一、歌曲 《歌唱祖国》 《志愿军战歌》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草原之夜》 《洪湖水,浪打浪》 《走在这高高的兴安岭》 《唱支山歌给党听》 《红梅赞》 《赞歌》 《长征组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 《北京颂歌》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打起手鼓唱起歌》 《红星照我去战斗》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我爱你,中国》 《再见吧,妈妈》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 二、乐曲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上编(1901-1949)一、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沈心王填词,学堂乐歌。作家信息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时期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曾与曾志态在日本“江户(中国)留学生馆”创办“音乐讲习会”,并在馆内聘请日本音乐教育名师铃木米次郎向中国留学生讲授音乐。1903年回国,即投身音乐教育,在浙江、上海一带的高等学校中从事音乐课教学达25年之久。1904年开始编写学堂乐歌的教材,最初的音乐教材为《学校唱歌集》,曾出版《心工唱歌集》。他编写了180首学堂乐歌,被编成6集《学校唱歌集》和4集《国民唱歌集》。他为音乐的大众化和社会化以及新时期的模式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流传到现在的作品有《黄河》、《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军》、《赛船》等。作品赏析《男儿第一志气高》是一首简短的歌曲,曲式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非常规整,均为8小节。第一部分可视为上下两个乐句,每句4小节。歌曲定调为D调,音区恰好在人声的中音区,非常适合儿童歌唱。歌曲旋律主要采用五声音阶的级进,无大跳,音调特征十分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定调到位,旋律上口,所以广泛流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