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志敏,刘春生 主编 页数:251
前言
政治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的马列理论课,也是高等财经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是各门财经专业课程的基础和依托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高等财经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前瞻性的意义和作用,始终是财经类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众多经济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内容体系更为完整丰富,同时也适应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当代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阐述,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出现新现象、新问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商品经济的分析,阐述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和社会化生产及其规律。第三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阐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国际经济关系。第四部分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和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
书籍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白勺_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第1章 商品和价值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 第三节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第2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货币流通量第3章 资本和资本运动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 第二节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第三节 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第四节 社会资本的运行第4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5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三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四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五节 资本主义地租第6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第7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8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9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第10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第11章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恩格斯于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马克思于1844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研究。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这表明他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经济问题。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开始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绝大部分经济理论,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固有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条件。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并彻底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一系列矛盾也日益暴露、激化。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每隔8~10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到它的成熟阶段,它的矛盾和问题也充分暴露,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充分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9世纪40年代在西欧先后爆发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从它产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以垄断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著名论断,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理论。同时,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深刻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另外,列宁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做了开创性研究。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也做了新的探索。他提出公有制根据程度高低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这已经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他们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今国际局势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起来,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又一次创新,成为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只有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来提供,而一个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非生产领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也都有赖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首先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在此之上才形成其他社会关系和制度。只有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出发,才能理解全部社会关系和各种制度。因此,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编辑推荐
《政治经济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