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詹姆斯·鲍斯韦尔 页数:582 译者:薛诚
Tag标签:无
前言
文明的传承,是在一代代人的精神相濡中不知不觉完成的;一部部好书,就是传承世界文明的一个个使者,通过它们,世界文明浑圆贯通的历史才得以构筑。家庭是一个人生命和精神的起点,也是终点。如果把一本本书比喻成一片片树叶,那它们最终都要“叶”落归家。因此,说家庭书架事关文明传承,似乎也并非危言耸听。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有书架,其上摆满了他们所谓的“家庭读物”。这种家庭读物并非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而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也不是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而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供人观瞻而不蒙主人垂青翻阅,而是似乎随意地放诸床头或茶几或阳台甚至卫生间里,家人触手可及,率意翻阅;抑或出门旅行前随意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的间隙捧而读之。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当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却很少能看到一个摆放了那些人类沉淀已久的文明成果的书架;当我们乘飞机或火车出行时,多见匆忙而过的旅客手中的时尚杂志或街头八卦小报,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或艺术作品在喧嚣中静静阅读。
内容概要
本书是英国著名传记作家鲍斯韦尔1762—1763年在伦敦短暂居住时记录的日记,堪称一部英国断代史录。鲍斯韦尔是英国大贵族,因不愿顺从父亲的安排过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而独自出走伦敦。在伦敦,他见到了自己向往的生活:酒吧、妓女、赌场、整夜的舞会、无尽的应酬……但贵族社会的虚荣、伪善让他失望,而那些一掷千金、整日放纵的荒唐日子也让他付出了代价。最终,他留在伦敦的幻想破灭,屈从于父亲的压力,离开了伦敦。作者观察细腻、思想敏锐,用青年贵族的亲身经历翔实记载了18世纪伦敦的社会、文化和普通人的生活,生动描画了当时英国贵族的世情百态和冷暖色调。
作者简介
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1740--1795),英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现代传记文学的开创者。鲍斯韦尔年轻时在父亲的坚持下违心地学习法律,但他真正的兴趣在文学上,其所著《约翰逊传》以资料翔实名扬天下,至今畅销。在20世纪,鲍斯韦尔的书信、日记等大量手迹被发现,司各特与波特尔将其编纂为《詹姆斯·鲍斯韦尔遗稿》18卷,成为研究当时英国人文历史的珍贵资料。今天,“鲍斯韦尔”已成为忠实的传记作家的代名词。
书籍目录
题记伦敦日志(1762)伦敦日志(1763)附录 附录1 我的生活计划表 附录2 鲍斯韦尔父亲的一封信译后记
章节摘录
11月18日星期四今天我们聊天聊了很久。斯图尔特告诉我,在印度的时候,曾经有一队黑人袭击了他们的船,想抢劫他们,他一个人就开枪打死了两个黑人。今天下午,在斯坦福和斯托尔顿①之间的那匹马太暴躁了,根本不受车夫的控制,它跑了出去,冲到了马路上,我们的马车翻了。我们摔得够呛。斯图尔特的脑袋和我的手臂都受了点儿伤。但是我们爬起来,还得继续赶路。我们坐在最后两辆马车中,行进在漫漫黑夜里。我有些担心遇上强盗,许多可怕的念头涌入我的脑海。没有任何一种感觉像恐惧那样令人痛苦,恐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伤痛,让我们在自己的眼中变得非常渺小。最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我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支装满了弹药的手枪,我们终于感到安全了。当晚,我们到达了贝格斯韦德。11月19日星期五今天天气真冷。斯图尔特和我一样冷得发抖。我问他,像他这样因为马车前面的玻璃碎了就冷得发抖的人怎么能忍受艰苦的海上生活。他告诉我,环境会逼迫人变得能够忍耐。这话说得太对了。在人们明白无论如何挣扎都不会改变什么时,他们就能够平静地忍受一切艰苦环境了。我们爬上海格特山,能够远远地看见伦敦了,我非常兴奋。我不停吟诵着加图关于“不朽的灵魂”的那段独白②,而我自己的灵魂早已脱离了我的躯体,向那美好的前程奔去了。我唱着各种各样的歌,其中一首是关于同一个妖艳女子艳遇的歌。歌词是这样的:她给了我这些,我给了她那些;请告诉我,我们难道不是天生一对吗?我连唱了三遍,我们都开始变得异常兴奋。我从狄金斯①那里搞来一个名单,上面介绍了伦敦街道边上最漂亮的建筑以及最好的旅舍的方位,因此,我让车夫把我的行李带到黑华德先生家去。他家位于弗利特街,霍特巷,黑狮旅馆。路上的噪音,拥挤的人群,令人眼花缭乱的商铺和招牌把我搞迷糊了,我的这种感受甚至比我初次来到伦敦时还要强烈。我的旅伴根本不能理解我的感受。他把伦敦仅仅看成一个他接受东印度公司指令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分手了,我们都觉得这一路过得很愉快,并约定继续保持联系。接下来我吃了点儿饭,洗了个澡,刮了胡子,叫用人拿一瓶酒跟着我,他是一个很爱说笑的本地人。我一直处在一种激动的情绪之下,因为我终于能够回到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而且是经历了种种阻力、费尽心机才回来的。最后我努力地想了一些哲学问题,这样才能使我自己逐渐平静下来。我立即赶去我的朋友道格拉斯的家。他是帕码街②上的外科医生,一个热心、淳朴、机敏的人③,在他家我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他的夫人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属于英格兰比较常见的一种性格:过于活泼,却不是很聪明。她的缺点是太能说了,时常令人很厌烦。道格拉斯对我提了很多建议,并且坚持在我找到合适的住处之前住在他家。我答应了第二天再过来。从他家出来后,我去了科文特哥登剧院,那里正在上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幽默》。伍德沃扮演巴贝第尔,演得很好,把我逗乐了。在经过了令人疲惫的长途跋涉之后,能暖暖地、舒舒服服地坐在剧院里看戏,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可以让我的大脑好好休息一下。最后我回到旅馆,喝了一点儿尼格斯酒后,舒服地睡觉了。11月20日星期六我租了一辆马车,带着我的行李搬到道格拉斯家里去。他和我一起计算了我在这里所必需的花费,我发现要维持我在这里的生活得有一大笔钱①,我只有尽力去弄一些了。整个上午我都在四处溜达,拜访熟人,发现没有一个人在家,于是我去看了一场关于野生动物的展览②。我发现自己过得很随意、很安闲,也很快乐。唯一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这里的生活和我在爱丁堡的没有什么不同。中午,我在道格拉斯家用过了午餐,整个下午我都坐在书桌前写信。
后记
在外国文学史上,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以真诚、坦率、幽默的笔触得到了读者的认同。今天,“鲍斯韦尔”已成为忠实的传记作家的代名词。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著名的传记《约翰逊传》,除了他和约翰逊交往甚密,本身记忆力超群外,他平时写的内容翔实生动的日记是他写作的重要素材。他的日记是非常坦诚的,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悲喜好恶。从他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形象:他是一个贵族,但是和父亲的关系很差;他喜欢和妓女交往,却一直有自己真正爱恋的女人;他迷恋伦敦喧闹的生活,内心却向往宗教式的宁静;他讨厌权贵,却常常以自己的贵族出身为荣;他不喜欢自旱的家乡苏格兰,但是听到有人对他的同胞不友善,却会挺身而出伸出援手……他对日常生活事无巨细的记载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伦敦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了解伦敦的社会、艺术和艺术家以及普通人的生活。鲍斯韦尔在文学史上的名声主要来自约翰逊博士,好像是月亮借助太阳的光芒才会发光一样。其实这样认为是不公允的,只是因为他的《约翰逊传》太出名了,才遮住了其他作品的光辉。鲍斯韦尔的日记不像他的散文随笔那样有文采,但是更加真实。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建议我寄记一份关于自己生活的清晰、坦诚的日记,他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告诉约翰逊先生,我的日记写的很详细,把许多琐事都记下来了。他对我说:“先生,再小的事情,对于人类这种微琐的生物来说也算不上是琐事。正是通过学习小事情,我们才能拥有关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获得幸福的广博知识。” ——詹姆斯·鲍斯韦尔
编辑推荐
《伦敦日志(1762-1763)(英汉对照)》是英国著名传记作家鲍斯韦尔1762—1763年在伦敦短暂居住时记录的日记,堪称一部英国断代史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