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赛力,周林  页数:369  
Tag标签:无  

前言

  发展相互经济往来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方面,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及其发展具有与日俱增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突破了传统格局,拓宽了活动的领域和范围。除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援助外,还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及其他方式的经济合作。中国不但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传统贸易伙伴的关系,而且积极地拓宽同其他各种类型国家的经贸往来。面对冷战后国际形势变化,中国还开展了全方位的经济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建设,并对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内容概要

本修订版是从教学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较系统地对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历程、方式、特点、问题及前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政策主张,中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等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了阐述和分析。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数据新。适合有关专业学生用作教材及外交外事干部培训使用,也可供涉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刘赛力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
1975年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
1981年辽宁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院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1994年应邀在韩国高丽大学国际大学院从事韩国经济研究半年。
曾先后八年被外交部借用在中国驻英国使馆、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馆及外交部驻港公署工作。历任三秘、二秘、一秘。
讲授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和金融、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概论(英语授课)、研究生英语经济学原著选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等课程,多次为外国外交官用英语讲授中国经济及世界经济专题。目前的重点课程是本科及研究生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及专业英语教学。
研究领域:中国与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关系 发达国家经济等。
周林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教授
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国际经济关系学》;为博士生讲授《国际贸易专题》等课程。

书籍目录

第1章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历程的简单回顾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中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中国寻求和平发展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世界共赢第2章  中国对外贸易 第一节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及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的制度措施和原则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  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章  中国利用外资及“走出去”战略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三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和成绩 第四节  “走出去”的问题与发展前景第4章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第一节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劳务合作市场发展特点与趋势 第五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第5章  中国同美国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美经济关系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内容 第三节  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第四节  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及前景第6章  中国同欧盟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第二节  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第三节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初探 第四节  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主要障碍及原因第7章  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回顾 第二节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三节  中国、东盟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与东盟的未来经贸发展趋势第8章  中国同日本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新阶段中日贸易的五大特征 第三节  当前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第四节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经济含义第9章  中国同韩国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韩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中韩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中韩两国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韩经济合作前景展望第10章  中国同印度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印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经贸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发展中印经贸关系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中印扩大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第11章  中国同拉美国家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发展中拉经贸关系的问题及前景 第四节  进一步扩展与拉美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第12章  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中非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中非合作共贏前景展望第13章  中国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经济关系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经济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第14章  中国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银行 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节  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及网站

章节摘录

  第1章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及其发展具有与日俱增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集约化生产与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早日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因此,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对外开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外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  第一节 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历程的简单回顾  一、中国近代史上有过被侵略和瓜分的痛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对外文化和经济交流方面曾创造过举世无双的辉煌。早在汉、唐时期,在我国就有闻名于世的张骞通西域、玄藏取经印度、鉴真东渡日本等伟大壮举。以后又有马可波罗东来、郑和七次下西洋等中外交流的光辉篇章.但是,在近代的历史中,由于封建统治者固守封建王朝,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国人民的对外交流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中,英国用战舰和大炮打败清政府的战马大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接受“五口通商”。随后,列强瓜分中华大地,划分势力范围,设立租界,倾销商品,掠夺中国资源,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控制权落入列强手中。这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受辱的记录,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造成极大的冲击和伤害,引发了某种排外思想,造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感情障碍。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走了曲折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昭告世界:内外交流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然而,20世纪5。年代和6。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中国采取了封锁、禁运或遏制的政策,我们只能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有限的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政府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开始向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及一些亚非友好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撕毁了同中国的经济合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很大变化,这迫使中国同苏东一些国家的经济来往大为减缩。这种不利的国际环境使进出口总额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中国人民被迫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然而,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了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传统,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搞建设,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期间,我们尝过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的苦头,吃过别国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逼迫还债的苦果,在这个时期,对外开放不可能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也在客观上助长了中国国内的一种忽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倾向,这一倾向在1966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曾盛行一时。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对外关系开始大踏步发展,要求中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第三世界国家增多。在此期间,越南、柬埔寨、老挝的抗美救国战争空前激烈。作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对外援助在一段时间内急剧扩大。当时中国对外提供的巨大援助与中国的国力不相适应,但总的来说,在国际事务中还是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1973年以后,中国通过延期付款的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发展化工、冶金、能源所需的大型成套设备。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整个70年代,是世界经济技术和国际经济联系迅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及时把握和利用了这个机遇,有效地利用了外资和引进了技术,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中国却处于“十年动乱”时期,经历了一场长达1O年的使党、国家和人民蒙受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经济工作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对外搞闭关自守,国内经济遭到破坏,贻误了大好时机。那时,党的方针、政策受到严重的歪曲和颠倒,“自力更生”成了万事不求人的同义语,被奉为独立自主的象征,“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成了社会主义的“气节”和“尊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把正常的对外贸易说成是“卖国主义”,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斥为“洋奴哲学”。这些使我国在经济建设和外交上发生了许多失误,如在经济建设上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外交上把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列入“帝、修、反”之列,并与它们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中国的自我孤立使得我国本来就没怎么打开的大门更加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  综上所述,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在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迈出了艰难的步子,在对外援助工作方面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无论在规模、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与发达国家经济来往很少,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盲目排外,自我封锁。而当时正是世界更加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结果,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乃至一般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三、中国总结了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改革,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需要改变,否则中国的发展就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中国在1976年末粉碎“四人帮”之后已意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当时已经有很多国家级和地方级的代表团先后出国考察。1978年5月,国务院派出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队的新中国第一个赴西欧考察经济的代表团。他们在法国、德国、比利时、丹麦和瑞士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1978年6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听取考察团的汇报。7月,国务院召开关于经济建设的务虚会,充分讨论了对外经济合作的问题,并在几个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资本主义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也想和我们进行经济合作,它们需要投资的市场和产品销售的市场。四是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许多国际上流行的做法,包括补偿贸易、合作生产、吸收国外投资等,我们都可以研究采用。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中国“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200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回顾历史,闭关自守,闭目塞听,就必然在世界上落伍,而落后就意味着挨打。  纵观世界,人类社会由封闭到开放,从地方和民族走向世界,是由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形成的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所决定的,是由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造成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对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突出,远远超越了商品交换的范围,深深地渗透到技术交流、资金融通和生产协作等领域。因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根本战略和基本国策。  环顾全球,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无一不是面向世界的。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它们的国际经济联系就越广泛;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它们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方面下的工夫就越多,迈的步子就越大。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对外经济联系也最为广泛。战后日本、德国的经济能从战争的巨大创伤中很快恢复并取得迅速的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利用了国外的各种有利因素,吸收了外来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积极开展了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充分利用国际环境获得了资金、技术、原料和海外市场等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各国的再生产过程已建立在国际范围内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广泛利用国际市场的基础之上。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不可能不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联系。对外开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虽一直有对外贸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直在实行对外开放。这除了因为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十分有限,主要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为目的,以及外贸本身过去和今天相比无论其规模还是性质都大为不同外,还因为单有外贸这一个渠道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因为对外开放在一定意义上说应是面向世界市场的开放,而世界市场早已不仅仅是指商品市场,而是一个多领域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对外开放应该是多领域、多渠道的开放。它应包括:通过对外贸易对国际商品市场开放;通过引进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国际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和转让,对国际技术市场开放;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等,对世界劳务市场开放等。也就是说,对外开放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经济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自给自足,促进经济改革,由封闭型经济转为开放型经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导师的书,还夸我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