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凯歌 页数:179
Tag标签:无
前言
再想不到,一本十多年前写的小书,仍能在二零零八年的岁末再版。细想,出版者也有他的道理。二零零八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节点,与书中所描写的年代相比,这三十年过去,至少在表面上,国家的面貌已经变化到不可复识。但在书中反复提及的那些问题,在表面改变的下面仍旧存在,只不过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因此,可能这本小书,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此书不是关于一个叫陈凯歌的少年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但它的诉说方式是当浩荡的洪流行走至转弯处,落叶在身不由己,卷入旋涡时的感受。与落叶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少年陈凯歌在旋涡中犯了很多错误。人生的错误是体悟的发端。我在写作本书时,不仅是作者,也是读者,我看我的错误,我看时代的荒谬,我看青春的汁液鲜血般淋漓。本书的主题是克服恐惧。我愿我的同时代人去读这本书,更愿青年读者去读这本书。这不仅是关于我们的书,也是关于你们的。借我的痛苦,看你们自己的心,才有心中的未来。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的自传之第一部。从他1965年13岁考上北京四中时写起,直至1971年在云南建设兵团结束插队生活时止。作者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写下了对那个年代的独特解读;也是对他辉煌导演生涯之前的生活、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积累的一段小结。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 《我的青春回忆录》不是电影,不是艺术创作,是作者的早年自传,是回忆录,是一个思想者的精神成长史,也是一个清醒着的灵魂对过往年代与人性的反思。它打动你,感染你,也让你摸到一点灵魂的质地。
作者简介
著名电影导演,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其父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初中毕业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天国第二章 降临第三章 群佛第四章 狂灰第五章 青山附录 附录一 千里走陕北——《黄土地》导演阐述 附录二 张国荣的眼睛 附录三 《梅兰芳》拍摄初衷后记 永远少年的凯歌
章节摘录
第二件事,发生在小巷转弯处的破屋门前。我走近的时候,一群孩子正挤在那儿,朝里望。里头很暗,要不就是外边太明亮,我好一阵没有看清那是个老人。虽是夏天,他身上的棉衣也不该破碎得像一只鹅绒枕头,当然没有那样的洁白。一只麻袋中露出一些肮脏的废纸,瘫在地上;一只用铁丝弯成的扒子,木柄雪亮,仰面躺着;一只同样雪亮的碗和一只生了锈的锅,郑重地放在木床板上,像是两件文物;响着的,是一只苍蝇。在我受到的教育中,一些我并不真正知道的什么,仿佛近了一点;我仿佛知道的另外一些什么,远了一点。让人在饶舌和沉默之间左右不是。老人抬起头,眼睛晶亮晶亮,刀子似地一闪,孩子们就一哄而散。许多年以后,我才从朋友的书中知道了,只有就要饿死的人,才有那样晶亮的眼睛。我又经过那里的时候,破屋已经拆掉了,我想,老人自然是死了。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其实,无论在哪儿,这样的景象都不足为怪,现在也是。可新中国的同义语即是人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相信这个。你无法不相信一个和你一同长大的说法,甚至你本人都是它的一部分,直到你有勇气首先否定你自己。我当时很吃惊。可我没有想到我应该而且可能为那老人做点什么,是使我日后更吃惊的事。我只是一哄而散的孩子中间的一个。我只是一名看客。类似的事情我以后看过不少,许多淡忘了。不忘的是那双眼睛,晶亮地长在我的背上,晶亮地看着世界。
后记
永远少年的凯歌由我来张罗修订出版《少年凯歌》,并更名为《我的青春回忆录》,大概只有一个原因:对导演来说,我的年龄还只属于“少年”。这本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在日本出版的时候,我才八岁;而当第一次读到国内版时,已经二十岁。期间几经台湾版、香港版的推出,无数“少年人”在感受陈凯歌导演所经历的成长苦乐时,也历经着各自成长过程中的美丽与哀愁。几乎过一段时间,我就会重新翻看一遍《少年凯歌》,那个红色年代的沸腾声响仿佛贴近地在耳边回绕,而那些平凡的年少记忆又如此真切地仿佛电影般开场、落幕。我一点都不陌生,我甚至能闻到那时的气味。气味与气味之间隔着一个时代,却又好像近在咫尺。我试着让比我更小的85后、90后朋友读这本小书,他们也都奇异地熟悉这气味。因为我们都“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却不断地“准备原谅你的幼稚”。如果有一本书可以当作交换成长的密码,《少年凯歌》绝对算是一本。
编辑推荐
《我的青春回忆录:陈凯歌自传(第1部)》是一本青春凯歌的真诚自供书。它不是电影,不是艺术创作,是作者的早年自传,是回忆录,是一个思想者的精神成长史,也是一个清醒着的灵魂对过往年代与人性的反思。它打动你,感染你,也让你摸到一点灵魂的质地。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经验大都来自那个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个革命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认识自己即是认识世界,明白这一点,就决定了我的一生。尽管那场革命因十年浩劫这样的名词而似乎得到否定,也有了许多批评的书籍,但只要人们仍然只会控诉他人时,这场革命实际上还没有结束。我试图做的,就是在审判台空着的时候自己走上去,承担起我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因此,这是我的自供书。我一直不能以轻松的态度看待生活,这也许恰恰是我在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给我的影响,我却没有什么后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