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的回顾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克•布劳格  页数:603  字数:892000  译者:姚开建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从30多年前问世以来,至今已是第五版了。究竟为什么要推出经济思想史的新版本呢?可以肯定经济思想史不是像宏观经济学或产业组织那样的一门学科吗?在那些学科中,新知识的增长必然要求对教科书进行定期修订。可以肯定过去的伟大思想家的解释在很早以前就固定下来而不再变化了吗?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要表明,经济思想史只是对以前事物的研究,因此只有发现被遗忘的著作手稿,或者重新检验先前所忽略的著作才有可能对已被接受的解释增加某些新的东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几乎每一个现代经济学分支学科中的每项新的发展都可能使我们重新想起经济学史中一些旧有的、熟悉的论题,或者改变我们对过去伟大思想家真正想要表述的含义的标准看法。东欧剧变使我们重读马克思理论,并重新解释20世纪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核算的争论。60年代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出现使我们想起了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被其追随者所忽略的许多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样地,现代奥地利经济学对企业家精神和竞争过程的强调使我们认清了现代经济学为它在静态均衡理论上的偏见而付出的代价。经济学说史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对现代经济学的每一种新思潮作出回应,而且也影响到这些新思潮。总之,本书这一版(或任何其他版)从不对过去的经济学思想在含义和重要性上下任何结论。

内容概要

  本书回顾了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发展历程——更确切地讲是从大卫·休谟到米尔顿·弗里德曼——而且别具风格。首先,本书论述经济理论史,而不是简单介绍经济学说史,也就是说,它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分析,而不掺杂有趣的历史话题,不带有传记色彩。其次,本书列有九篇重要经济学经典著作的详细阅读指南,包括斯密、李嘉图、穆勒、马克思、马歇尔、威克斯蒂德、维克塞尔、瓦尔拉斯和凯恩斯等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目的足鼓励学生直接了解所有这些经济学大师的著作。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所讨论的内容足以一种累积的方式构建起来的,后面的章节往往要承接先前章节所传达的知识:书中提供了许多概述,说明以前已讲过什么,而且,没有哪一章是完全独立的。总之,这是一本为了解经济学而写作的书,既为了了解过去的经济学,也为了了解现今的经济学,坚持随意翻阅的浏览者将是得不偿失的。本书第五版在上一版七个经济学大师著作的阅读指南基础上,又增加了关于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两个新阅读指南。关于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各章增加了重要但不多的篇幅,而论述边际生产力、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章节有较多增补。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讨论有很大程度的修改。“进一步阅读的注释”部分既有删减,也有增补。  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英国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是经济思想史。1952年和1955年分别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土、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的足李嘉图的经济学,指导教授是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先后在伦敦大学、Universityof Buckingham以及University of Exeter任经济学教授。现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教授。

作者简介

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英国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是经济思想史。1952和1955年分别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博士论文是研究李嘉图的经济学,指导教授是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先后在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Buckingham以及University of Exeter任经济学教授。现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教授。

书籍目录

第1章 斯密以前的经济学  重商主义  世纪的先驱 重农主义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2章 亚当·斯密 《国富论》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3章 人口报酬递减和地租 人口理论 报酬递减和地租理论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4章 李嘉图的体系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5章 萨伊定律和古典货币理论 萨伊的市场定律 马尔萨斯的供过于求理论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6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7章 马克思的经济学 《资本论》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8章 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的出现:绝对论者还是相对论者的解释? 杰文斯 其他先驱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9章 马歇尔经济学:效用和需求 效用理论 福利经济学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0章 马歇尔经济学:成本和供给 《经济学原理》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1章 边际生产力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的需求 线性齐次生产函数 最佳厂商规模 利润理论 总生产函数 技术变化和过程创新 《政治经济学常识》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2章 奥地利的资本和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利息理论 平均生产周期 转换定理 费雪的利息理论 李嘉图效应 《政治经济学讲义》第卷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3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 《纯粹经济学要义》阅读指南 帕累托福利经济学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4章 空间经济学和古典区位理论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5章 /新古典货币利息和价格理论 维克塞尔《讲义》第二卷阅读指南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6章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体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阅读指南 凯恩斯以来的宏观经济学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第17章 方法论附录 进一步阅读的注释人名索引主题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5.学术影响:反思一些评论家认为,经济学的前史开始于13世纪市场分析的学术先驱,而不是17世纪的重商主义。熊彼特甚至主张,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基本构架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和自然法哲学家,而不是重农主义和18世纪英国自由贸易作家。这不是一个我们可以在几页纸上就能解决的历史问题,但接触到这些以使对斯密以前经济学的说明更完整或许是值得的。毋庸置疑,经院哲学的学说通过17世纪自然法哲学家雨果·格罗秀斯和萨缪尔·冯·普芬多夫传到了亚当·斯密。另外,亚当·斯密所熟知的重农主义著作也饱受经院哲学的影响:魁奈说话常常像18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学者经济学的独特贡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强调效用作为价值的主要来源;(2)“公平价格”的概念;(3)货币资本是不结果实的命题。关于第一点,现在一般认为,权威神学家的确阐述了一种效用一稀缺的价值学说。由于对经院学者“公平价格”的解释,这种看法在100多年前是被否定的。亚里士多德在《尼科马奇阿伦理学》第五版中认为,交换的或契约的公平性要求“等价交换”;阿奎那评论这句话,认为“等价”应从成本(主要是劳动成本)的角度加以说明。正是这个评论导致经院学者持有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而忽视了阿奎那关于所有商品只有与人类欲望相关时才具有价值的主张。经院学者的经济学把价值牢固地建立在欲望满足的基础上,在其后来的变型上,把效用同商品的相对稀缺相联系。我们对这点了解多少是另一个问题。没有用递减效用概念来说明既定价格上需求为什么是可以满足的,这样的效用价值理论很难成为令人满意的价格决定理论。接下来是经院学者的“公平价格”概念,它常被认为反映着一种关于公平工资的重要观点。这似乎是一个历史的虚构。在经院学者的文献中没有由生产者社会状况所决定的、与生产成本相一致的公平价格的提法。经院学者不区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没有竞争如何产生一个正好与成本相符的长期的正常价格的概念。他们很少对构成公平价格的东西给予更多的注意,但通常他们把它与现行的市场价格相等同,这一价格对个人来说是既定的,不受个人的影响。他们没有探讨国家权力机构的建立和调节价格的规律性,在这个意义上,公平价格只不过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价格,不论它是否是由竞争造成的。很清楚,亚当·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基本区别的论述绝不是来自其经院学者前辈的;他很谨慎地否定了沿效用线索对价值的解释,完全忽略了经院学者的想法。更不用说,他还放弃了教会关于利息是“没有生殖力的金银所生”(a breed of barren metal)的标准学说,而且也大概没读多少经院学者关于利息问题的文献。

后记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布劳格的一部经济思想史专著。布劳格以自己的经济思想史观和方法,对西方经济思想史进行了系统和有条理的述评,并在书中专列了经济思想史上最经典著作的“导读”,非常适合作为经济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的教科书。当然,凡是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人,从本书中都可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本书翻译历时数年,宋胜洲参与了“注释”等的部分翻译工作,陈叶盛帮助进行了校译。本书在翻译的筹划、编辑等工作上得到马胜利、费小玲、潘蔚琳、唐奇、李臻云等的帮助和支持,冯丽君、顾晓波、王宝来、李军等通校了全书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本书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据说只有一个马克·布劳格,经济思想史的老前辈。不过事实上有五位,而且每一个都比他前任更优秀。这本他巨著(magnum opus)的最新版——严谨而又充满智慧,虔诚而又打破常规,其不变的核心是充满着新的洞察力——是最好的一版。我不能想象一个学者的阅读文献中——或说一个学生的文献——没有它会是什么样。”  ——Robert Heilbroner“当说到经济思想和理论史的研究时,马克·布劳格的《经济理论的回顾》是在过去30年的同类文献中分析最透彻,最具深度、广度,最具有学术意义的优秀的作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书的新的,修订过的第五版的出现是特别有价值的。尽管该学科面临的来自数学分析方法的威胁有所消退,但危险可能来自其他新兴的经济学科。不过最令人放心的是,马克·布劳格的著作,作为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支柱之一,会继续产生新的版本直至下个世纪甚至下个千年。”  ——Terence Hutchison

编辑推荐

《经济理论的回顾》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理论的回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8条)

 
 

  •   本书回顾了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发展历程——更确切地讲是从大卫·休谟到米尔顿·弗里德曼——而且别具风格。首先,本书论述经济理论史,而不是简单介绍经济学说史,也就是说,它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分析,而不掺杂有趣的历史话题,不带有传记色彩。其次,本书列有九篇重要经济学经典著作的详细阅读指南,包括斯密、李嘉图、穆勒、马克思、马歇尔、威克斯蒂德、维克塞尔、瓦尔拉斯和凯恩斯等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目的足鼓励学生直接了解所有这些经济学大师的著作。
  •   作者从重商主义写到凯恩斯,侧重于经济理论,更是有七位大师的经典著作阅读指南,是不可多得的一本经济学学习著作。
  •   虽然有过经济专业学习的经历。工作后,当使用经济理论的时候,还是发现知识的片面,缺乏系统。而本书可以给你经济理论方面提供系统的总结。使得你不用翻阅经济学家的原著,就可以了解这些经济学家做了什么。
    从这方面来讲,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经济学科人士的必备书。
  •   对经济学专业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大家对经济理论作总体把握。
  •   经济学说史的绝好读物!
  •   如果要系统的了解学习经济学,个人认为这是本不应该错过得书
  •   经济理论的回顾(第五版)(经济科学译库)
  •   可以系统的了解一下经济学发展
  •   经济学书籍的好书,中国的大学应该把这些列为教学材料~~~
  •   在《南方周末》的书评中了解的这本书,来网上搜,结果是缺货登记。几天之后,偶然发现缺货登记变成存量有限了,赶紧下了定单,结果非常幸运,刚定完就缺货登记了。
    书拿到后,简单翻了一下,感觉非常专业,居然还有许多数学公式,顿时心凉半截,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爱好者,是否会很枯燥?!硬着头皮看了前言,说是本书要按部就班的读,不适合浏览,便仔细从第一章看起,这才发现果然是本好书,只读了半章,就了解了许多知识,感觉非常解渴。目前正在阅读中,内容确实很专业,但对于有点基础的爱好者来讲,认真去看,也还能读得进去的。
  •   对经济理论的总结非常的全面
  •   比国内胡乱攒的经济读物强多了,内容很丰富,分析很到位,适合各类读者。
  •   经典著作,值得拜读。
  •   感觉写得很好,家谱一般,把各种理论的源流介绍得很清楚
  •   书的内容很丰富,很值得我这种入门级人物细细研读。
  •   快速掌握经济管理理论概貌人士的捷径
  •   不错的一本书,感觉可以
  •   花不错,内容很经典
  •   很不错的书,可以较全面的学习经济史.
  •   有助於理清經濟思想的發展脈絡,很好哦
  •   经典之作,很好,值得读
  •   好大好厚一本,认真读
  •   还没细看!
  •   很喜欢啊 ,相当于很多名著的导读
  •   收到马上就开始读
  •   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
  •   过于理论化的书 暂时还不适合我 准备先了解些经济学入门知识 再攻此书
  •   书不错,物流八行。
  •   书里面有损页~~
  •   书很不错,质量很好,送货也很快。
  •   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看待问题的结论总是大相径庭.本书开拓了我的视野,给我对国内教材的思考,在批判中接收自已认可的不同观点,受益良多.然而,本书的中文阅读经常令人觉得吃力.翻译的表达水平令人不敢恭唯,没有适时的断句,别扭的表达方式,过多直译的语句,往往在看了N遍之后,需要用词法分析才能大致明白其意.
  •   这种风格瑕瑜互见,没有想象的好
  •   比较经典的书籍,但是感觉翻译不是很到位。
  •   翻译的佶屈聱牙,感觉不流畅
  •   之所以不是五星是因为只到凯恩斯,后面的就没有了...
  •   包装有待改进,收到书的时候书已经损坏
  •   是对经济学历史上重要人物和书籍的一次总结与归纳,同时又指出他们的不足。很喜欢
  •   内容很正经,文字无趣味,就读读,当查阅就好
  •   书是好书,但是纸质比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差一些。
  •   书本身是不错的,姚老师的专业功底也无需置疑,但文字功底还有待提高。在书中经常能看到那种没有主语、或者没有谓语的缺胳膊少腿的文字,读起来不知所云。
  •   这本书写的很深入,读起来很慢很吃力,但是收获非常多,可以引人思考,经济学博大精深
  •   大开本,纸厚,纸质不错,非轻型纸。比较专业,偏重于近现代,常有图标公式,适合经济专业的读者。
  •   对学习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内容很丰富,而且偏重于理论介绍,而不是像其他教材习惯性的写得跟经济学家的传记那样。
  •   本身对书比较了解,还可以
  •   对经济学历史讲得很到位,但深度不够,可以算是读书摘要,包括《国富论》、《资本论》等!
  •   我是读经济思想史专业的,知道很多这方面的好书,这一本就是其中一种。买了,认真读之,绝对令人震撼不已。你会发现,原来你一直学习的经济学,是那么高深。
  •   本书能带领你了解亚当斯密到弗里德曼的的理论进程。阅读本书,是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一次全程式检阅。作者是最权威的经济学史学家之一观点深刻,理解透彻其功力远非一般国内经济学家可比。
  •     http://www.coordinationproblem.org/2011/11/mark-blaug-1927-2011-fellow-traveller-of-austrian-economics.html
      
      It is not my intention to specialize in obituaries in this blog, but 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about Mark Blaug who just passed away and was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an of economic thought (a dying subject in itself, but nonetheless vit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Professor Blaug was a true scholar and gentleman (see Tyler Cowen’s post). His book, 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 (ETR) is one of the best books o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octrines out there. If one wants to understand the works of Alfred Marshall and Léon Walras, this is the place to go to.
      Like many great minds, Mark Blaug never stopp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ETR came out in at least five editions over the years, and each new edition was extensively revised. He was skeptical of Austrian ideas at first, but then becam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works of Friedrich Hayek, Israel Kirzner (whom he met at several conferences, if my memory is correct), and other Austrian economists. While it has a whole chapter on the pre-WWII Austrian theory of capital and interest, it is true that ETR doesn’t make much room for more modern Austrian theories. Nevertheless, I believe Mark Blaug was an honest fellow traveller of Austrian economics, as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 the 1996 edition of ETR reflects:
      
      “I contend that perfect competition is a grossly misleading concept whose only value is to generate an endless series of examination questions. Economics would be a better subject if we discarded it once and for all. Having expunged perfect competition, we ought to follow it by also discarding Walrasian existence proofs and the Invisible Hand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First of all, everyone admits that these beautiful theorems are mental exercises without the slightest possibility of ever being practically relevant: first-best optima are never actually observed and in a second-best world, it is not in general desirable to fulfill any of the first-best optimum conditions; in other words, piecemeal welfare policies may be based on good or bad qualitative judgments but they are not based on rigorous analytical theorems. But once first-best, end-state competition is discarded as irrelevant, as precisely and rigorously wrong, and replaced by process-competition as imprecisely and loosely right, what are we left with? We are left with the content of every chapter in every textbook on imperfect o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on oligopoly, duopoly and monopoly, in short, 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s a sub-discipline in economics. In those chapters, firms jostle for advantage by price and nonprice competition, undercutting and out-bidding rivals in the market place by advertising outlays and promotional expenses, launching new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new technical processes, new methods of marketing and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even new reward structures for their employees, all for the sake of head-start profits that they know will soon be eroded. In these chapters, there is never any doubt that competition is an active process, of discovery, of knowledge formation,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I call this ‘the Austrian view of competition’ because it is most firmly enshrined in the writings of such Austrian economists as Hayek, Schumpeter and, more recently, Kirzner.” (pp. 594-595)
      
      Professor Blaug, thank you for your work. Rest in peace.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