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累 编 页数:159
Tag标签:无
前言
写这篇手记的时候心中真的感到忐忑和汗颜,看过了大师们的力作和心得语录之后,深深的为他们的博大精深和独特哲思所折服,为他们的执着和坚韧所震撼,所以被责成写这篇手记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有班门弄斧之嫌,也实在不敢将自己的浅知拙见拿来现眼。 不过,作为编辑,也作为这套丛书最早的读者,还是有必要和亲爱的读者们分享一下读这些书籍的感觉,仿佛在通幽的曲径前的简单说明,能够引导就好,至于幽处的个中滋味就只能靠各位读者自己去移步转景,或凭栏或登高或低徊,如同宝玉为大观园各处景致题名拟诗一样,远近高低,花草藩篱的妙处要自己慢慢体味了。 一般的人总会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们的事情,是距离普通人很远的上层建筑,是一般人无法领略的精神世界,但是别忘了,无论多么高深的东西,它的源头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生活在艺术之中,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和特质的眼睛,有没有一颗感悟美和意境的心灵。就好像已故作家三毛在登山的途中,一棵草、一块石、一坏土在她的眼中都是美的,都是让人感动的。她因为有了一颗敏感的心灵所以也比一般的我们发现了更多的美和温柔,她的书也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柔情和泛滥得近乎虚伪的爱意。而同是才女作家的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却是生活的另一面,冷静的几乎冷酷的眼光看着生活中的琐碎和人情,爱往往在她苍凉的手势下变得虚假和冰冷,剩下的也只有些微的同情和少许的悲凉而已。虽然她们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她们看的、写的、感觉的、体悟的都是她们身边的最熟悉的生活,并没有离开生活本身去好高骜远。 作家艺术家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也要吃喝拉撒行走坐卧,在一般的层面上和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不一样的是他们比我们多了一颗慧心,所以他们创作出的东西也就有了慧质。但慧心不是天生的,还需要后天的培养和灌溉,多多接触艺术方面的东西无疑是最能够耳濡目染,陶冶灵性的。这一套《艺术与生活》的系列丛书正是可以让人培养慧心兰质的东西,仿佛是一顿艺术的盛宴大餐,色香味意形养样样俱全。 在这里可以和国内外的艺术巨匠们进行性灵上的接触和沟通,即使只是走马观花的不能一下子领会大师们的精神境界,但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你会觉得和大师们的思想又贴近了一点,艺术的素养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淀起来,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深了许多,可以在生活中体会许多平目无法体会到的东西。不仅仅是风花雪月,不仅仅是儿女情长,浪漫就存在于我们的一箪食、一豆羹之中,即使是吃一个馒头也可以吃得别有怀抱,滋味悠长…… 作为编辑可以将这套丛书编辑出版让读者一睹芳容,一品睿智,心中真的很开心,也希望各位亲爱的读者也和我产生一样的心弦波动,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艺术是生活的升华,生活也可以过得艺术横生。能够这样,我心足矣。但由于时间的紧张未能将这些书做得尽善尽美,有不到的地方还望各位共情者多多包涵。
内容概要
“人在飞行工业上费尽心思,是为了达到单纯完美之境,而这,方法并非是无物可增,而是在于无物可减,是务求机器销声匿迹;然后我们才能借助工具,又超越工具,去寻求那天赋的本性,那园丁、航海家、诗人的本性。”(《人与大地》) 《飞行的诗意:自由与迷失的两面》的主张也是这样,即那些动人的“飞行”是美学的、诗意的、形而上的,只要我们不丧失内心的翅膀,就能够极目至远,永无坠落。
作者简介
徐累,著名艺术家、人文学者。 1963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兼任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 徐累的艺术以个人谨密的观念和典雅的气质,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幻想的境界。在当代艺术中呈现出新人文风格的价值。如同他对绘画文本的意趣有绝妙把握一样,徐累的艺术评论和著述也有“始于娱乐,终于智性”的特别主张。由其主编的《经典》系列即反映了对历史与现代、艺术与生活、梦幻与创造的视觉汇识。 著有《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徐累》、《对影丛书:空城计》(与朱朱合著)、《徐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2008文化交流项目专集》、《超凡者之门》、《梦幻的彼岸》等。
书籍目录
飞行的诗意天使之翼羽人飞行是灵魂的事飞升与低徊飘浮在天空中的文字文学与飞翔隐喻圣埃克苏佩里的最后一次飞行留在空中久一点拉蒂格摄影中的飞翔鸟的音乐万户飞天艺术与悬浮飞翔的癖好孙悟空的新越界放风筝老照片
章节摘录
飞行的诗意 今日美术馆苹果社区展馆前的广场上,曾经很长时间搁置着一架战机的残骸,当然那不是真的战机,而是黄永冰的装置作品,关于一次撞机事件的艺术表述。也许我们无法解答国家政治那扑朔迷离的部分,不过当这样一件模拟物兀然耸立在面前,我们首先感觉到,飞行,就这样失败了。 飞行是玄妙的,上下之间,即生死之时;关乎肉身,更考验性灵。《辛巴达游记》描写了一则奇遇,辛巴达在海上漂流到一个地方,被当地人拯救,受到上好的款待。他发现每逢月夜,这里有一群人会长出翅膀,在空中翱翔。羡慕之余,辛巴达请求他们背上他一起飞翔,终于如愿上天。辛巴达高兴坏了,不禁大声赞美阿拉,顷刻,他就被摔下地来。因为,他们信的是不同的宗教,辛巴达使背负他的人受到了惊吓。这个有趣的故事证明了飞行的宗教力量,事实也是这样,在人类通过机械动力摆脱地心引力之前,只有宗教和神话为我们灵魂的升腾插上了翅膀,满天祥云,仙乐飘飘,无论是西方的“天使”或东方的“飞天”,都给凡人以遥想,尘世被远远抛在了身后。 如今飞行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尽可以利用人类发明的飞行器腾云驾雾,甚至飞到月球上回望地球。不过,物理飞行未必比想象的飞行更辽阔。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令人唱叹的飞行事迹,不管它是不是真的能克服重力的影响,还是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向往的意志却是一样的,或许,丧失翅膀的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怀念天外的故乡?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在《飞碟:现代的空中神话》推定,不明飞行物其实就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幻象”,它的形状和曼荼罗相似,从古至今一直保留在我们的梦境里,投影在深层心理并提醒飞行的乡愁。 云、风筝、飞毯、冲天炮、气球、飞侠、超人,有些人比他的同类更勇于实践,除了让飞行成为自由的致幻药外,也不排除飞行的行动使其他人看起来更渺小。这当然是相对而言。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体验似乎更有说服力,他说,从高空俯看,地上的灯光,人的灯光,反而是指引,是导航。所以,飞行充满了辩证法,重与轻,生与死,挣脱与吸引,此在与彼界,狂喜与沮丧……无限的悬念有待去填充,就连拉蒂格摄影中的腾空一跃,也轻盈得如奉神谕,不在于多高,而在于多持久。 “人在飞行工业上费尽心思,是为了达到单纯完美之境,而这,方法并非是无物可增,而是在于无物可减,是务求机器销声匿迹;然后我们才能借助工具,又超越工具,去寻求那天赋的本性,那园丁、航海家、诗人的本性。”(《人与大地》)圣埃克苏佩里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本文的主张也是这样,即那些动人的“飞行”是美学的、诗意的、形而上的,只要我们不丧失内心的翅膀,就能够极目至远,永无坠落。 天使之翼 拥有一对能够飞翔的翅膀是人类亘古未变的梦想,因为高高在上的天堂无法依靠四肢到达一伊旬园的归途已渺不可见,通天塔的断壁残垣也无迹可寻。代达罗斯用蜡和羽毛制造的翅膀带着他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离开克瑞特岛,自由地飞翔在大海之上、蓝天之下。但伊卡洛斯忘记了父亲谨慎的告诫,他一心接近的太阳只是天堂的幻影,洒落在翅膀上的光芒不是神的爱抚,而是死亡的镰刀。当蜡融化,当羽毛脱落,当可悲的身影堕入大海,人类的翅膀之梦也随之破灭。这是上帝对人类命运的绝对掌控,是对妄图僭越神性的无情惩罚,是对他无上权威的残酷宣扬:属神的必不属人——只有天使才能展翼飞翔。 翼之始 在《创世纪》中,上帝第一天分开了光明和黑暗,这是天地之始。据说,在这一天上帝还创造出了天使,作为他此后建造世界的助手。在对天使追本溯源时,这的确是个颇有说服力的解释。因为等级最高的天使没有实在的形体,作为上帝的精神存在,在天国中他们常常以光和火的形式出现,而这暗合了上帝在第一天的创造。同时,上帝从第二天开始,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属有形之物,那么天使自然也就不属于其类。 天使和人部是按照上帝自身的形象被造出来的,那么天使之翼的形制是否也受到了上帝自身模样的影响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上帝是否有翅膀的问题了,在基督教的经典中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只是在《圣经》中写到人们曾虔诚地赞美上帝:“神啊,你的慈爱,何其宝贵。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可能这种“翅膀”只是上帝庇佑世人的寓意,但也有画家将其表现出来,威廉.布莱克在《上帝创造亚当》中就赋予了上帝一对健硕有力的翅膀。对于万能且随心所欲的上帝而言,让自己拥有一对翅膀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无论怎么说,天使终于长出了一对翅膀,能够让天使直接降临人间传达上帝的诫命,而这正是上帝庇佑世人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亚当和夏娃是第一对见到有翼天使的人类。 撇开这些无法定论的神学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统的神学理论一贯对天使起源的诸多问题有所回避,这大概是出于避免为人类树立更多偶像的原因。于是我们还是回到艺术史中看看人类视野中的天使之翼是如何出现的。沧海桑田的人类历史已经摧毁了无数往昔的遗迹,依靠残留的古物来推断第一位人类创造出的天使形象已经不可能了。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天使长着一对羽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