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心 编 页数:286 字数:784000
内容概要
应试的两个关键字就是“对”和“快”。 要做到“对”和“快”,仅熟知考试内容还不够,还要多做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平常多积累,才能在考场上“驾轻就熟”,得高分。 本题库是《2009年考研政治考试大纲核心考点背诵》的配套用书,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个考点都配备若干单项选择题或者多项选择题,以供考生加深对大纲知识点的理解,了解该知识点的命题要求。更高的要求就是快速、准确地做“对”。本书还具有以下特点: 全:全面覆盖大纲知识点(因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考选择题,所以不包括该门课程)。 专:专门针对考研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设计。 精:依据大纲精心设计题目和解析。解析做到精练,以便考生掌握学科知识。 本题库既可用于提高阶段,也适用于复习理解知识点的阶段。
书籍目录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10.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11.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12.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3.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5.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16.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17.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8.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21.联系与系统22.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23.发展的实质24.发展的过程性25.规律及其客观性26.现象和本质27.必然性和偶然性28.原因和结果29.可能性和现实性30.事物存在的质、量、度31.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32.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33.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3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8.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39.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40.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41.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42.认识的本质与结构43.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44.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4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47.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48.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49.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50.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5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52.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3.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54.真理及其客观性5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56.真理的具体性5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58.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59.价值评价及其尺度60.价值选择及其实现61.真理和价值的关系62.认识论与思想路线63.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64.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65.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66.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6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 问题68.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69.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70.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71.社会的实践本质72.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73.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74.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75.科学技术与生产力76.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77.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78.国家的本质和职能79.意识形态及其文化结构80.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81.文化的本质和功能82.文明和文明形态83.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84.社会规律及其特点8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8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8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88.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89.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0.“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9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9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4.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95.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6.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97.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98.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99.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00.社会形态及其更替10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10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03.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05.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06.人的本质107.人的价值及其实现108.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109.人的自由及其实现110.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11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1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14.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11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17.经济规律的类型118.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119.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120.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121.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12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2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12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2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26.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127.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28.货币流通规律129.纸币和信用货币13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3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3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3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34.市场机制135.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136.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137.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138.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139.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14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4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14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143.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144.剩余价值率14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4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47.超额剩余价值148.资本积累149.资本有机构成150.资本的积聚和集中15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15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5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54.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55.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56.借贷资本和利息157.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58.股份资本和股息159.土地所有权和地租160.土地价格16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162.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163.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16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165.垄断利润166.垄断价格16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6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16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170.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17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17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73.资本周转17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75.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176.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7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78.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79.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180.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81.简单再生产182.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18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8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18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186.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187.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188.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189.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190.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19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合作19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19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19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196.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197.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98.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9.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0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0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02.收入分配调节和社会公平2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04.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205.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206.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207.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208.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09.完善市场体系210.规范市场秩序21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1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213.政府的经济职能214.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215.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216.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217.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1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219.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220.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2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2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23.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22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225.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22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27.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228.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29.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230.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231.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3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23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234.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23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236.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23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23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23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24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4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24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24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24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 核心考点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19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编辑推荐
从真题入手,全面覆盖重要考点,精选经典试题,快速突破核心考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