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元春 页数:40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围绕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目前通货膨胀形成的核心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理目前的通货膨胀等问题,大量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其论断和政策建议的差异之大,完全可以使政策实施者和社会旁观者眼花缭乱、满头雾水。因此,如何看待这次大争论,如何权衡这些判断和政策建议的差异,已成为学术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围绕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法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派:一是货币数量派,其主要代表性人物有宋国青(2007)、周其仁(2008)、中国人民银行(2007;2008)等。在该派别看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有一个颠覆不倒的真理,那就是新货币数量论创始人弗里德曼所宣传的一句话——任何通货膨胀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没有任何特殊性,在本质上就是货币发行过多了!治理该通货膨胀的方法就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的发行量。他们还有针对性地指出,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不能归结为粮食价格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为粮食价格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而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因为只要货币发行过多,总需求出现膨胀,就会导致经济体对粮食和各种原材料需求的上升,最终引起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 二是其他需求拉动派,其主要代表性人物有张军(2007)、余永定(2007,2008)、社科院经济所(2008)、陈功(2008)等。在该派别看来,货币发行过多只是导致需求推动的一种因素而已,需求膨胀导致通货膨胀的途径很多,主要体现在:1)由于人民币过分低估导致外需过旺,进而引发外需拉动型通货膨胀(余永定,2007;2008);2)由于过度城市化导致固定投资过度膨胀,引发投资拉动型通货膨胀(陈功,2008);3)由于人民消费升级导致粮食需求的上升,进而导致粮食价格主导型的通货膨胀(程建华,2008);4)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总体性需求的上涨(社科院经济所,2008)。因此,该派认为治理目前的通货膨胀不仅需要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且还必须通过本币大幅度升值、从紧的投资政策以及价格管制等措施进行总需求控制。
内容概要
本书对中国本轮(2003—2008年)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书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各个派别在理论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三个方面推进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水平:(1)在扬弃现有各种通货膨胀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一些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一致的一般分析框架;(2)利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从不同侧面同时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为对比分析提供实证计量平台;(3)纳入一些新的计量方法,为开辟理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新路径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作者简介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开放宏观经济学”和“世界经济”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世界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50多篇论文,出版《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案例研究》、《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专著。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十届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吴玉章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05年被评为“国家新世纪人才”;2006年获得第十届“霍英东青年基金奖”。
书籍目录
第1章 中国的通货膨胀决定模型 一、引言 二、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三、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研究 四、结论第2章 外部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传递效应的VAR模型构建 四、模型结果的描述 五、模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六、结论第3章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当前通货膨胀成因研究 一、引言 二、当前通货膨胀原因的文献综述 三、当前通货膨胀的状况与特点 四、当前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五、当前通货膨胀原因的计量分析 六、结论第4章 汇率传递与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一、引言 二、贸易伙伴的物价变化特点、中国进口总量与结构及进口品物价的讨论 三、中国进口价格的变化和汇率传递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章 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吗?——基于超额工资增长率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如何甄别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和工资成本推动检验 四、分部门超额工资与通货膨胀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第6章 经济结构关系变化与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 一、引言 二、技术转变、工资与收益率变化对相对价格的影响 三、农产品与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四、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简要结论第7章 中国出口与外部需求冲击——来自协整分析的证据 一、引论 二、中国出口状况分析 三、计量模型的设定和估算 四、模型的估算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第8章 能源价格调整对产业、物价与长期增长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定量分析与测算 一、当前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能耗上升背后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模式的形成 三、能源价格上涨对产业的短期冲击 四、能源价格调整带来的物价变动 五、能源价格调整、经济结构变化与长期增长 六、简要结论第9章 国际粮价暴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本文的研究设计 四、对国际粮价长期输入的检验 五、对国际粮价短期输人的考察 六、对国际粮价输入的进一步解释 七、结论性评语第10章 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涨研究——基于城乡劳动力工资与物价的动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三、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初步检验 四、研究主题、难点、主要创新点与 不足之处 五、对工资与物价动态关系的进一步解释 六、结论性评语第11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的通货膨胀效应 一、引言 二、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构成 三、政府转移性支出的通货膨胀效用——理论分析 四、我国政府转移性支出的规模 五、计量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2章 基于月度数据的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导言 二、理论综述 三、变量与数据 四、实证分析 五、结论第13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基于2003至2007年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以往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二、理论解释 三、实证检验及解释 四、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 五、总结附录1 中国潜在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缺口附录2 历史与国际视野下的本轮价格上涨附录3 对2008年下半年稻谷价格的预测附录4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计
章节摘录
行外汇占款增多,导致基础货币的发放增多,货币供应量增加,产生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然而,也有些学者(李力、杨柳,2006)的实证研究指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难以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如此看来,即使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力有限,外汇储备的变化也不能解释通货膨胀的变化。 究竟外汇储备对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真实影响是什么样的?如果当前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的增加密切相关,其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如果当前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的增加关系不大,那么什么才是造成当前通胀的真正原因,又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本章试图在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数据的计量分析,对此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随着近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带来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对我国物价水平、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最近五年的研究,主要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外汇储备、外汇占款、货币供应、物价水平等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然而,其实证分析结论和解释却有着很大差别。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作用程度依然存在很大争议。 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争议不大,一般研究都认为前者的增加是后者增加的原因。争议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上,或者说是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汇储备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譬如,李海海、曹阳(2006)用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1998-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和外汇占款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的外汇占款增加和物价指数上涨存在协整关系,是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的结论。方先明、裴平、张谊浩(2006)等人用相似的方法对2001-2005年外汇储备、基础货币量、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外汇储备增加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物价水平的上升影响不大,外汇储备的通货膨胀效应有限。譬如,刘荣茂、黎开颜(2005)对1981-1996年和2003-2004年间的外汇储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就说明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指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苗头,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度膨胀使得国内经济活动对于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明显超过供给能力,导致了其价格急剧上升而导致的。这种物价上涨是局部的、结构性的,外汇储备数量的增加并不是2003年下半年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陈国辉、段鹏(2007)对198l一2004年问CPI、GDP、外汇储备、国内信贷的格兰杰检验也表明,从单位量影响程度的角度来看,当期的GDP、国内信贷对当期(CPI变动解释的重要性大于外汇储备。 以上实证分析结果的差异是由于数据选取区间和分析过程的差异造成的,而其数据选取和分析过程的缺点也限制了其对外汇储备与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关系解释的有效性。之前的,并不能解释当前的情况,尤其是2007年来物价水平大幅上涨的情况。而且,根据计量经济学的观点,若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则只能研究其在研究期间的行为,每个时间序列数据都是特定的一幕,无法把它推广到其他期间。也就是说,从预测角度看,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于是,外汇储备、物价水平等时间序列数据非平稳的特质,就意味着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能解释当前的情况。第二,在分析过程方面,支持外汇储备是物价水平变化的原因的研究只注重这两者因果关系的直接检验,忽略了对其传导机制过程中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检验,譬如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整个推导过程的完备性受到制约,其实证检验结果也值得怀疑。 鉴于以往研究的这些不足,本章选取当前一轮通货膨胀期间的最新数据,对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传导过程间的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解释外汇储备与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真正关系。
编辑推荐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围绕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目前通货膨胀形成的核心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理目前的通货膨胀等问题,大量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本书对中国本轮(2003—2008年)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书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各个派别在理论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