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邹东涛 等著 页数:456 字数:471000
前言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不断探索的伟大革命。一句话,中国的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2008年,中国迎来了两场考试。一场是“上帝”对我们的考试——汶川大地震;一场是世界对我们的考试——北京奥运会。事实证明,我们顺利通过了这两场考试,让全世界的“裁判”们收回了他们挑剔的目光,增强了中国的自信,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伟大成就,是“中国精神”凝聚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初期物质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的历史条件下,计划体制曾发挥过不容否认的积极作用。但是,计划体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其作用被无限夸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场“文化大革命”,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30美元。
内容概要
本书在回顾和总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历程、成就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中国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并探讨了关于改革攻坚的一些重大认识和实践问题。本书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分别分析总结了中国所有制改革、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地方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和基本经验,并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前瞻性建议。两个附录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模型,以及中国独特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书籍目录
主报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和伟大成就 二、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够稳操胜券 三、改革的操作方式 四、改革风险、科学决策与社会稳定分报告一 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二、公有制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四、确保所有制改革稳操胜券分报告二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背景 二、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三、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分报告三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经验之一:六个先后 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经验之二:六个结合 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二、“北京共识”的提出及其在世界上的强烈反响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独特的改革和发展道路 四、做中国“猫",抓中国“鼠" 跋:关于改革攻坚的思考 一、改革攻坚必须认真清理“左”的和右的思想认识倾向 二、改革攻坚必须对新的时空条件有一个理智清醒的认识 三、实现改革攻坚的重大战略转变 四、改革攻坚与文化整合 五、改革攻坚、政治文明与党的执政地位后记
章节摘录
这次考察所获甚丰。考察组将国外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归纳为五条,向中央作了汇报:立法比较健全,可操作性强;由开发总体规划,从小到大逐步建设;管理体制灵活,地方和企业有较大自主权;注重人才培训;有优惠的进出口和吸引投资政策等。这次考察为特区的建设和制定系统的特区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2月,谷牧和刚刚考察回国的江泽民到广东考察,任仲夷在向他们汇报时又伸手“要政策”,他着重谈了特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应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的见解,他说建设特区,“不单是为国家挣几个外汇,更重要的是取得先走一步建设特区的经验,取得体制改革,搞好经济工作,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及党如何领导经济工作等一系列的经验。”提出:“深圳、珠海要搞特区,没有比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更特殊一些的政策是搞不起来的。”谷牧很同意这个观点,他风趣地说:“你们是‘独立王国’、‘半独立王国’,你就是‘国王’。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凡是搞特区的地方都是那里的总统、国王或总理亲自抓。我看,要动员各部门重视特区建设,定期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这个‘国王’、‘总统’要亲自抓。”对于当时社会上对特区的一些误解,特别是特区的“姓氏”问题,任仲夷查阅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了自己的见解。1981年9月,任仲夷陪同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深圳、珠海特区考察。赵紫阳问了袁庚一个问题:“你在这里,有没有人问你姓‘社’姓‘资’的问题?”袁庚答道:“我们没有遇到太多的非难,没有人问我姓‘社’姓‘资’的问题,只有两个党内理论家这样对我说过,戴你资本主义帽子嘛,不好;说你是社会主义,全国都那样还行吗?”
后记
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探索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试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市场经济,封建制度延续了几千年,计划经济体制维持了几十年,在这种情况下搞改革,我们既无历史经验可依循,又无现成模式供照搬,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之中。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实践的探索,就不会有理论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又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是盲目的。目前,对改革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应及时系统地开展这项工作,为深化改革探索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先后两次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亲身参与了中国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实践活动。在他的倡导和关心下,由原国家体改委一些长期参与政策规划和改革开放理论探索与实践工作的同志及一些专家学者组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宽的背景下,集中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课题分为理论、实践、经验和借鉴四个分课题。李铁映同志多次听取关于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对研究的方法、思路和重点作了重要指示和具体要求。彭森同志为课题总协调人,主持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杨启先、陈立、邹东涛、张小冲等同志共同协助并主持了各分课题的研究工作。本丛书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经彭森同志审查定稿。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套装上下册)》:本丛书是在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先后两次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亲身参与中国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实践活动的李铁映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由一些长期参与改革的政策规划、理论探索和实践工作的同志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集中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成果。本丛书把改革开放历程放到中国百年近现代史及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和评价,总结了中国改革的重大基本理论,记录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的提出和实施过程,概括了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探讨了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中的观念转变和理论创新问题。本丛书包括以下四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经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上、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