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建盛  页数:3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思想大师和重要理论家为美学星座,以“美学范式转变”为问题意识,以叙事化语言为表达方式,通过“为什么”与“是什么”的对话辩证法,讲述“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演变。第一章追踪美学迈向一门学科的蹒跚步履,第二章探寻鲍姆加登到黑格尔建构体系化美学的宏伟叙事,第三章叙说叔本华到伽达默尔的“反美学”故事,第四章分析20世纪中期美学中的否定主义论调,第五章讲述后现代美学不和谐家庭中的差异性大合唱,第六章穿越百年来中国美学的主角们的美学争锋。“提问”与“回答”之间的思想张力多层面地展示思想家们的创造思维、思辨技巧、美学智慧和情感境界。    这是一部适合“讲”、“学”两用的通识教育教材,对想了解美学的读者有“入门”之用,对已有美学知识的读者有“思考”之用,对研究美学的学者有“借鉴”之用。

作者简介

李建盛,男,1964年生。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

书籍目录

导言“美学为什么”与“美学是什么”第一章 走向美学 一、“aisthesis”的衰落与“美学”的开端 二、柏拉图的“床”和他的“美学”问题 三、快感与认识: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回答 四、上帝的出场:美学对神圣秩序的证明 五、艺术与科学:人文主义的美学 六、理性的法庭:感性世界的美学祛魅 七、经验的荣耀:主观美学的诞生 八、“我说不出来的什么”:感性学的征兆 九、美的艺术观念:美学可能的重要准备第二章 建构美学 一、审美现代性与美学的可能性 二、德国的文化情境与新的美学语境 三、“aesthetica”:鲍姆加登与美学的诞生 四、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审美如何可能?  1.哲学和美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2.趣味判断与审美如何可能  3.艺术自律性与天才美学 五、现代性的美学批判与审美政治学 六、黑格尔的“删除”:美学一艺术哲学  1.黑格尔对美学的简化  2.美的艺术哲学与美学范式  3.现代性与艺术终结的预言第三章 挑战美学 一、世界是我的表象和意志:审美哲学怀疑论的开端 二、偶像的黄昏:酒神精神与美学化的哲学  1.悲剧精神与审美形而上学  2.尼采的实证论与美的艺术的死亡  3.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与哲学的美学化 三、欲望美学与传统美学的颠倒 四、形而上学批判与存在论真理的美学阐释  1.形而上学的克服与传统美学的批判  2.农妇的鞋、凡·高的画与艺术真理的存在论阐释  3.语言、诗与“诗意栖居”的存在论美学 五、新感性与审美解放的乌托邦  1.感性与新感性:人的解放的审美中介  2.艺术幻象与解放的美学乌托邦 六、审美真理的可能性与美学的双重救赎  1.传统美学的质疑与挑战  2.文化工业批判与美学的使命  3.自律性与真理性的双重救赎  4.阿多诺的遗产与后现代美学 七、“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美学立场  1.放弃方法与选择真理的美学  2.艺术作品本体论与真理表现形式  3.理解途径与审美真理的现实性  4.哲学诠释学“反美学”的当代理论意义第四章 否定美学第五章 终结美学第六章 现代性中国美学结语 回到假说与回不去的假说主要参考文献推荐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六、理性的法庭:感性世界的美学祛魅16世纪和17世纪之交,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行将衰落和终结,西方的文化中心和领导地位转移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为争取艺术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一些艺术学院相继成立,它们是由不属于任何国家的诗人、视觉艺术家和作家自愿组织起来的。然而,虽然艺术应该是自由的,但是,不管什么时代总有人不想让艺术家和艺术太自由。随着艺术地位的上升和艺术家自由身份的凸显,以及艺术体制的出现,国家和政府就会有意识地不那么让艺术家那么自由了。尤其在17世纪的法国,随着一些官方学院和艺术机构的建立,对艺术进行审查和实施各种规定就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需要。1634年,红衣主教黎塞留建立了旨在维护法语纯正性的法兰西学院,1648年,建立了具有同样功能的绘画和建筑学院。法兰西学院在全国精选学术、文艺、政治、军事各领域最杰出的代表40名,讨论和表决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问题,他们制定有助于法兰西文化和艺术纯正性的法则、标准、规范,当然,这种所谓的“纯正性”也就是这些人所理解的纯正性。这是中央文件,是文化艺术家必须遵守的法律性条文,当然也就是最高的艺术准则和美学标准。

编辑推荐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美学:为什么与是什么》以引人入胜的叙事为表达方式,讲述“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演变故事。以思想大师和重要理论家为美学星座,通过“美学为什么”与“美学是什么”的对话辩证法,历史地呈现美学家们的创造思维、哲学思辨和美学智慧。这是一部适合“讲”、“学”两用的通识教育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 拓展眼界 有思维上的启发 对于创作者再好不过的摆渡用书
  •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篇文章中,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说过一段话非常深刻、精辟和准确。他说: 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这是一句具有普遍性真理的断言,它同样适用于美学。在讲述朱光潜的美学时,我写了下面的这段话:不管你的思想多么深刻,不管你的心灵怎样纯洁,不管你的审美如何超越,你都不能否定你的自然的、肉体的、生理的存在。否定了这一点,也就否定了我们的存在。没有这样一种自然的、肉体的、生理的存在,我们也就不会有思想,尽管思维是重要的;我们就不会有心灵的存在,虽然心灵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会有超越的审美,尽管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关利害的。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我们所有这一切高尚的东西,都建基于这种表面看来不那么高尚的基础之上。这就是一种唯物论,这就是一种辩证法。最高尚的美,也是在我们的感性生命中绽放的光辉;最伟大的艺术,也是在我们的情感中升华的经验;最纯洁无瑕的审美,也是在我们的感性肉体中皈依的王国。也正因为此,美学的理性探索不管走的多远,美学的逻辑思维不管如何的抽象,似乎都必须回到感性肉体和心理情感的生命存在的根基上。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学为什么要不断地回到“Aisthēsis”和“Aesthetics”这个最基本的感性学问题上来的缘故。 美学家们似乎都声称要回到假说,但是,他们都是在某种新的维度上、某种新的视域中回到假说。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把前辈的美学理论、体系、范式作为一种“假说”来看待,来理解。然而,他们又都在某种新的语境、新的理解、新的诠释中提出了另一种“假说”。 没有不断的“回到假说”,美学就不会有某种具有历史连续性和逻辑内在性的历史;没有“回不去的假说”,美学就不会有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史和演变史。正是不断的“回到假说”,我们才把所有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都看作是一个“家族”;但是,也正是这种“回不去的假说”,我们只能把所有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都看作是一种“类似”。这正是美学学科和美学思想发展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法。也正是这个原因,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提出一个什么是美学的定义。更准确地说,我们不敢提出一个“美学是什么”的界定。即使人们提出并回答了“美学是什么”的问题,那也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的“假说”。这一点,你已经从本书的美学历史故事中看到了。本书的美学故事已经够长的了。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原本没有想要写这么长,不知不觉地写了这么一个长长的故事。尽管如此,本书仍然遗漏了许许多多的可以讲、应该讲的人物,对于有些重要的思想人物,在故事结束时,我仍然耿耿于怀,甚至想把他们添补进去。可是,我又想,即使这本书讲得再多,故事拉得太长,也是不可能讲完的。而且我想,本书的叙事不过是众多美学叙事中的一种,就你在阅读本书的美学故事和美学历史的时候,你也必然会做出属于你自己的理解,会有属于你的“美学为什么”的提问和“美学是什么”的回答,会有一种“回到假说”和“回不到的假说”美学冲动。如果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我就心满意足了。所有的故事都不一定有一个确定性的“结果”,但是,所有的故事都必须有一个不得不结束的“结局”。好了。本书的美学故事就此结束吧!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