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帕格尔 页数:163 译者:李朝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哲学家拉康的思想形成和发展为纵线,以他的思想与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以列维一斯特劳斯为代表的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之间的传承关系为横线,以简洁明晰的语言,对拉康影响巨大而又备受争议的基本思想进行了介绍。这些基本思想包括镜像阶段论,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无意识、愿望、本能等问题的研究,对精神分析学中语言和言语的意义和作用问题的研究等等。
作者简介
格尔达·帕格尔(Gerda Pagel)生于1948年。在维尔茨堡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分析学。1983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专科学校、文理中学和维尔茨堡大学教授哲学和心理学。199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在报纸、专业期刊和文集中发表过科学论文。已出版的著作有:《(那喀索斯和普罗米修斯:弗洛伊德和格伦的幻觉理论》(1984年)、《流亡地的心理分析》(合著,1987年),《意识和无意识》(合著,1989年),《精神病诊所》(合著,1995年),此外还发表过诗歌、短篇小说和三个剧本。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镜子的魔力:“我是他人”第二章 符号:“无意识如同语言一样是有结构的”第三章 主体和愿望:愿望和主体间性第四章 俄狄浦斯和菲罗斯的意义:能指狭道中的本能和性第五章 精神分析中的言语和语言附录 拉康年表
章节摘录
拉康对无意识的新解释认为,无意识具有语言形式的结构,因而也是适用于语言学的分析的,这样,拉康就赋予了精神分析一种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科学形式。借助语言学的帮助,他就可以对一切把无意识划归为本能、动物性、非理性或心理原型的领域的理论进行抵制。他还能够反对那些认为通过理解和解释就可以在表面的结构背后找到原义的解释学方法。尤其是,他向同时代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发起了挑战,这种精神分析学继承萨特的衣钵,赞成对体验到的意识进行分析,对无意识符号学表示怀疑。他的挑战是以他独有的方式进行的,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发掘在无意识话语中言说的“真正”主体(je)。如果我们现在——在考察了拉康的语言理论之后——回到本章开头的问题,就会明白为什么拉康把“真正的”主体(je)定义为无意识主体,并给它加上古怪的存在方式。因为投射到语言之中的主体——因此服从能指游戏——不可以归结为反思性的自我统一体(moi),所以它取决于能指链的转喻运动,其差异性产生了双重的作用。
编辑推荐
《拉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