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7-2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斯坦利·L·恩格尔曼等 页数:847 译者:蔡挺,张林,李雅菁
Tag标签:无
前言
《剑桥美国经济史》展示了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经济史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些进展有的得益于经济史学科本身的发展,比如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有的得益于社会史、劳工史和政治史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使经济史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剑桥美国经济史》汇集了对美国经济史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把握美国经济变迁,还把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经济史也包括其中。因此,它涵盖的范围比其他美国经济史著作更广。 《剑桥美国经济史》是一部论文集,但作为优秀的论文集并不是论文的简单组合,编者的工作尤其重要。《剑桥美国经济史》的两位编者恩格尔曼和高尔曼都是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是新经济史学和历史计量学的先驱者和杰出代表,高尔曼曾任美国经济史研究会会长。他们在新经济史学和历史计量学的重点研究领域——美国奴隶制的效率问题、美国内战的影响以及国民收入和财富等领域有重大建树,致力于用数据解读美国经济史,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并将制度因素纳入新古典的分析框架。恩格尔曼在1974年和历史计量学的重量级人物福格尔开创性地使用反事实计量法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问题,并且得到颠覆传统观点的结论。福格尔和恩格尔曼将反事实计量法这种非常规,甚至逆向思维的方法引人到经济史的研究中,为把握经济发展的本质提供了独特的角度和层次,提高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在他们的研究中奴隶制变成一个哑变量进入计量模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这就将制度内生化了,完成了与新古典体系的衔接。高尔曼是早期历史计量学的杰出代表,1957年他的论文人选了美国经济史学会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NBER)联合举办的第一次收入与财富专题研讨会的会议论文,这些会议论文被编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丛刊24卷,这是历史计量学的早期标志性成果。高尔曼一直保持旺盛的研究热情,是唯一一位先后出席三次收入与财富专题研讨会,而且论文都被收集到研究丛书中的作者,是收入与财富研究领域的常青树。1979年高尔曼对股票资本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收入与财富的研究范畴,展示了他对新课题的研究能力。
内容概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对美国经济史的认识有了一个显著的飞跃。这部分归功于经济史的发展,尤其是由于统计和分析的出现对“新经济史”的贡献;部分归功于社会史、劳动史和政治史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它们为研究和理解经济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剑桥美国经济史》既全面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情况,同时又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经济变迁,以及在某个历史时期与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第三卷总结了20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史。它的各章以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如著名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讨论了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技术变革、企业经济的繁荣和劳动法的发展。同时,该卷也讨论了农业、人口、劳动、力市场、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其他一些章节还研究了不平等与贫穷、贸易与对外关系、政府管制、公共部门、银行与金融业。
作者简介
译者:蔡挺 张林 李雅菁 编者:(美国)斯坦利·L·恩格尔曼 (Stanley L·Engerman) (美国)罗伯特·E·高尔曼 (Robert E·Gallman) 斯坦利·L·恩格尔曼(Stanley L. Engerman)是罗彻斯特大学的John H. Munro经济学教授及历史学教授。已故的罗伯特·E·高尔曼(Robert E. Gallman)是查布尔希尔市北卡罗来纳大学的Kenan经济学及历史学教授。
书籍目录
第1章 在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的时代中美国宏观经济的增长:长期考察第2章 结构变化:地区和城镇的变化第3章 20世纪加拿大经济史第4章 20世纪美国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第5章 大萧条第6章 20世纪的战争和美国经济第7章 20世纪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贸易政策第8章 20世纪美国的对外金融关系第9章 20世纪美国的人口增长第10章 20世纪的劳动力市场第11章 劳工法第12章 北部农业的变迁:1910-1990年第13章 20世纪的银行业和金融第14章 20世纪的技术变迁第15章 20世纪美国的企业经济第16章 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第17章 公共部门文献评述索引
章节摘录
电视机行业的国际领导地位的变化是彻底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企业控制了整个国内市场,并将产品大量出口。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只有Zenith一家厂商(与日本的大公司索尼合作)继续生产电视机。其他美国企业转移到海外生产,但是仍然无法与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相抗衡,即使在北美也.是如此。 美国公司的产品迅速被进口所取代,大多是从日本进口,这看起来与其说是美国公司的失误,不如说是双方政府不同的政策所导致的。虽然有迹象表明美国消费型电子产品生产厂商有汽车生产厂商同样的组织失误问题,但是这些迹象并不明显。美国消费型电子产品工人的工资率也不是无竞争力的。[2]对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解释是:一个政府鼓励该行业的发展,但是另一个政府却阻碍这一行业的发展。 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I)将电视机和相关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作为扩张出口的重点产品。同钢铁和汽车一样,日本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也受到了政策的保护,这一行业抵制进口。同时,日本政府同意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向垄断化发展。日本七家电子产品生产巨头是:日立、松下、三菱、三洋、夏普、索尼和东芝。日本的分销系统也排斥了美国的电子产品。这七大厂商将国内的市场进行划分,并吸引了大量私人和政府的投资,囤积了出口的能力。 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美国企业参与新的国际竞争有些许阻碍。美国严厉的反托拉斯政策控制了美国大公司的实力,从而防止美国国内的电视机市场被一两个巨头所控制。1914年的《克莱顿法》没有提及那些在美国市场上处于非垄断地位、作为独立销售者的公司,也忽略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位,以及公司与他国合作的情况。这样,日本七大电子产品生产厂商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占领市场的行为,而美国的公司如果这样做就会受到反托拉斯法的限制。由于美国企业受到比较少的保护,日本在财务研究和发展、生产扩张方面就超过了美国。 美国企业没有寻求政府实行完全的进口保护政策,只是声称应该禁止日本的不公平贸易。它们发起了针对日本的反倾销和反托拉斯活动。但是在电视机部门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其中主要的"积极发现"(罪证)发生在1970年。当时人们发现索尼在美国倾销产品,它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是180美元,而在其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是333美元。索尼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不是消除价格差,而是在圣迭戈兴办了分厂取代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最后,由于对公路的诉讼证明了诉讼时间太过漫长而且费用高昂,摩托罗拉、Zenith和其他一些起诉人将它们在美国的公司卖给了日本公司,改在国外生产它们自己的产品。
编辑推荐
《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汇集了对美国经济史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展示了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经济史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把握美国经济变迁,还把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经济史也包括其中。 全书共分17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20世纪加拿大经济史、20世纪的劳动力市场、劳工法、政府对企业的管制、20世纪美国的企业经济等。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