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孟泽思  页数:253  译者:赵珍  
Tag标签:无  

前言

  纂修清史是我国新世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000余万字的清史主体工程及文献、档案整理和编译工作。广大史学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编纂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世纪、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世界历史的大变局中,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而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朝日益衰颓,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因此,研究清史,确定它的基本内容,以及确定研究它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时,不能脱离清王朝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

内容概要

  19世纪,令来到中国的西方游客吃惊的是,中国不仅森林缺乏,而且仅存的一小部分森林仍然在遭到无情的砍伐。然而,在所有关于毁坏森林的报道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树木仍然被种植,森林仍然被维护。《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考察了林地的毁坏与保护、维护和管理之间各种力量的平衡,从对毁林原因的探究人手,进一步探讨了在一种主流文化背景之下,在一种不断把荒地转换为耕地的逆境中,森林管理体系趋向稳定的各种条件。从中可以看到,森林管理体系在中国早已存在。

作者简介

Nicholask Menziesph
福特基金会前项目官员,西方研究中国森林史的主要权威,也是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六卷第三册,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森林部分的撰稿人。孟泽思既是汉学家,也是多年来帮助中国政府进行植树造林的专业林务员。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章 中国的森林森林植被环境变迁:土地破坏与毁林华北和西北地区东北和南部地区毁林的曲折途径直接影响森林的力量间接影响森林的力量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第二章 森林的稳定与衰减:一种细微的平衡毁林问题自然资源的保护中国森林管理的条件森林资源的定义边界与遵守可持续性总结第三章 皇家狩猎的木兰围场狩猎,满族身份与合法化的象征作为政令的自然保护狩猎围场的衰亡结论第四章 寺庙与寺院森林深山老林:一种资源景观习惯、强制与有偿管理结论第五章 宗族、村落与公共用地宗族土地村落与公共用地公共所有制的环境集体土地的管理宗族和村落森林以及公共财产理论结论第六章 农业体系中的树木中国南部的树木和农业市场联系杉树与松树的管理树木的控制与所有权森林与少数民族为什么种植树木:强制还是激励?第七章 非木材林产品:薪炭、蚕丝和食用菌类薪木和炭木蚕丝和食用菌类第八章 在大山深处:砍伐原始森林土匪、伐木与荒野的平定经济纽带:市场与木材砍伐期控制与管理限制定居和转换林地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实施与遵守毁林或森林管理——相关问题对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控制能力适应性与对长期变化的反应结论附录本研究使用的方法资料来源参考文献西文部分中文和日文部分方志与寺庙志部分个人交流论文附录附录1战略空间:晚清中国荒地政策中的驱逐与安置附录2三百年历史的塔亚(Taungya):中国南方可持续的森林管理体系附录3云南省村民的环境史观译后记

章节摘录

  东北和南部地区  在中国的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农业人口源源不断向曾经的林地扩展,造成林地不断转换为耕地。假如我们认为这是毁林的主要原因,那么这样的假设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在满洲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满洲由最初的一个松散部落联盟发展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并最终建立清王朝、统治全部中国领土的整个过程中,森林和林地仍然主宰着东北地区。汉族拓荒者移居到辽东平原与满洲兴起与强大有关,也是满洲兴起与强大的重要因素。从整个清朝来看,满洲人的家园应该向外来定居者开放到什么程度,人们争论不休,且贯穿整个清代。而19世纪末,呈现出这样一个阶段性特征,即人们加快了移民与垦荒种田的速度。在这个地区,虽然人口增加的原因相当复杂,但是人口的增加和毁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却是确定无疑的。  曾有为数不多的学者,探究了中国南部地区移民定居的漫长过程[Averill(韦思谛),1983年;陈桥驿,1983年,1982年和1965年;何业恒和文焕然,1982年;Pei‘due(濮德培),1987年;Rawski(罗友枝),1975年;谭其骧,1934年和1932年;萧瑶,1973年]。移民和定居引发了大规模的垦荒种田。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这些土地还包括那些在生态上不适合开垦的地区。例如,土壤容易受到侵蚀的陡峭山坡。早在13世纪,负责灌溉和河运系统的官员,一直对上游的毁林现象放心不下,并注意到盐碱化和洪涝对人口较密集的下游地区的影响(魏岘,1242,第1卷,6下)。到16和17世纪,这些问题变得尖锐起来。在一些地区,诸如福建和安徽省的山区,居住在上游和下游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不和经常升级为暴力冲突,需要国家介入,才能够解决这些矛盾[Morita(森田明),1976年;Osborne(奥斯本),1985年;Polachek(波拉切克),1983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