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法 页数:392
Tag标签:无
前言
面向经典,与大师一起思考陈 波每当我走人大书店时,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新出版物,面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装帧考究的新书,我常常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和压迫感。作为一名作者,我的书可能默默无闻地躺在某个角落里,也许没有多少读者光顾它,也许没有多少读者购买它,即使购买了,也许没有多少读者认真地阅读它。作为一名作者,虽然写过那么几本书,却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相反,倒是有理由生出某种惶惑、谦卑和敬畏的心情。作为一名读者,“其生也有涯”,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出版物,其“读”也无涯,即使一辈子全用来读书,也读不了多少书。怎么办?我想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的话: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问题是取哪一“瓢”?我以为,最保险的办法是:面向经典,面向大师,与大师一起去感受和思考。这就是构想此套丛书的思想背景。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我与该社李艳辉女士一起策划、主持了这套“哲学元典选读丛书”,以作为先前出版的“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的补充。因为如“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总序所言,当时就想在引进一本西方哲学教材时,同时引进一本与之配套的“读本”(readings)。例如,若引进一本《知识论》,就同时引进一本《知识论读本》,前者着重阐发该分支的基本理论,后者则选编从古至今在知识论方面有影响的论著,由此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阅读经典,并与哲学大师一起去思考。由于在联系版权等方面遇到困难,我们决定,干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编选“读本”系列,并加人中国哲学的本土资源。按照我们的构想,“读本”系列应该大体满足以下要求:
内容概要
这本美学原理读本是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张法的《美学导论》相配套的原著读本,同时又是从学理的基础性和学科的大角度对《美学导论》作一些补充、一些修正、一些提升。 全书选取美学原理中最重要的七个问题:美学的学科性质、美的本质、审美心理、审美类型、形式美、美的文化模式、美的起源,对每一问题在学术史出现的重要原著,进行了历史和逻辑的排列,清楚地呈现出这些美学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发展的,有多少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有哪些重要的文献。
作者简介
张法,男,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啥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994),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主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史》(1990一版,2003二版),《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1994大陆版,1998台湾皈,1999韩文版),《20世纪中西美学原理体系比较研究》(1997),《美学导论》(1999一版,2004二皈,2004台湾皈),《中国美学史》(2000一版,2006二皈),《文艺与中国现代性》(2002),《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2003),《佛教艺术》(2004),《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2005),《跨文化的学与思》(2006)及论文百余篇。李修建,男,山东临沂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发表论文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审美理论的建构》,《孔子音乐美学及其仁学内蕴》,《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形象》,《审美心理学研究慨述》,《现代大学理念与大学校徽设计》,《奥运福娃的审美形象与民俗内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则》等十余篇。译著有:《君主论》,《新敦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合译)等。
书籍目录
导读全书导读第一编 美学的学科性质 本编导读 一、西方美学对于美学的论说 二、苏联美学的论说 三、中国现代关于美学的论说第二编 美的本质 本编导读 一、西方美学的论说 二、苏俄美学的论说 三、中国美学论美的本质第三编 审美心理 本编导读 一、中国美学论审美心理 二、西方审美心理的主要理论第四编 审美类型 本编导读 一、美 二、悲 三、喜第五编 形式美 本编导读 一、形式美的哲学根据与现象思考 二、形式美的基本元素 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四、形式美的内蕴:原型与象征第六编 美的文化模式 本编导读 一、美的西方模式 二、美的中国模式 三、美的印度模式 四、美的伊斯兰模式第七编 美的起源 本编导读 一、摹仿说 二、游戏说 三、巫术说 四、生物本能说 五、劳动说 六、情感表现说 七、多元决定论附录一 读本中出现的中国学人简介表附录二 读本中出现的外国学人简介表附录三 《大英百科全书》“美学”词条进一步阅读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4.柏格森论直觉再以一部小说中的人物为例。我从小说里读到了种种经历。小说家可以堆砌种种性格特点,可以尽量让他的主人公说话和行动。但这一切根本不能与我在一刹那间与这个人物打成一片时所得到的那种直截了当、不可分割的感受相提并论。有了这种感受,我就会看到那些行为举止和言语非常自然地从本源中奔流而出。它们就不再是一种附加在我对这个人物所形成的观点上面、并且不断地充实这个观念、却永远不能达到塞满地步的东西。我就一下子得到了这个人物的全貌……小说为我描述出多少个有关这一人物的特点,只不过是让我通过多少个与我已经熟悉的人和物比较,从而对他有所认识;这些特点乃是一些符号,或多或少带着象征性地表达了这个人物。所以,这些符号和观点把我放在这个人物以外;它们向我提供的,只是他与别人所共有的、并非专属于他的东西。至于那些他自身的、构成他本质的东西。
后记
这一《美学读本》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艳辉编审的建议下进行的。作为大学教材《美学原理》的配套原著,以期学生对美学原理的学习有更好的理解。张法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写出选编要点,由全国高校美学教师和美学博士生组成的团队进行具体的选编。 本书的选编如下: 第一编美学学科由吕宏波、孙华丽选编,由孙华丽在大量阅读基础上提出一个作者和书目的线索,吕宏波按线索和主题进一步阅读选出具体文段;第二编美的本质由杨桂青选编;第三编审美心理由林早选编;第四编审美类型由李满意选编,其中“怪诞”与“恐怖”两节由李艳选编;第五编形式美由刘三平选编;第六编美的文化模式由李艳选编;第七编美的起源由李简瑷选编。张法对选本的一些部分进行了增、删、改、补,并作了最后审定。张法、伍凌、李修建对尚无汉文译本的新文本进行了翻译,其工作在所译的文本后已一一注明。本书的导读作者如下:全书导读:张法第一编导读:张法第二编导读:张法第三编导读:林早、张法第四编导读:李满意、张法
编辑推荐
《美学读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