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潘必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潘必新  页数:177  

内容概要

  《艺术学概论》是艺术理论基础教材,全书共分十章,详细而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及艺术的功能,并且通过对中外经典作品的解读与分析,帮助读者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作者简介

潘必新(1939—),浙江新昌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所研究生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美学原理、康德黑格尔美学研究等课程。出版专著2部,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28篇,其中《论美育的使命》一文获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二等奖。

书籍目录

绪论  究竟有没有艺术这种东西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第一节 探讨艺术起源的途径第二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第三节 艺术起源的多元论第二章  艺术的创作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两个要素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三章  艺术作品的构成第一节 关于艺术作品构成的几种分析法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第四章  艺术的本质第一节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第二节 从艺术意象看艺术的本质第五章  艺术的特征第一节 虚构性第二节 形象性第三节 情感性第四节 审美性第六章  艺术美第一节 关于艺术美的几种主要观点第二节 艺术美在于“优美地描写”第七章  艺术的功能第一节 审美功能第二节 教化功能第三节 认知功能第四节 素质养成功能第八章  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第一节 传统的观点第二节 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第九章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第一节 艺术欣赏第二节 艺术批评第十章  艺术的分类及各门艺术的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第二节 各门艺术的特征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艺术的创作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两个要素二、以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为参照系第二条途径,把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的文化和艺术作为参照系,来研究、推测艺术的起源。当今世界的原始部族是远古的原始社会的残存,恩格斯把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称为“社会的化石”,这两者之间无疑有许多相近或相似之处。因此依据现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来推求艺术的起源,自有它的合理性。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不仅在思想上启示了人们用上述方法去探讨艺术的起源,而且还为用这种方法探讨艺术起源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材料。这种方法自19世纪末叶产生以来就一直大行其道,而且被事实证明确实卓有成效,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和普列汉诺夫(1856-1918)的《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堪称使用这种方法探讨艺术的起源的代表作。不过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同远古的原始部族终究有所不同。首先,这两种部族之间隔着很大的时间跨度,约有几万个年头,他们所拥有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该有高低之别。其次,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方方面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们周围的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诚如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Listowel)所说,这两种部族只是大体上类似。我们在通过第二条途径探讨艺术起源的时候,对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三、以儿童的艺术心理为参照系第三条途径,比照儿童的艺术心理,来推测艺术的起源。有一些学者认为,原始人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同现代儿童相近或者相似,列维一布留尔(Levy-Bruhl,1857—1939)就认为:“与我们社会的儿童和成年人的思维比较,‘野蛮人’的智力更像儿童的智力。”基于这种观点,一些研究者期望从对儿童的绘画、泥塑作品的分析中,找到或得到某种有助于说明艺术的起源的心理学意义上的依据或启示。如玛克斯·德索(MaxDessoir,1867—1947)所指出的:“美学理论常常追踪到儿童的游戏中去,借以解释艺术特征。这种回归的目的是要在普遍的人类才能中去找到那种试图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非常使人迷乱的事件的根源,要从基本和普遍的人性特质中获取艺术感。”上述三条途径的价值不可等量齐观。以可靠性为标准来考量,第一条途径最优,第二条途径次之,第三条途径最差。诚如玛克斯·德索所说:“史前时代的遗物已经反映出艺术的开端,而且,就连今天所正在了解的儿童和原始人的情况也为这种开端提供了线索。

编辑推荐

《艺术学概论》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提高审美境界的好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