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郭宏 页数:373
前言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趋频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8%迅速增长到2004年的19%,已经进入到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其中高等继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等继续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以及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各种岗位上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需要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又面I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的高等继续教育要抓住机遇发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但抓好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众所周知,高等继续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这就决定了高等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要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体现出高等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色。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的要求,适应国际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形势,经深入研究和反复推敲后撰写而成。本书为审计学基础性质的教材,以“够用”为原则,讲解审计基本理论,概述审计基本实务,体现了“导学、自学、助学”的特色:本书共分四篇16章,全面介绍了审计是什么,由谁来审计,怎样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如何表达,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他审计的内容。
作者简介
郭宏,经济学硕士。现为上海电视大学副教授、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长期从事审计教学并承担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曾从事社会审计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税法、财务管理等,在《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蔡才德,现为上海电视大学副教授,曾兼任上海市能力考试专家组成员。在部属企业担任会计工作多年,后从事会计、审计教学工作至今,有较丰富的会计实务与教学经验。共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了《乡镇企业会计》、《乡镇企业统计》等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审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第四节 审计模式及其发展
第五节 审计测试与业务循环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审计方法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 审计方法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第一节 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 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和审计质量控制
第一节 审计准则
第二节 审计依据
第三节 审计质量控制
第二篇 审计过程
第五章 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 审计计划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第三节 审计风险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取证的意义与要求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和内容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审计程序
第一节 审计的准备阶段
第二节 审计的实施阶段
第三节 审计的报告阶段
第四节 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关联交易事项审计
第八章 审计抽样与审计测试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与控制测试
第四节 变量抽样与实质性测试
第五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 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第二节 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
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试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第五节 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第十章 审计报告与审阅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含义、作用和编写要求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第三节 审计报告不同意见类型的表述
第四节 审阅报告
第三篇 资产负债表审计
第十一章 资产审计(上):流动资产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
第二节 债权审计
第三节 存货审计
第四节 其他流动资产的审计——待摊费用审计
第十二章 资产审计(下):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审计
第一节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审计
第二节 长期投资审计
第三节 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审计
第十三章 负债审计
第一节 流动负债审计
第二节 长期负债审计
第三节 或有负债审计
第十四章 所有者权益审计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概述
第二节 投入资本及资本公积审计
第三节 留存收益审计
第四篇 利润表审计及其他审计
第十五章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审计
第一节 收入审计
第二节 成本费用审计
第三节 利润及其分配审计
第十六章 其他审计概述
第一节 验资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
第四节 管理责任审计
第五节 计算机审计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重要性的定义各国现有的审计重要性准则对重要性所作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重要性可能在整个财务报表范围内单个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的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由此可以看出,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具有重要性。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亦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虽并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但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在会计实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随处可见。例如,在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时,如果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及当期净利润按照有关标准得出的比例均在10%以下,根据重要性原则,该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将会对重要性原则作出全面的规定。我国的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与否,应视其在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该项业务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审计原理与实务》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