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王道勇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具体场域中的基层政权与失地农民互动为例,梳理了国家与农民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了当代国家与农民互动的各个面向,探讨了两者关系的现代性转向。在现代性全面渗人社会各层面的背景下,本书的研究深化了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认识,对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具体应对政策的出台有借鉴之处。

作者简介

王道勇,安徽贵池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社会学室教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已出版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理论社会学。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分析视角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第一章 研究基础:分析框架与实践状态  第一节 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D市城郊农民失地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 征地补偿中的国家与失地农民  第一节 征地补偿与基层政权的参与  第二节 理性权衡:征地过程中的国家与农民  第三节 资源互济:补偿安置中的国家行为  第四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能力、计算与资源互济第三章 国家缺位与失地农民的生存  第一节 自谋职业:失地农民生存的路径依赖  第二节 保障真空:国家缺位与失地农民的认同  第三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缺位、宽容与地方性资源第四章 国家与失地农民的资源流向  第一节 征税:制度、权威与地方性知识的共生  第二节 农业补贴:资源流动的转向  第三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制度、权威与地方性知识第五章 国家在场与失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制度性政治参与:选举困境及其救济  第二节 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征地上访及其应对  第三节 国家一农民互动关系:在场、利益与理性行动第六章 现代性与国家—农民关系变迁第七章 制度创新:国家—农民关系的现代性转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研究基础:分析框架与实践状态  一般而言,一个研究的展开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即理论分析基础与实践状态基础。因此,这里在展开具体分析之前,首先要对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进行说明,这是研究的理论基础,还要对研究所利用的实证资料——D市城郊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状态,包括农民失地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基本状态进行描述和说明,从而为此后的具体讨论做一个铺垫,这是研究的实证基础。  第一节 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对此前已有的相关讨论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分析框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为此,这里分两个部分来回顾并讨论国内外的相关探讨:一是对有关失地农民问题的讨论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的理论发展脉络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力图说明一点,即从总体上看,目前,可以考虑从一个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如国家一农民关系的角度,对郊区农民尤其是中小城市郊区失地农民进行系统的观察,二是对有关国家一农民关系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综述,力图说明,以郊区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如征地、补偿、就业与社会保障、选举、上访等为具体对象,考察国家一农民关系在D市郊区这一地方场景中的具体变动状况,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国家一农民关系变迁的认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的纸质很好,内容,我还没看,主要是写论文用的,发现帮助不大,不是说书不好啊.
    ps.发出太慢了,25号定的,5月2号才到
  •   书不错。而且快递速度非常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