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理论(上下册)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让·梯若尔  页数:1009  译者:王永钦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采取的方法遵守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尽量选择相同的建模方式。本书使用了单一的基础模型来展现主要的经济思想。虽然统一的模型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理论文献中的大量建模工具,但在教学方面却有明显的优点,即学生在研究每一经济问题时,不用花费大量精力来学习建立新模型。这种受控实验可以揭示新的理论洞见,使得章节问的变化程度达到最小(第3章的补充节较详细地讨论了其他一些建模方式)。  第二个原则是,尽量以最简洁的模型进行阐释。如果这造成了失去一般性,我会加以说明。我们通常能够清楚地看到,所分析的现象和得出的洞见在更一般的假设条件下也是适用的。我将全力推导出最佳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我们所推导出的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可能的合约安排,我们将得出:我们所集中讨论的激励问题是不能被消除的。  第三个原则是,原创的学术贡献在本书中被重新组织,甚至重新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如下:首先,通常(也很自然!)作者在最初写作论文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学术贡献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的写作动因往往比较简单,并没有充分揭示出许多重要的理论洞见,而这些重要洞见都是别人在其基础上完成的。而作为教科书,自然要尽量将这些理论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其次,本书旨在系统地整理公司金融领域的理论,并保持一致的风格。而原创论文往往着眼于特定的应用领域——股利政策、资本结构、股票发行、股票回购以及套期保值等。虽然这种特定应用驱动的方法对于研究来说很自然,但是并不适合对于一个研究领域的一般分析,因为在包含多个应用的一本书中,相同的模型要重复多次。我希望这些原创理论的作者能够包容我重新建模的做法,最好能将其视为对原创理论力量的再现和一般性的拓展。    第四个原则是,本书是横向组织的(按照理论主题),而不是纵向组织的(按照不同的应用来划分章节,如债务、股利、抵押等)。横向组织更适合于理论阐释,因为这样能实现各种理论观点的统一,避免在书的各个不同章节中重复相同的内容。那些有兴趣研究特定主题(比如,为了进行经验研究)的读者,可以将几章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阅读,我在本书中对此也作了一些说明。

作者简介

让·梯若尔  让·梯若尔简介
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梯若尔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197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素有法国科学家摇篮之称的法国理工学院。1978年,在获得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对经济学兴趣油生,他来到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 同时还是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
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这个瘦高身材的法国绅士,目光敏锐,衬衫的颜色永远高贵并跟外套和谐,脸上洋溢着不瘟不火的微笑,脑子里随时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模型。
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梯若尔仿佛专为经济学而生,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纵观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博弈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天下无敌。
欧洲大陆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经济学复兴运动以来,最成功的当属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IDEI)。同许多法国经济学家一样,梯若尔深深地热爱着他的祖国,1988年,梯若尔从美国回到法国,和著名经济学家拉丰(已故)教授一起创办了享誉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担任科研主任。并最终辞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他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学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的IDEI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公认的世界第一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也是欧洲的经济学学术中心。
梯若尔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 公司财务、国际金融、企业理论、规制与激励、博弈论、宏观经济学。
梯若尔从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十几年融会贯通的研究中获得了经济学研究的真谛和“秘笈”,这个真谛就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直觉——即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学现象把握经济学本质规律的能力,而这个秘笈则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自90年代中期起,梯若尔开始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征服经济学的新领域:经济组织中的串谋问题(1992), 不完全契约理论(1999),公司治理结构(2001) , 公司金融理论(2002), 国际金融理论(2002),以及最近完成的经济心理学(2002)。在上述每一个领域,梯若尔或以综述性论文的方式,或以专著的形式完成该领域的理论框架 的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悄然转向另一个领域。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 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他敏锐的洞察 力和极快的反应能力使得一般的学者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因而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在梯若尔面前,我们如同白痴!”
梯若尔以他开创性的贡献赢得了国际盛誉:他荣获1993年欧洲经济学会的Yajo Jahnsson 奖。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1993)。1996年慕黎黑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产业组织协会杰出成员奖;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博士等奖励。他是经济学界一致公认的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让·梯若尔的学术研究与贡献
凭天赋三年成权威
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再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研究经济学的卓越天赋。他当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年 和1985年在最权威的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 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学界产生革命性影响
此后,梯若尔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他师从博弈论大师马斯金(Eric Maskin),这使他熟练掌握了博弈论。
这门现代经济分析的锐利武器。梯若尔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开始构建新的框架,并用其分析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
1988年,梯若尔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理论框架的形成。自1970年代以来,博弈论方法的引入使产业组织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本书之前,这些新的理论模型仅散见于各种期刊,尚未出现一本教科书,梯若尔《产业组织理论》是第一本用博弈论范式写成的教科书,是研究企业行为的 博弈论专著。
梯若尔在书中引用的许多文献只是在本书出版数年后才公开发表,这使得本书的内容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前瞻性”。10多年来,该书一直作为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的权威教本,广为流传,历久不衰。须知,从涉足产业组织理论到成为该理论的权威,梯若尔仅用了三年时间。
产业组织理论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产业组织理论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作为一种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现是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或者从实践看,产业组织是伴 随本世纪以来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迅猛涌现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论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不断地加入研究的行列。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以梯若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 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意味着对传统的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瓦尔拉均衡可行性的怀疑,如现代大公司可通过许多非市场的制度安排,如合谋、内部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来解决问题,而不依靠市场。

书籍目录

绪论 公司金融概览和本书的内容 方法 必备基础知识和进一步的阅读内容 本书省略的部分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第1篇 公司制度的经济学概览 第1章 公司治理  1.1  引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1.2 管理层激励:总论  1.3  董事会  1.4 投资者积极干预  1.5 接管和杠杆收购  1.6 作为治理机制的债务  1.7 政策环境的国际比较  1.8 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群体  补充节  1.9 利益相关者群体:激励与控制 附录  1.10 卡德伯里报告  1.11 对图表的注释  参考文献 第2章 公司融资:一些特征性事实  2.1  引言  2.2 莫迪格里安尼一米勒与融资结构之谜  2.3 债务工具  2.4 股权工具  2.5  融资模式  2.6  小结 附录  2.7 信用分析中的5C原则  2.8 贷款限制条款  参考文献第2篇 公司融资与代理成本 第3章 外部融资能力  3.1  引言  3.2 净资产的作用:信贷配给的简单模型  3.3 债务积压  3.4 借款能力:股权乘数 补充节  3.5  信贷配给的相关模型:内部股权与外部债务  3.6 可验证的收入  3.7 半可验证的收入  3.8 不可验证的收入  3.9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贷款能力的决定因素  4.1  引言:对可保证收入的追求  4.2 促进贷款能力:多元化及其局限性  4.3 增强贷款能力:抵押的成本和收益  4.4 流动性——可靠性之间的权衡取舍  4.5  抑制借款能力:人力资本的不可转让性 补充节  4.6  团体贷款和小额信贷  4.7  序贯项目    4.8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自由现金流以及长期融资  5.1  引言  5.2 债务期限  5.3 流动性与规模之间的权衡  5.4 公司风险管理  5.5  内生流动性需求、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和软预算约束  5.6  自由现金流  5.7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不对称信息下的公司融资  6.1  引言  6.2 “柠檬”问题和市场关闭的含义  6.3 损耗性的信号发送 补充节  6.4 知情方的合约设计:简介 附录  6.5 前景为私人信息模型的最优合约  6.6 可能收入连续时的债务融资偏好  6.7  以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信号发送  6.8 作为信号发送的短期证券  6.9 低价销售问题的正式分析  6.10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产品市场和收益操纵  7.1  公司融资和产品市场  7.2 创造性会计和其他的收益操纵 补充节  7.3 布兰德和刘易斯的古诺竞争分析  7.4  习题  参考文献第3章 退出与呼吁:消极型监督与积极型监督 第8章 投资者的进退之道:呼吁、退出与投机 第9章 借货关系和投资者积极主义第4篇 证券设计:控制权视角 第10章 控制权与公司治理 第11章 收购第5篇 证券设计:需求方视角 第12章 消费者的流动性需求第6篇 宏观经济含义与公司金融的政治经济学 第13章 信货配给与经济活动 第14章 并购与均衡资产价值的决定 第15章 总量流动性短缺与流动性资产定价 第16章 制度、公共政策和融资的政治经济学第7篇 部分习题答案与复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复习题 部分复习题答案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1.8.2 利益相关者群体:如何界定  一些管理层的首脑人物曾经经历过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浪潮,他们认为,“拥有相关利益”(stakeholding)具有商业意味。简单地说,他们的建议就是通过保证工作、提供培训等来公平地对待员工。理由是,企业通过建立公正的声誉,可以吸引到最有能力的员工并使他们投资于企业,因为员工知道他们将与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他们的投资将获得回报。这一观点可以同样应用于供应商和社区,对于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供应商会愿意提供更低的价格,社区也愿意提供更多的补助。  这些建议带有社会责任的意味,但事实上它们关系到股东价值:跨期价值的最大化往往会以短期代价(投资)换取更高的长期利润。公正地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以便提高跨期利润,并不是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内容。相反,“对社会负责任的公司”故意作出的决策反而会降低总体的利润。  同样,那些打着公司社会责任的旗号,而主要目的是重塑公司公众形象的行为,我们也不会将之归人“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概念。一些跨国公司,尤其是那些由于无论什么原因都具有糟糕的公众形象的公司(例如,烟草、石油和制药公司),会非常热切地引入公司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设立高级执行官的职位来负责公司的社会责任——但这一行为与我们的分类似乎并不一致。  在讨论“利益相关者群体”如何实现之前,请允许我先说明一下这一概念究竟指什么。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群体”可以指管理层的广泛任务。根据这一观点,管理层应该致力于最大化各类利益相关者剩余(采用功利主义的方法)的总和;并且,如果管理层不是自发这么做的话,就应该设计激励机制,激励管理层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外部性。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群体”可以指利益相关者分享控制权,例如,就像德国企业的共同决策制度一样。[142]这两种观念是相关的,例如,如果一个利润最大化的狙击者能够收购公司并且换掉经理人,那么经理人很难做到牺牲利润而使得某个利益相关者获益,除非该利益相关者能够帮助经理人阻止收购的发生(参见Pagano and Volpin(2005a))。接下来,我们将秉承这样一种观点:“利益相关者群体”既意味着管理层的广泛任务,又意味着分割的控制权。  我们关注的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之间的最优合约,我们想知道,能否找到一种管理层激励和控制结构,能够有效实践“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理念。规制环境增加了另一层困难:它的存在限制了利益相关者之间可以签署的合约集合。有趣的是,与英国和美国相比,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历来对利益相关者群体更为同情,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却认为是它们的法律、规制和财政环境导致了更弱的治理体系(见1.7 节)。  与合同法的其他领域一样,一个比较难于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究竟为什么首先需要法律呢?难道各利益方自己不能达成有效协议,非要法庭和政府为了不减少福利而去强制私人合约、强制达成可行的协议吗?例如,为什么投资者和雇员之间不能达成一个互惠的合约——该合约允许董事会中有雇员代表,保证被裁员的工人得到一笔合理的解雇费,激励管理层内部化员工的福利——来取代管理层对雇员的扩大的受托人责任、裁员的法律限制以及委托的集体谈判呢?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金融学家的故事  来源 价值中国网 罗百辉   金融学家们把构建公司金融理论模型通俗地称为“讲故事”。故事的源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公司金融的诸多故事都是对经济学理论成果的借鉴,这与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地位相吻合。从经济学借鉴过来的公司金融故事,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例如,梅耶斯(S.Meyers)和马基卢夫(N.Majluf)提出的基于逆向选择的优序融资理论。然而,也有些借鉴不那么成功,典型例子是公司金融中的信号模型,这些模型难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即公司采用财务手段向外界发送信号是否最优选择。  第二,部分故事源于对公司金融的实践。举例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公司金融理论大多认为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损于股东价值。然而,放眼全球,实践中多元化经营是普遍现象,没有迹象表明该现象呈现出衰落之势。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金融学家们开始讲述支持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故事。  最后,部分故事源于金融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虽然资产定价理论起步只是略早于公司金融,但到20世纪80年代就已发展成熟。运用资产定价方法研究公司金融问题,可以追溯到布莱克(F.Black)和斯科尔斯(M.Scholes),他们在1973年推导出欧式期权定价公式之后,明确提出可以用期权定价方法定价公司证券。虽然这一研究方向在随后20年里发展缓慢,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快速通道。期权和实物期权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公司金融多个领域,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公司金融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常,适用于博士生和研究人员使用的教科书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学科已经越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了成熟期。事实上,公司金融这一学科的黄金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

编辑推荐

  《公司金融理论》(上下册):梯若尔的观点是详尽、系统和原创性的,他通过描述企业财务决策所带来的多层次的契约关系这一范式将公司金融领域最近二十年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改造。该书提供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新观点的集合。他用非常明晰而统一的处理方式对公司金融领域进行研究,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一全书,同时强调了激励和控制在企业金融决策中的作用。这样,无论是章节内部还是章节之间都表现出真正的一致性,读者可以在许多地方看到通常被区别对待的主题在该书中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司金融理论(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公司金融理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