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000人对话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黑明  页数:238  字数:12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95年,黑明改变了持续10年的摄影方式。又一个10年过去了,黑明已经拍摄了100个知青、100个右派、100个和尚、100个藏民、100个农民、100个边民、100个在天安门广场照过相的人、100个……  这些年黑明通过和1000多人的对话,以及对一件件个案的分析、研究、出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黑明以最为平实的视觉影像和犀利的洞察目光,叙述时代变迁,记录大众生活,以特征鲜明的摄影语言和质朴无华的文字,完成了纪实摄影的社会使命。  黑明已经不会再把摄影看成小圈子里的事,也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名纯粹的摄影艺术家。黑明寻找的话题尽可能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摄影话题。  本书为我们讲述了特定时期、特定事件、特定场景中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也许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正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作者简介

黑明,现供职于《中国青年》杂志。

书籍目录

看与1000人对话 认识黑明,认识一种影像 命运观察家 田野研究和专题摄影——吉尔、维诺格兰德和黑明 黑明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 走向社会学的摄影 天马行空的黑明 黑明的作品总是在逼视你 对话之难看100年的新窑子 100年的新窑子 让我们心里有谱 不仅仅是为了他们 我们早就不把黑明当坏人了看知青 风雨历程40年 季节的律令 无名者的青春与凝视的社会记忆 超越了知青自己的记忆看西藏 去西藏看僧人 以摄影家的想象力赋予“中国”形象 我在少林寺的日子重复天安门 重复天安门自由地奔跑——黑明访谈黑明年谱编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与1000人对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很感谢在这样的浮华当,还有人真正用心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普通的生活。
  •     黑明说,他在意的是,有更多的人看到此书,进而关注他拍摄的这些人。
      
      黑明,可以花10年的时间,拍摄一个既没有美丽风景,也没有传奇故事的中国普通山村,以及那些最普通不过的农民。
      
      他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拍摄,这是他与其他很多纪实摄影师最大的不同。他总是能和被拍摄者成为朋友,不管他们是陕北一无所有的农民,还是北京腰缠亿万的老板。他和被拍摄的人们对话,并且和他们融为一体。
      
      今天看了本书第一部分——"00年的新窑子"的一部分。黑明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和照片展示给我的是一个个对于我来说未知的群体和个人。我的好奇心被一点点勾起。每一页都是一个故事,关于这个人和他的家庭,他们的生活。作者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照片中平面的人物勾勒的丰富而饱满。
      
      我觉得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当我阅读的时候,我更觉得是在观看一部电影,里面有很多的片段,和浓缩的故事,但正是这些看似独立的故事,当他们系统的完整的被记录,就呈现给我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一个社会。
      
      
      如果你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如果你对社会学,对历史也感兴趣,如果你喜欢摄影,那么我都推荐你看这本书~!
      
  •     不算新书了,去年就已经看过几遍了,这两天又翻起来了。
      
      好书就是这样,每次翻阅,无论是一目十行还是细细品味,都会给你带来新的感受or感动,当然,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每次读时的心境和状态都是不同的。用了三天的时间又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包括每张照片、每段评注和每一篇书评。这本书是黑明以前作品的一个大集成,从他各个类的重要作品中挑选出了最精彩的部分,包括《100年的新窑子》、《走过青春》和《重复天安门》几个系列。黑明是个我很欣赏的摄影师,用十年的时间,连续拍摄陕北的一个只有58户人家的小山村(新窑子村),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我最喜欢的。书中的照片和文字都非常客观,比如新窑子村的村民,甚至十年如一日,外面的社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里的村民,却在十年间维持着基本一样的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曾经或者正在努力改变眼前的生活,但是都最终无果或者至少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果。但是他们的心态却依旧平和,依旧看着日出日落、按部就班的过着每天的生活,对于是否能够最终改变现状他们看得很轻,轻的就像幸福的我们在考虑——“今天到底是吃一个苹果呢还是不吃呢?”
        
      《走过青春》展示给我们的,是1600多万的知青中的100个。知青这个词,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算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了,这两个字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了,但是要想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不是我们这个年代以及我们的后来人能做到的了。作为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非得让遗忘成为终点吗?甚至我用google拼音第一次输入“zhiqing”的时候,“知青”这两个字都没有自动被联想在前三位。引用黑明的话:“这100人里面,既有普通的小学老师,也有驰名中外的大学教授;有默默无闻的家庭妇女,也有经常在电视屏幕上与观众见面的知名人士;有从事体力劳动的养路工,也有在国际学术界出类拔萃的科学家;有修公共厕所的,也有设计高楼大厦的;有修理自行车的,还有研制飞机的;有去了陕北再没回过北京的,还有出国就像串门一样的;有下岗的,还有当官的;有卖菜的,还有当记者的;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当然也少不了腰缠万贯的京城大亨。总之,100 名知青,100 个活法……”尽管单凭这几行文字,就已经让我很感动了,但是,在我翻阅的过程中,当从前面那些在没有回到城里的、没能改变命运的知青的照片突然翻到最后两页——分别是张路(搞足球的那个)和任志强(盖房子的那个)——的那一瞬间,还是让我震撼的不是一般二般。
        
      黑明在这套片子中并没有任何讨论命运转变的想法,但是从我这个观看者的角度,除了看到对客观发生的记录以外,必然会往更深的一个层次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
        
      有人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即命运天注定;也有人说是机遇决定命运,机遇才能改变命运。这两个都很有道理,并没有绝对的谁错谁对,但是在上述那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命运天注定的因素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了,能够改变的,也就剩可以左右命运的机遇了。
        
      机遇对于人生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机遇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有太多怀才不遇的冤魂野鬼;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怨天尤人不可取,苦练内功方是正道。到底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是机遇是能力还是别的的东西呢?
        
      打个比方吧,人生好比是一条马路,机遇就是马路上的红绿灯,而能力则是一个人的行进速度。可能两个人一块一慢,但是走得快的人在路口遇到了红灯,没有办法被走得慢的人赶上了,两个人又到了一个起点上,有可能下一个路口走得快的人又遇到了红灯,所以始终和走得慢的人拉不开距离,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形是两个人的速度差不多,走得快的人走到路口是绿灯过去了,稍微慢一点的人恰好赶上红灯,两个人的距离被拉大,如果走得慢的人运气不好,接连遇到红灯,那么两个人的距离则会越拉越大。
        
      这样一来的话,机遇实际上对于能力起到了放大的作用,由此来说能力仿佛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但是换个角度,如果一个人的起跑点在你的终点之前,那么你一辈子拼命跑也不会超过他,这就是出身对人的影响。
        
      那速度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肌肉发达程度,这是遗传;光脚跑、穿草鞋还是穿跑鞋,这是后天的知识技能的积累,还有跑步的心态,这是性格因素。等等不一而足。
        
      还有一点修正,人生的路不止一条,在十字路口上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跑道,产生了跑道之间的不可比拟性。当然,也会出现有人虽然跑得慢,但是抄近道的情况。
        
      综上,做个小结,红绿灯是你控制不了的,你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弄双好鞋,然后努力奔跑,不要有丝毫的松懈——松懈一下,有可能就被对手永远的甩开了。
      
      P.S.最后一段不算是书评了,班门弄斧,仅对变化莫测的人生做出一点儿小小的揣测吧
  •   今天晚上在图书馆看了这本书,看到那一百个知青的面孔和旁白,我被震动了。被大时代携裹着的一百个人,他们的面孔,他们的际遇,他们的命运,一切的一切,在黑白影像里面无声地诉说着,合上书,我很久回不过神来。
  •   难得碰到同一本书的知音
    似乎年代离我们久远了,又是别人的生活,关注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正是这种无法抹去的历史,才会给人带来持续的感动
  •   真没想到因为一本书会让我们认识.问候你,我的朋友!
    在深圳福田图书馆的那排书架上,那个系列的书黑黑地排过去,整整一溜,我先读的是候登科的<远去的候鸟>,第二本看的是黑明.还想把其他人的集子读完.
    你的这篇点评写得可好,可惜因为读这本书的有些少,所以第一个回复的我已经晚了近年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