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01-3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页数:913 字数:689000 译者:张祖建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打算本书一开篇就援引让·布庸(Jean Pouillon)在他最近撰写的一篇论文里的一句话。我希望他不要抱怨我,因为这句话令人激赏,它恰好反映了我一度亟盼能够在科学领域里做到的一切,而且我时常扪心自问是否确实都做到了。这句话是:“固然,列维一斯特劳斯并不是头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强调社会现象的结构性特点的人,他的独创性在于认真地对待它,而且义无反顾地深入追究其全部后果。”假如本书能够使其他读者得出相同的评价,我就心满意足了。本书所汇集的17篇文章是从我近30年来撰写的上百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的。那些文章有些已经散佚,有些还是被人忘记的好。我在那些似乎还值得保存的作品当中做了挑选,舍弃了纯属民族志和描写性的作品,以及另外一些虽有理论价值,但已经收入《忧郁的热带》(Tristes Tropiques)一书的文章。有两篇论文属首次发表(第五章 和第十六章 ),连同其余15篇,我觉得恰好可以说明什么是人类学中的结构方法。在筹备这本文集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困难,这是应当提请读者注意的。这里的好几篇论文本来都是直接用英文写成的,因此不得不翻译。然而,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用不同语言构思的文章在语气和写作方面的差异令我印象深刻。我担心由此产生的某种杂糅性会影响这本书的均衡感和整体感。这种差异无疑能够部分地从社会学原因得到解释。因为,依照我们面对的是法语读者还是盎格鲁一萨克逊语言的读者之不同,我们的思考和阐述的方式也不一样。不过,这中间还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我多年使用英语从事教学,可是无论我对此已经多么习惯,我的用法仍然不对,而且被限制在单一的语体当中。用英语写作的时候,我能够用英语思考;但是,我只能运用我所掌握的语言手段说出我所能说,而不能说出我所想说,虽然对这一点我并非总是有意识。我之所以一边将自己亲手写的文章适译成法文,一边却产生一种怪怪的感觉,就是出于这个原因。鉴于读者也极有可能产生这种不过瘾的感觉,所以有必要把个中缘由交代清楚。为了解决上述困难,我试着采取了一种灵活的翻译方法,对有些段落做出了扼要概括,对另一些段落则进一步发挥。那几篇最初用法文写成的文章也做了轻微的改动。最后,出于答复批评、修正谬误和吸纳新的事实的需要,我还增添了一些注解,散见于本书各处。
内容概要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为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下称“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将届百岁高龄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言之,“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中法人文学术交流近年来的积极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实践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关于作者学术思想的主旨和意义,各位译者均在各书译后记中作了介绍。在此,我拟略谈列维斯特劳斯学术思想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在人类学界,作为理论人类学家,50年来其专业影响力几乎无人可及。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实际上,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第一创始人,其后结构主义影响了法国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学术的方向。比萨特更为重要之处则表现在,其影响不限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而是同时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诸相关学科领域内促成了各种多学科理论运作之交汇点,以至于以其人类学学科为中心可将其结构理论放射到许多其他相关学科中去;同时作为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评者,其理论方法又可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论思考。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合辑,代表了作者在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文章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为了让不熟悉人类学的读者能够对这门学科的问题获得一个框架式的认识,而且,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本书讨论了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美洲印地安人社会的习俗和制度,人类学与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关系,考察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整体中的地位,人类学的教学问题。阐释了这个学科的过去和将来,界定了人类学的工作领域,描绘了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前景。
作者简介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早年在巴黎大学主修哲学与法律,1934-1937年在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社会学,并从事巴西土著之田野研究。1948年返法,1959年出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
书籍目录
结构人类学(1) 序 第一部分 语言与亲属关系 第一章 绪论:历史学与民族学 第二章 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语言和社会 第四章 语言学与人类学 第五章 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跋语 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 第六章 民族学中的远古性概念 第七章 巴西中部和东部的社会结构 第八章 有二元组织这回事吗? 第三部分 巫术与宗教 第九章 巫师与巫术 第十章 象征的效力 第十一章 神话的结构 第十二章 结构与辩证法 第四部分 艺术 第十三章 亚洲和美洲艺术中的裂分表现方法 第十四章 一条体内充满鱼的蛇 第五部分 关于方法和教学的问题 第十五章 民族学中的结构概念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的跋语 第十七章 人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结构人类学(2) 第一部分 展望 第一章 人类学的领域 第二章 关于人的科学的奠基人让雅克·卢梭 第三章 迪尔凯姆对民族学的贡献 第四章 美国民族学研究署的工作和教训 第五章 无文字民族的宗教之比较 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 第六章 关于模型的概念:意义和运用 第七章 关于亲属关系的原子的思考 第三部分 神话和仪式 第八章 结构和形式:关于弗·普罗普的一部著作的思考 第九章 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 第十章 温内巴戈神话四则 第十一章 星球的性别 第十二章 文化中的蘑菇 第十三章 相邻民族的仪式和神话之间的对称关系 第十四章 神话是怎样消亡的 第四部分 人文主义和人文学科 第十五章 对几份问卷调查的答复 一 三种人文主义 二 结构主义和文学批评 三 从一场回顾展谈起 四 1985年的艺术 五 都市文明与精神健康 六 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 第十六章 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的科学标准 第十七章 文化的非连续性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 民族志和历史学面临的文化非连续性问题 二 抵制发展的三个原因 第十八章 种族与历史 一 种族与文化 二 文化的多样性 三 种族中心主义 四 远古文化和原始文化 五 进步的概念 六 静止的历史和累积的历史 七 西方文明的地位 八 偶然性与文明 九 文化之间的合作 十 进步的双重含义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个例子与同类问题有关,然而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得到处理的。问题仍然是乱伦禁律,但不是在其条规性的形式下,而是作为神话思想的一个主题看待。易洛魁(Iroquois)和阿尔冈金(AlgonKin)印第安人都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位年轻的姑娘遭到一个深夜访客的色情调戏,她误以为这个人是自己的哥哥。一切迹象都表明罪犯是谁:外貌、衣着、抓破的脸等都证明女主人公品行端正。被姑娘严正指控的哥哥透露,他有一个相貌酷似他的同伴,更确切地说,一个替身,两人之间密切得任何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都会自动地传递到另一个身上——衣服被撕破、脸上有伤痕……为了让心存疑虑的妹妹信服,这个年轻人当着她的面杀死了自己的同伴。但与此同时,他也宣判了自己的死期,因为两人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死者的母亲自然希望给儿子报仇。她是个法力无边的巫婆,专司各路猫头鹰。若想瞒过她唯有一法:妹妹嫁给哥哥,后者则伪装成被诛杀的替身。乱伦行为是如此不可想象,以至于那个老妇丝毫没有怀疑这个 骗局。然而猫头鹰却没有被蒙骗,它们揭发了罪犯,可是罪犯却成功地逃脱了。从这个神话里,西方听众能够毫不费力地看出一个被俄狄浦斯传说固定下来的主题:为了避免乱伦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实际上使乱伦不可避免。在两种情形中,戏剧性的场面都来源于起先被视为不同的人物的同一化。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吗?也就是说,不同的起因可以说明此处和彼处的同一动机是被任意地刚好放在一起的。也许这种相似现象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当我们将两者加以对比的时候,难道不是触及表意整体的一个片段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易洛魁神话里的兄妹乱伦就是俄狄浦斯传说里的母子乱伦的变换。那个导致兄妹乱伦不可避免的假设——男主人公具有双重人格——就是俄狄浦斯的双重身份的变换——被认为既是死人又是活人,既是遭受天谴的孩子又是胜利的英雄。为了补足论证,我们还必须在美洲神话里找出斯芬克斯故事的某种变换,因为它是俄狄浦斯传说的唯一尚未找到的成分。然而,就在这个特殊个案中(所以我们才在许多个案中优先选择了它),证据将具有决定意义,因为正如最早由博厄斯指出的(1891;1925),在北美印第安人那里,谜语或谜团,连同谚语一样,几乎完全付诸阙如。如果在美洲神话的语义框架中可以看到谜语,那就不可能是出于偶然,反而一定证明存在着某种必然性。在整个北美洲,只能看到两种确定无疑地源自土著人的“谜一样”的情景:美洲西南部普韦布洛(Pueblo)印第安人中有一个在仪式里扮演丑角的家族,他们向观众提出谜语,神话中把这个家族描写成一桩乱伦交易的产物。此外,我们还记得刚才简略介绍过的神话,那个威胁男主人公性命的巫婆是猫头鹰的首领;然而,我们恰好知道阿尔冈金人有一些神话,说到猫头鹰——有时是猫头鹰的先祖——会向男主人公提出一些回答不出就得去死的谜语。由此可知,美洲谜语同样表现了一种双重的俄狄浦斯性格,一是通过乱伦,二是通过猫头鹰,在后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改变了形式的美洲斯芬克斯。所以,在被历史、地理、语言和文化分隔开来的民族当中,看来同样存在着谜语与乱伦之间的关联。为了方便比较,让我们建立一个谜语的模型,让它把在不同神话里经常出现的特点都尽量表现出来;我们再根据这一观点,把它规定为一个假定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我们不去考虑这一语段的所有可能的转化形式,而只满足于做一个实验,即把它的词项颠倒过来。结果是:一个未曾有过问题的答案。请看,这是一个表面上毫无意义的语段。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有些神话或神话的片段里,这种跟另一种结构呈现对称、然而颠倒了的结构却构成了戏剧活力。限于时间,我们无法详说美洲的例子。我将只以佛陀之死为例:佛陀之死全因一名弟子未能问出被期待提出的问题。距离我们更近的则有在圣杯的系列传说①中被修改过的古老神话:由于主人公在魔舟面前显露胆怯,不敢发问“这是干什么用的”而导致情节的停滞不前。 这些神话是否是独立存在的?还是本身应被视为一个更大的类别之一种,而且俄狄浦斯型的神话只是其中另外一种?通过重复上述步骤,我们将试图发现,一种组合的代表性成分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被归结为另一种组合的代表性成分的一些转换(在这里是倒装)。而且实际上也正是如此:我们从一个滥用性交易的人物——因为他将其推至乱伦的地步——转入一个禁欲的贞节人物;一个通晓所有答案的机敏人物让位于一个连问题也不会问的无辜者。在这第二类美洲变体和圣杯故事当中,需解答的问题是“荒地”(gaste pays)的问题,意即被驱散的夏季。然而,所有的第一类即“俄狄浦斯型”的美洲神话都涉及一个永恒的、靠男主人公破解谜语而被驱散的冬季,进而确定了夏季的到来。经过大量简化之后的帕希法(Perceval)仿佛是一个倒过来了的俄狄浦斯。如果必须把希腊来源跟凯尔特来源做出比较的话,我们原本是不敢考虑这个假说的;但是,在北美洲的语境下,这两种类型在相同民族里都存在,我们就不得不提出这个假说。不过,我们的阐述还没有结束。在一个语义系统中,一旦证明了贞节与“有答无问”保持的关系等同于乱伦交易与“有问无答”之间保持的关系,我们就必须承认,两个社会生物学的表述本身跟两个语法学的表述也处于一种对等的关系当中。谜语的答案和乱伦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并非外在的和事实上的联系,而是内在的和理性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迥异有如古典时期的文明与美洲土著文明却仍然能够各自把两者结合起来。
后记
先交代一下这个汉译本所依据的原著。《结构人类学》(1)据法国普隆(Plon)书局1958年版(ISBN:2-259-00212-9)译出,《结构人类学》(2)据同一出版社1973年版(ISBN:2-259-00085-1)译出。众所周知,《结构人类学》两卷都已经有汉译本。那么,为什么还要重新来过?须知这里的许多篇文章起初都是用英语撰写的(第1卷第三、四、十一、十五、十七章;第2卷第四、六、十、十八章),作者后来亲自修订了英文版并将其译成了法语。列维一斯特劳斯在法文版第1卷的序言里说,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原作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动。对于这些文章,英译本的做法是把英语原作原封不动地收入,而不是从法文版翻译。这种做法固然省事,但显然至少无法反映作者的最终观点。至于这个直接译自法文的汉译本是否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译者祈盼就正于方家识者。本人对于人类学是门外汉。两部译稿历经一年多终告杀青,除了庆幸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我想感谢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本人担此重任的李幼蒸先生,以及本人曾多所请益的老朋友Philippe Bidegaray和Laurent Gerbier。我也要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出版事业部的潘宇女士和王道勇、龚洪训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译事得以毕竣离不开他们的鼎力支持和耐心细致的工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列维一斯特劳斯为“一门社会科学(人类学)第一次赢得了尊敬,使其实际上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学科”。 ——布迪厄他(列维一斯特劳斯)使人类学得到一种理性的训练。他使人类学成为理论的、理性的、哲理的,他把人类学与世界的理性大潮联系了起来,他使人类学脱离了手工艺的模式。他使人类学摆脱了经验论的数据收集式的事务,并且将法国的理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特色引入了人类学……从列维一斯特劳斯以来,人类学家们才认识到他们应该去思索,这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格尔兹
编辑推荐
在《结构人类学》中,列维-斯特劳斯充分而系统地表达了他的结构主义观点,指出:“在研究亲族问题时,人类学家发现自己的处境与结构语言学家很相像。亲族名称也和音素一样是意义的成分:与因素一样,它们也只是在组成一个系统时才又意义。”他认为,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亲属关系,它们与语言一样,都内藏着深层结构,这些深层结构都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无意识的机制或能力所建立的。人类学与语言学一样,其任务不应是单纯地描述人类社会的外部现象,而应是通过结构分析,找出隐藏于这些现象中的深层结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