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报道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威廉·C·盖恩斯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简单、平实、易懂的语言,详细分析了若干优秀的记者在进行调查性报道时,如何处理选题、策划、采访、调查、写作等环节中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使读者能够与他们站在一起思考——我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出色吗?    尤为可贵的是,本书分门别类地剖析了对政府腐败、公司和个人的诈骗以及消费质量等问题如何进行调查性报道,并且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本书可操作性非常强,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作者清晰地定义了政府、企业和公共组织在美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作者简介

威廉·C·盖恩斯(William C.Gaines)1963年进入《芝加哥论坛报》做记者。1988年,盖恩斯对芝加哥市议会政治腐败和消费等现象成功地进行了揭露,从而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性报道奖;1996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奖的提名。2004年,盖恩斯从《芝加哥论坛报》退休

书籍目录

鸣谢第1章 调查性报告的五个“W”第2章 调查性报道记者的工具第3章 追踪秘闻和发表突发性报告第4章 设计调查性报道项目第5章 调查政府第6章 公众人物和非公众人物素描第7章 调查性报道记者与法律第8章 制作调查性报道第9章 图解调查性报告第10章 调查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第11章 调查私人企业第12章 调查医疗保健第13章 电视调查性报道策划第14章 计算机辅助的调查性报告第15章 在华盛顿的调查性报道第16章 突发新闻的调查性报道与再现新闻现场附录A 美国《信息自由法》附录B 美国关于非营利性机构的联邦法律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追踪并深入挖掘消息来源是做调查性报道的一种基本方法。记者从各种渠道获悉有反常的事件发生后,会立即根据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经验,迅速判断出事件到底有无新闻价值。随后,记者还要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确定新闻线索的真实性,以使调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而,记者根据确凿的新闻线索进行顺藤摸瓜式的调查,比仅仅根据直觉来对自己感觉到的反常或者黑幕事件产生质疑、并跟着感觉逐步摸索要容易得多。但是,当记者开始就新闻线索展开调查时,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P23把握着事件和报道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对信息源的知情状况控制着记者的调查。当记者找到了与调查直接相关的档案资料后,他才真正掌握了调查的主动权,才能够决定报道意向、调查内容和报道方向。    格拉迪斯·泰丁斯的第一个调查性报道线索就来源于一个知情者。当然,透露消息的人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或其他意图才向格拉迪斯透露内幕,以从中获取利益。因而,在考虑一个调查性报道是否值得发表时,消息源的动机并不是需要进行特别考虑的因素。只要报道本身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与公众利益相关,并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它就应该与公众见面。    通常,消息源并不会把自己了解的所有情况都告诉记者。格拉迪斯在调查过程中,就采访过她的消息源数次。但她并没有告知消息源她的调查的进展情况,以避免沾上为消息源工作和谋利的嫌疑。记者与消息源的联系取决于消息源对事实真相的了解程度,例如,他是被调查的政府机构内部勇敢的揭发者(whistle_blower),还是对情况一知半解的在野党人士?如果消息源是被调查对象的内线人士,那么即使他无法接触到第一手信息,他也可以安排或者介绍其他知情者给记者。    记者对待消息源时应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因为消息源对诱发调查性报道的事件总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与立场。有的消息源还会对记者的采访感到不耐烦,甚至抱有恐惧心理。他们并不了解记者在发表报道之前还需要核对事实。因而,记者应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还将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资料搜集,以便充分深入挖掘内幕,并承诺会保守消息源的身份,保证消息源的安全。如果消息能够得到其他的证据支持,那么最终发表的报道就可以隐去消息源的部分不提。在有些情况下,记者只是通过匿名电话获得消息,因此,他们自己也永远无法知道消息源的真实身份。这种情况能给消息源和记者提供最有效的保护。即便记者被法庭传讯,要求透露信息来源,记者也可以坦然地说自己并不知情。    有时候,记者的消息来源是出现在办公室内的神秘包裹,内含揭露内幕的机密文件。包裹上并没有寄信地址,因而记者无法采访消息源,获取一手信息。如果文件信息具有足够的新闻价值,记者就可能展开调查,对文件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在记者运用各种手段展开调查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或者经过深入挖掘,形成了最终的报道;或者确认消息源并不可靠,而且新闻价值不大,最终放弃调查。其实,证实某个消息源不属实比搜集证据证实不正当行为的存在要困难得多。记者的调查工作必须证实消息源所声称的“事实”不可能发生。但是,消P24息源所提供的情况往往都不是空穴来风,胡编乱造。    当然,记者在少数情况下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消息源,因而不得不放弃继续调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往往能够增进对当地的经济政治现实和内幕的了解。所以,成功的调查性报道记者并不会因为某次调查的无疾而终而感到前功尽弃。    当记者将最初的消息发展为成功的调查性报道之后,记者极有可能陷人系列报道的接力赛中。竞争对手会参与调查,披露最初的报道没有涉及的信息。记者必须保证自己的报道比竞争对手技高一筹,不断地用各种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调查,深入报道事件,披露深层消息。    记者很有可能通过最初的调查性报道挖掘出更多的新闻线索,获得新的重大报道选题。有时候,尽管报纸连续几个星期连载调查性报道,但报道却很可能因为无法吸引公众的兴趣,或被更重大的报道抢去风头,而没有得到读者的注意。更有甚者,有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持续几个月、几年,才终于完整地披露出被隐瞒的事实内幕,从而引起公众的重视,政府执法部门和权力机构也采取相应行动来弥补制度缺陷,解决报道所揭露的相关问题。P2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新闻与传播学译从·国外经典教材系列中文版。    欧美著名新闻传播学院经典教材,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人员必读之书。

编辑推荐

《调查性报道》(第2版中文版)主要阐述了如何策划、制作、图解调查性新闻,以及分门别类地剖析了如何对政府腐败、公司和个人诈骗、消费质量等问题进行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第2版中文版)可操作性极大,不仅具有逻辑严密、深入浅出的理论表述、论证,还列举了大量案例、图片、图表,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指导非常详尽、具体、可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调查性报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作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和编辑应该好好学习此书,很多原则性的东西是非常有用的。
  •   这本书写不少关于调查性报道的方法和例子,值得一看。
  •   非常出色!我要评价的是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所有这一系列的新闻类书籍。细致,缜密非常具有操作性和可读性,国内对新闻传媒的研究几乎没法比。包括《全能记者必备》,《创造性采访》等都非常出色。k此外书的装帧,排版也不错。非常适合做教科书!
  •   非常详细地介绍如何进行客观、逻辑性的采访和报道。
  •   很不错的书哦,推荐爱好调查新闻的去看看
  •   调查稿是我的软肋,读过这本书,让我从思想性、采访技巧及写作时的谋篇布局等各方面都有所受益,很喜欢!
  •   在职业道路上,为新闻人加码!
  •   刚看几页,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完爆国内一些老师为评职称福利乱写的专业教材。
  •   不错的一本书,内容较为详实
  •   比较权威的一本书
  •   不错的书!有用!
  •   早就收到了呢 还好了 书很好
  •   书很好,只正版的。服务态度也不错,快递也挺快的
  •   调查性报道风险和引诱并行...
  •   很经典的国外教材,实例很多,操作性强。翻译上有点问题,已经发现好几个错别字了,不过基本上不影响阅读。
  •   新闻人都要好好读的书,一点都不枯燥的
  •   速度和质量
  •   国情不同,但可以参考。
  •   非常实用的教科书。
    中国的教科书,为什么就不能不照这个样子编呢?
  •   很好!很实用,也让人看过之后忧虑现状!
  •   以为老外的书应该举的是实例,但却不是。另外,此书形式上是一本教材套路,不太适合于从业者的阅读口味。
  •   书很好,有实用性。
  •   垃圾书 不知要说什么 看不懂
  •   内容专业详实,对得起这个价钱。
  •   其实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主要是给从事文字工作的记者来看的,而这本书非常实用,很像一本工具书,虽然其中有一些与国内媒体写作手法与操作模式有些偏差,但不失为一部好书,值得一看
  •   呵呵,作用不会那么地大。。。虽然看看也没坏处。。。
  •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看过之后真的很有用
  •   这本书非常好,排版也不错,里面是双色印刷的,学新闻的朋友有它是必须的!
  •   教你了很多方法和经验,值得一看。大郝帝国将军正义之声
  •   作者的英文名字比较怪异,是不是William Gaines?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