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钰雄 页数:484 字数:52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整理、分析、批判传统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及实务的见解外,尝试突破传统,重新分配刑事诉讼法议题的比重,将阐释重心移转至刑事诉讼的构造原则、强制处分、证据法则、证据禁止及法庭活动等;并在修改版中将阐述范围扩展至2001年的搜索扣押新法规、2002年的法院调查范围、起诉审查、缓起诉制及交付审判等四大新制,以及2003年关于身体检查、鉴定留置、传闻法则、证据禁止、共同被告、准备程序、法庭诘问等证据及审判章节的重大变革。力求新旧共陈,承前启后,为读者呈现对刑事诉讼法的完整及深刻思索。此外,为了“冀以理论,契入实例”,本书每章契合数则案例辅助理解,其中多数取材、改编自台湾实际的案例。体现“诉讼法的生命在于运用”的宗旨。
作者简介
林钰雄,台北县人,1964年生。台湾大学法律系、法研所毕业,司法官、律师考试及格,1993年9月赴德深造,追随洛克信(Claus Roxin)教授攻读刑事法,论文题目《法官保留及对刑事诉讼上基本权干预(强制处分)之救济》(Richtervorbehalt und Rechtsschutz gegen strafpro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之基本概念 壹、刑事实体法与刑事诉讼法 贰、刑事诉讼之目的 叁、刑事诉讼程序综览 肆、刑事诉讼法作为应用宪法 伍、刑事诉讼法之效力范围第二章 刑事诉讼之基础构造 壹、国家追诉原则 贰、控诉原则 叁、法定原则 肆、调查原则澄清义务 伍、附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第三章 法院 壹、绪论 贰、法官保留原则 叁、法官独立性原则 肆、公平审判原则:法官回避问题 伍、法定法官原则:法院之管辖第四章 检察官及其辅助机关 壹、检察官之形成史 贰、检察官之任务与义务 叁、检察官之上命与下从 肆、检察官之法律地位:行政官?司法官? 伍、检察官之监督与制衡 陆、检察官之辅助机关第五章 被告犯罪嫌疑人 壹、被告之概念 贰、被告之地位 叁、被告之讯问第六章 辩护人 壹、辩护人之功能 贰、辩护人之定位 叁、辩护人之种类 肆、辩护人之权利与义务 伍、辅佐人及代理人第七章 诉讼关系、诉讼要件与诉讼行为 壹、诉讼关系 贰、诉讼要件 叁、诉讼行为第八章 诉讼标的——单一性与同一性 壹、诉讼标的之概念 贰、案件之单一性 叁、案件之同一性 肆、批评与检讨第九章 强制处分总论 壹、强制处分之定位 贰、强制处分之主体 叁、强制处分之对象 肆、强制处分之限制 伍、强制处分之同意 陆、强制处分之监督第十章 羁押及其他强制处分 壹、传唤与通知 贰、拘提与逮捕 叁、羁押 肆、搜索与扣押 伍、盘查及其相关处分 陆、新型态之强制处分 柒、鉴定留置与身体检查处分第十一章 证据总论 壹、证据法之基本原则 贰、证据法之基本概念 叁、法定之证据方法 肆、证据之保全?第十二章 证据禁止法则 壹、证据禁止导论 贰、证据禁止之内涵及类型 叁、证据使用禁止之功能 肆、证据使用禁止之理论 伍、证据使用禁止之放射效力 陆、台湾实务之发展第十三章 裁判 壹、裁判之意义 贰、裁判之种类 叁、裁判之成立与生效 肆、裁判之确定力 伍、无效之判决法条索引关键字索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从2002年到2003年,两年之内台湾刑事诉讼法历经实施以来最为迅速且剧烈的蜕变,连续两次修法共变动了百余条的条文,并解构原来本法之架构基础。 为了因应以上的变革,本书第三版大幅改写,除了更正旧版文字误写之处外,亦从头更新内文、案例、统计、文献及裁判。首先,内文部分,上册增修者除法院调查范围(→2.4)及其相关部分外,主要还包括:被告/犯罪嫌疑人(→5)、临检盘查(→10.5)、鉴定留置与身体检查(→10.7)、传闻法则(→11.2.5)、共同被告(→11.3.1)、证据保全(→11.4)及证据禁止(→12.1)等;下册主要的增修范围,包括缓起诉制(→16.3)、交付审判制(→16.7)、起诉审查制(→17.2)、自诉(→18)、审判(→19∶含准备程序、审理顺序及法庭诘问)、简式审判(→20.7)及其他相关部分。但因涉及之问题过于庞杂,本书有意识地删减篇幅,仅略述其梗概而已,细节说明则以文献指引取代。 至于最新实务见解与统计资料,本版亦选择性收录、更新。本书选录至2003年中之“最高法院”最新裁判,标准同前,仍为日期越新的、越有实质内容的裁判优先选录。实务统计资料亦更新至2003年中已公布之数据。总计,本版新增页数控制在百页左右,大大小小的新修正之处,则不下数百余处,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尽管如此,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缺漏部分尚请读者见谅。 这本书的问世及三版的完成,要感谢的人太多。首先,刑事程序法研讨会全体成员持续提供给本书的内涵及视野,笔者铭感肺腑。再者,本版关于传闻法则的见解。悉经斯坦福大学博士吴巡龙的指教,在此一并致谢。其次,关于台湾单一性同一性问题何以如此独树一格,笔者是经王泰升教授指出其法制史的渊源之后,才恍然大悟,除特予致谢外,本版并新增注释(第8章注7)指引相关文献。此外,第10章之【案例10-5】及注54,本来由于搜索扣押修法已经大势底定而预计删除,但为感谢王兆鹏教授的指教,故本版仍暂予保留并新增相关文献及不同见解的指引,详细说明请参阅拙著下次改版的《搜索扣押注释书》。在内文校订及增修意见方面,感谢王士帆、李瑞敏及崔云飞三位研究生的鼎力协助,其中,王士帆还详予校对相关新旧实务见解,为本书读者提供详尽的实务资讯。由于众人之助,本版得以避免许多疏失,笔者感念在心!至于相关出版事宜,要特别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协助。 最后,虽然本书新版是旧版累积、蜕变而来,但依照出版惯例,仅刊载初版及最新版序言。其他各版序言的增修说明及感谢,仍请读者自行对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