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新娘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页数:295  译者:何道宽  
Tag标签:无  

前言

麦克卢汉不但是电子时代的先知先觉,而且是大众文化的先知先觉。半个世纪之前,他研究大众文化的第一部专著《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以下简称《机器新娘》)不仅受到冷遇,而且差一点胎死腹中,出版社举棋不定,整整给他拖了6年!他的研究仿佛是来得太早了。麦克卢汉给世人留下的著作十余种,最著名的代表作有3部:《机器新娘》,讲工业人和广告;《谷登堡星汉璀璨》,讲印刷人;《理解媒介》,讲电子人。他批判工业人,悲叹印刷人,赞美电子人。诚然,他的世界声誉在1964年出版《理解媒介》之后才迅速崛起;但是早在50年代,他就已经在北美大陆广为人知了。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沧桑,《机器新娘》这本书还有价值吗?回答是肯定的。电子时代虽已来临,工业世界并未死亡,工业时代闪耀的广告明星还在每日每时轰炸我们,大众文化的滚滚洪流巨浪排空,有可能淹没我们。如果不想被摧毁、被淹没,不想成为可怜的猎物,我们还要研究它们、理解它们、利用它们。

内容概要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非凡的感知能力将他推上了国际舞台,使他成为信息时代的先知。《机器新娘》是最早研究广告的学术专著,初版于1951年。有了这本书,麦克卢汉的现代大众传播最杰出、最风趣批评家的地位,就确立下来了。

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20世纪的思想巨人。他一生勤于学问,拿了百个学位,写了十余种书 ,留下几百万珍贵的文字,代表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谷登堡星汉璀璨》等。他一生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从工科转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成为多伦多传播学派的旗手和主帅。他提出的“技术媒介决定论”、“地球村”等理论,给人文学科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思想现在仍然对若干学科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媒介研究、现代艺术和符号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书籍目录

麦克卢汉自序50周年版序第1篇 报纸头版第2篇 新闻嗅觉第3篇 跳芭蕾舞的卢斯第4篇 革命无恙第5篇 深深的抚慰第6篇 木偶麦卡锡第7篇 豪华饭店里的圣贤第8篇 听节目的自由第9篇 时尚的书第10篇 与杰斐逊把酒共欢第11篇 犯罪无益第12篇 技艺第13篇 行政能力第14篇 走向失败第15篇 明白如话第16篇 伟大的书第17篇 盖洛普民意测验第18篇 市场研究第19篇 艾米丽·波斯特的礼仪第20篇 男女合校第21篇 贫穷的富人第22篇 杰出男人第23篇 讨人喜欢第24篇 小阿布纳第25篇  孤儿安妮第26篇 抚养父亲第27篇 金发焊妇第28篇 无畏的眼神第29篇 全身光鲜第30篇 仰视儿子第31篇 吸引眼球第32篇 镜中女第33篇 丈夫的选择第34篇 使情绪波动的魔力第35篇 淹死的人第36篇 实验室的声音第37篇 爱神装配线第38篇 机器新娘第39篇 超人第40篇 人猿泰山第41篇 作为静物照的尸体第42篇 从达芬奇到福尔摩斯第43篇 在家的第一顿早餐第44篇 理解美国第45篇 自由——美国风格第46篇 可乐与美女……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两篇新闻嗅觉与《纽约时报》不同,赫斯特集团报纸的标题想把当日新闻组成一出富有个人色彩的戏剧,其基调是《吉姆。法利的故事》。《纽约时报》宣称报道“一切适合印刷的新闻”。《美国日志》自吹是“一张为美国人民办的美国报纸”。仔细一看,这两种说法都怪诞难解。《美国日志》的自吹也许还隐含另一层意思,美国就是世界。请注意这样一些新闻:“士兵的最后愿望被剥夺”,“一个眼神使伙伴失去判断力”。罗斯福说:“我们要让他们感到烟熏火燎(改组最高法院)。”当这些新闻上第一版,当一般的新闻与罗斯福的讲话排印在一起并得到同等的篇幅时,它们提供的是一种X光似的戏剧,映照出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激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际政治风云也成了个人情感的镜子。喜爱、仇恨、欺骗、雄心、失望等等,都成了经久不衰的伴音,始终伴随着风云变幻的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与此同时,我们看见这样一个悖论:一家很大的报纸面对巨人和怪物,却像是一个勇敢的小人物。每一天,这家报纸都在警告或宣称拯救我们,使我们不至于被大的利益集团吞没,这些集团企图颠覆普通人的利益。巨人稀少的时候,就必须虚构一些巨人。这就是佩格勒的功能之一:寻找巨人并杀死巨人。这类报纸把自己打扮成杀死巨人的杰克,它们给一般读者的印象是能够通天,可是私下里它们却认为公众是傻瓜,巴纳姆心目中那样的傻瓜。

后记

我对麦克卢汉的介绍和评价,在以前的5部译作的序跋中已经有过比较详细的说明。请参考《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数字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和《麦克卢汉书简》。除此之外,另有两点需要说明。1.从现在起,我们介绍麦克卢汉的著作进入两个系列。一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另一个是“麦克卢汉研究系列”。请读者关注。2.与麦克卢汉的其他著作一样,《机器新娘》原文没有一条注释,为了给读者扫除阻碍,译者做了300余条脚注,希望我们的尺度把握得不过不及。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超前的书,它是最早研究广告的学术专著。这是一本创新的书,它形式新颖,语言俏皮,图文并茂。这是一本隽永的书,它常读常新,回味无穷。这是一本经典之作,透露出深刻的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文字幽默,态度严肃,调侃而不古板,戏谑而不僵硬。  ——何道宽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机器新娘》评估了大众媒介文化和流行艺术对人的影响,麦克卢汉从狂轰滥炸的媒介中抽取数以百计的实物,进行分析说明,经过15年的磨砺,终于使该书得以问世。《机器新娘》能够帮助人们确认并理解塑造自己生活的力量。  ——菲利普·B·梅格斯弗吉尼亚 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机器新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7条)

 
 

  •   看这本书没有像论人的延伸那本书一样细,可以说读得比较粗,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像是论人的延伸的前奏,看完论人的延伸再配合看这本书,你会理解很快,同样,如果你看懂了论人的延伸,那么这本书就不再适宜当做了解麦克卢汉思想的著作,这本书更适合当做理解麦克卢汉思想的实例解读本。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警示意义在当代仍有其作用,如果我国社会评议人员可以的话可以按照如此模式撰写我国当代媒介如何使人庸俗的实例书。
  •   麦克卢汉的书,晦涩
  •   麦克卢汉,没的说!
  •   麦克卢汉的著作,值得一读。
  •   许多人已经是机器.
  •   广告学教材应该改成这本才对。
  •   可以获得对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反思的一些新视角!
  •   很不错的一本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并且语言幽默。唯一不足的是里面的典故比较多,因此在部分章节的理解上颇有些费解
  •   对这个时代而言,依然值得看!
  •   房间号写错了 送同事那了 她说要我请吃饭才行。。。
  •   丢了图书馆的书,买来给图书馆赔的,很不错~~
  •   人民大学出版的书确实是不错。。。。。
  •   还可以哦,看看增长些见识,物流快。
  •   不错,,,值得传媒人士看看》。。
  •   不错好看,很深刻
  •   还没看,包装好着呢。
  •   非常经典的著作,值得一读
  •   看完了这本麦克卢汉的经典之作,可能被麦氏用的象征派诗歌的“并置”,报纸的“拼合”,“马赛克”的拼图,侦探小说的倒叙,电影的蒙太奇,电视的闪回,修辞的暗喻,讥诮的双观吓到,五十多篇文章中让初读者很难明白麦氏到底讲的是什么。
    本书以大众文化的研究和批判为突破口,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广告。在麦克卢汉看来,效果良好的广告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是干扰读者的注意力,使之看不到广告所预设的前提的重要性,二是悄悄地与其他层次的体验融合在一起,将别人的美好感受,巧妙地嫁接成消费者的感受。在这个意义上,广告是玩世不恭、蛊惑人心和阿谀奉承的最高形式。
    《机器新娘》共用过59篇针对具体个案的文章,每一篇都针对一个当时常见于重要媒体的广告进行嬉笑怒骂式的批评,充满智慧与狡谲。批评西方现代世界的广告文化,其实也就触及到现当代西方的文化灵魂。麦克卢汉这些对当代媒体文化的批判,也正好从侧面反映媒体在当代生活的无处不在。不管这是一种福音,还是一种灾难,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改变,也无人能拒绝。人创造文明的同时,也被文明摆布和左右着。而文明对人的左右,其重要工具就是传媒。
    不可辩驳,《机器新娘》一书开启一个一个时代,而麦克卢汉则拓宽了我们的世界,如果说社会科学家提出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投机的冒险行为,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社会假说能否被验证,那么无疑麦克卢汉是及其成功的。
  •   何道宽译本,比较厉害!麦克卢汉,更没的讲!
  •   自己就好像身在套子里的人一样,突然有一天别人跟你说,你该出来透透气,否则变成了一具活死尸,供别人杂耍的活死尸;剖开工业的本质,充斥着鄙夷,肮脏,诱拐,自己却自娱自乐
  •   虽然是老书,但现在看很多说法还是经典
  •   听一个学妹介绍的,拿到书浏览了一下,觉得不错,准备好好读一下
  •   国外民俗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读来启发不少。
  •   看的有些费劲,难懂!
  •   很深奥,很精辟,很值得细细阅读!
  •   在阅读的时候感觉翻译不是十分流畅。
  •   这不是麦大师最著名的作品,我也是冲着书的名字去的。不过里面的语言真的是天马行空,讲的都是美国5、60年代的广告~总之我完全看不出大师在讲什么~~~
  •   传播学推荐的专业书,还在看,纸质不错
  •   这个反馈实在不知道应当写在包装反馈里还是写在这里,书应该是正版,内容很好,但是背面书脊的下角感觉被一把锋利的刀砍过一样,华丽丽的变成了多边形,不影响阅读,但是影响阅读和收藏的心情,最近忙,没空办理换退换了,反正挺闹心的。
  •   不错的一本书,适合细细研读,质量很好
  •   个人认为,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涩,译者的文笔似乎也不太好。书中涉及到太多美国的文化现象,即便有注释,也融入不到那个氛围中去。但我坚信,这本书是好书。只不过,要慢慢嚼才能嚼出点滋味来。
  •   书里面有破损和污渍,要小心!
  •   说麦克卢汉是先知真是一点都不为过。他对传媒的理解非常有前瞻性。适合慢慢看,细细体会。这本书只是提出问题,并没有解答,但答案要靠以后许多人去探索了。
  •   书质量很好,还没来得及看,应该是经典作品
  •   大师的这本书很难看明白,反复咀嚼才能出味道
  •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其他的几本
  •   图书品相有些遗憾
  •   机器新娘,代购,
  •   文字很有趣很22世纪
  •   未读,先收
  •     “只有拉开距离去进行观察,我们才能够听见理性的声音。”
      麦克卢汉先生,您真是让我看的凌乱了。这么隐蔽,让我扒不开看不清,只有淡淡的光影在周围飘荡。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拥有您说的那种“独具慧眼的东洞察力”?看清楚那些事物背后的支撑和纠缠。
  •     以前总是听说麦克卢汉的传奇,原本以为他的书会很晦涩难懂,极为抽象,但看过这本之后,完全改观了,发现不能是听说,真的要亲自读读才能体会他是多么天才。他旁征博引,诙谐幽默,讽刺调侃,且不乏学术的严谨,非常喜欢他的风格。本书主要是对报刊、广告、漫画等的评论,麦对待这些事物的思维与角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狠狠的讽刺了广告主们,警醒了愚昧的消费者,他犀利的批评与露骨的比喻可能是当时商人们不愿出版他的理由吧。
  •      昨天在《机器新娘》中看到这么一段:
       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传授超然的态度,不培养衡量人的目标的能力,它奴性十足,脱离实际。其原因是,如果它培养头脑发达、人格独立的学生,它输送的人就是市场不需求的人。…简而言之,强有力的经济不能容忍尾大不掉、失去中央控制的力量。它不能容忍个体人难以预测的思想和行动。
       话说我现在这段日子正在找工作,看到这段话严重认同,深深感到工业时代人的个性被严重异化,每个人仿佛是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一个机器手,被迫不断重复同一道工序。然后我又想到了《摩登时代》,想到《雇工时代》,不禁对社会感到深深悲哀。化用一句鲁迅的话:现代社会就两种人,一种是想做机器而不得的人,另一种是暂时做稳了机器的人。
       然后巧的是今天有个企业过来宣讲,然后我华丽丽地去投了简历。面试的时候对方问我对宣讲会有什么感想,于是乎我很自然的满脑子反动思想:工业化对人的异化,鼓动性演讲剥夺人的思想。结果自然是悲剧了,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说。只能“呃,呃,这个,那个”,算是一次打酱油经验,以后得有准备。
      
  •     读这者本书的时候还在上大学,当时很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有意思。读了整整三个月,读完了59篇文章,有些费劲。因为阅读感受就是,每一句都读得懂,每一段都能深刻体会很有共鸣,但是每次看完就不知道整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太无助。
      水向星座的麦克卢汉,有些跳跃,有些让人追不上。一本书,果然反映一种性格。
  •     小笔记:
      
      “我们要深入到人与社会的特性中去发现一个世界秩序的轮廓,否则我们就只能像洪水中漂浮的垃圾,在短命的时尚和昙花一现的思想中难逃灭顶之灾。”
      
      “改变人情绪的魔力,不是在任何机械装置里。唯有用批判的视野,才能够减轻机械装置的自动作用,不让它畅行无阻。”
      
      “乔治奥威尔《1984》之类的书之所以误导读者,那是因为它们把目前业已存在的情况投射到将来。他们干扰人的注意力,使人们看不见目前的现实。同理,说安东尼斯坦顿的《科学是头奶牛》之类的书骗人,因为他们提供的是娱乐而不是洞见。于是,它们把科学的责任记到了社会的账本上。《生活》杂志认为推广这本书很合适,原因就在这里。”(这个评价太毒辣了。)
      
      “……诸如此类的广告不仅表现了性与人的分离,表现了性与人体这个统一体的分离——而且广告还鼓励这样的趋势。这种惹眼但并非特别色情的魅力是广告赋予的,这就是一种自恋麻木性。服装店模特清冷、夸张的早做姿态暗示的,是激烈竞争的展示活动,而不是自如的性感表演。外表了不起的女郎的猫步和体态好像在说,她把自己看成是精致的物体,而不是觉得自己像一个人。”
      
      “到了工业时代,开机器的人就更加像他们开的机器了。”
      
      “既然从众是成功的标志和报偿,那就千方百计向别人看齐吧。”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事实:教育既是社会升迁的机器或社会流动的动力,又是一套很粗糙的设备,其‘产品’常常思想狭隘,有时甚至是不可救药。学生之所以接受教育,唯一的理由是教育能够把他们与经济和官僚体制更加有效地联系起来;可是他们最美好的年华与能力变成了自我奴役的手段。他们抓住教育机会的目的,是希望和别人一样有财力。”
      
      P.S.
      出版信息被图书馆的标贴贴住了。这个版出现了一个低级失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1877)……
      
  •       《机器新娘》,很难相信这是一本三十年前写就的书。这是一本写什么的书?答案有些为难。封面把它归类于新闻传播学,在我看来,准确点的说法应是广告批评学(没有这个词?那就算作是我自创的吧)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不会给你太大的压力。首先,从物理学的角度上看,此书较薄,不难看完。其次,从逻辑学的角度上看,虽然着者是外国人,带来学语言上的代沟,但经由译者一番磨合后,代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沟通。
        再次,虽然这是一本学术着作,但是以短篇的形式完成的。篇章之间关系的微弱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你哪篇看不下去,大可跳过,不必硬着头皮啃。知难而退,无伤也!
        毕竟是老外的作品,隔膜总会有的。书中的案例,全数取自异域,加上年代久远,想读透,免不了要费一些精力。
  •     大一时借了 看了几页 还了
      大三又借了 盯着第一篇第二页两小时 为什么就是读不下去啊。。。
  •   同感 个性的思想和知识在现实面前都用不上
  •   麦克卢汉没有交给我们不屈从所谓的现实,我们该如何生存?
  •   亲,这是60年前的书。
  •   “他在多伦多大学开始教授传播及文化课程,1951年他发表了第一篇重要专论《机器新娘》(The Mechanical Bride)”
    是我弄错了,亲,不好意思哦~
  •   这本书倒是挺吸引我的,我也是大学从图书馆借来看的。现在想重温一遍,之前看得太粗心了
  •   确实可以成为 信息社会的先知
  •   诶…正在艰难地看,也不是完全不懂,但又似是而非…
  •   传播学理解起来就很抽象,我也是
  •   还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看不见摸不着,太抽象了
  •   麦克卢汉的特点就是这,你读不下去很可能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毫无主题,但其实是,你能看懂的地方,他都说到了点子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