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杨开峰等译  页数:192  字数:139000  译者:杨开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无论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哈佛商业评论》首先发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充满智慧和创见,代表了国际上知识管理研究的最高水平,一定能迅速把你带入一个崭新领域的最前沿。    本书收录的论文都曾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作者都是当今最负盛名的管理学家,基本上代表了国际上知识管理研究的最高水平。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推动,知识管理才得以异军突起、始领风骚。

书籍目录

1.新型组织的出现     彼得·F.德鲁克2.知识创新型企业     野中郁次郎3.建立学习型组织     戴维·A·加文4.教聪明入学会学习     克里斯·阿吉里斯5.充分发挥公司的潜力     多萝西·罗纳德 苏姗·斯特劳斯6.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     阿特·克莱那 乔治·罗斯7.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动     约翰·西利·布朗8.优中取胜:专业智能的管理     詹姆斯·布莱恩·奎恩 菲利普·安德森 悉尼·芬克尔斯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自1984年中国公司元年至今,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公司化进程后,在中国,无论是什么样规模的,什么样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在潜移默化的探索着、实行着西方舶来现代企业管理。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呢?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什么呢?曾经我对这个问题也是含糊不清,但最近刚刚读完的一本书给我了答案,那便是建立学习型团队。这本书的名字是《知识管理》。这本书是哈佛商业评论的译丛,书中收录了8篇关于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经典名家论文。在看过之后,深受影响。首先,我并不能完全的理解书中的某些观点,原因在于其学术性的色彩过于浓重,某些术语我只能从上下文语境中猜得;再有就是本是外文编译,译者可能是出于对原作的尊重,或者其他不可抗力无法将其完全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汉语,导致阅读吃力。但这都是局限在小部分理论上,大部分理论在我读完此书后都能基本理解。建立知识型团队是一个企业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首要步骤。原因在于,现在企业中,竞争已经成为首要需要面对的危机。而竞争的产生来源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产品落后;其二是制度落后。然而产品的落后抛开客观因素诸如研发团队的水平问题,更多的是研发团队的思想上的主观问题。这样产品落后又转回到制度落后的范畴上来了。制度落后就是企业的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后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团队中每个个体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最终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就产生了知识,这种知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了,是具有实战意义的知识,他不同于书本上的硬性规则,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实践经验。产生知识并不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全部,还差一步,那就是将产生的知识传播、共享到整个团队,这样整个团队的解决问题能力、抗击打能力提高了,面对竞争的时就有了更深厚的资本。产生这样有益循环的企业就是学习型企业。在《知识管理》一书中,每位学者都对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方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诸如,建立交响乐团类型的企业;建立历史文献;建立内部竞争机制等等方法。但无论怎样的方法,都是需要现代企业能够成为不断进步,居安思危的“谦虚”企业。至于具体方法,还需要管理者在实际情况下“临场发挥”,但无论管理者怎样发挥,不变的原则是让企业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找到新的立足点。这是不容置疑的。http://blog.sina.com.cn/yougusiwei
  •   大师们的杰作,从事管理的人应该拜读
  •   春节期间看了蔡东藩等著的《民国演义》,其中夹杂批注说中国人往往只有5分钟的热度。就知识经济事情来看,确实是啊!
    1997年左右吧,朝野上下都喧嚣着“知识经济”的声音,可是,没多久就是“笑渐不闻声渐悄”,进入2000年后,已经很少听到这个词了。
    然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不在这波经济革命中迎头赶上,就算今天GDP超过了美国,也最终是要重蹈清朝中后期没有踏上工业革命步伐的覆辙的。
    老大很着急啊,前些天讲了一通话,用了50多个“加快”,来催促要转变发展经济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我认为“,加快”的方向是什么?就是知识经济。可大哥他不这么提!)但是,他老人家不知道,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变对官员的激励机制,讲10000个“加快”也不顶用也。
  •   翻译的很好,写得也通俗易懂。
  •   开启民智的文章集合。哈佛商业评论本来就承担这样的任务。这本书与其说从理论高度阐述知识管理,或者说从时间角度谈操作。倒不如说介绍了国外学者前沿对知识管理的见解和定位,知识管理的范围和意义。了解学问大家的思想,可以看此书。
  •   这本书将国外众多学者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管理或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新概念进行的著名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尽管未将所有成果收纳于此,但书中的相关论文据对是经典,对于研究这一领域课题的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不妨购买一本阅读一番!
  •   不错,不过还是有点难懂!
  •   提升眼界,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     最近对知识管理比较感兴趣,先读了《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其实也看了《知识管理精要-知识型客户关系管理》,但后本书主要写互联网,其中很多marketing的观点很新颖,自己硬是没坚持看完。
       《知识管理-哈佛商业评论译丛》里的文章几乎都发表于八九十年代,所谓“年代久远”,其中很多学习型组织、知识创新企业现在提到的很多,以前却是很新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远见啊~
      
       其中很多东西对个人思考还是很有启发作用的。比如我印象深刻的是高层管理者是“伞形概念”,即用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语言给出答的概念,表达看似相差很远的活动和业务间的共同点,从而将他们炼成一个和谐的整理。特别是里面在“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学习型历史文献。通过质性研究,对当时情况的挖掘和再现,这是一种比案例研究更有效的方法。在MBA教学和企业大学中可以做为一种新的案例教学模式。
      
       而且在学习型组织中,学到了减半曲线这种评估的工具,以前自己还没听说过~ 总之,确实领悟了一些新的东西。
      
  •     两个月前看完这本书,即准备动笔写一篇书评,纪念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彼得*F*德鲁克的《新型组织的出现》发表二十周年。
      是啊,伟大的预言家对于这个时代的洞察力不能不让人惊叹!这篇文章开头就说:“20年后的典型大企业,其管理层级将不及今天的一半,管理人员也不及今天的三分之一...”
      虽然“知识管理”一词要到近十年之后才被提出来,但德鲁克已经预言“雇佣队伍从体力员工和文案员工迅速转向‘知识型员工’”,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采用”,以及专业队伍与管理的分离。
      本书虽然不够系统,但收录的8篇论文堪称篇篇经典。作为教科书可能无法构建一个对于“知识管理”的全面知识体系,但可以让人们清醒地看到,知识管理远不是现在这样被扭曲的脑力体操或者玄学,完全可以是基于事实和分析的、来自与实践的、琐碎中充满睿智的、活生生的科学。
  •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虽然时代有点久了,但是,并不过时。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篇章短,并且相对独立,从各个侧面,阐述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名家们的合集,读起来很有启发。
  •     虽然这本书算是有些年头了(手里这本是2000年版的,从当当买的,看样子已经在仓库里积压了很久,灰尘满面),但仍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现在国内知识管理的书也不少了,但大部分是系统地讲解知识管理(其中不少书的内容其实是相同或者说类似的)的方方面面,看上去很显全面,但就思想深度和指导意义,却未必令人满意。
      这本书是收录多位作者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又都是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普遍简洁,精悍,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当然这和译者也有一定关系。好的翻译其实是再造。象前面所说的书藉,其实很多也是套用国外作者的理论甚至原文吧?所以虽然是中国人写的,但竟然仍感觉晦涩。
      书,还是需要比较的。
  •   可不可以给推荐一下比较好的系统的讲知识管理的书呢?
  •   详见我的“知识管理”豆列: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84831/
  •   10年出版的,很多内容并不过时。书中的大师指出一个方向,做不做不到,还得靠自己不懈地努力的实践与探索。德鲁克说过,在知识领域没有知识之王的说法,所有领域的知识都是有用的。
  •   有些有用的经济类的书其实也适用生活的。相反,艺术一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