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1944 字数:1563000 译者:董秋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包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
书籍目录
第一册 开头几章的注释 大事年表 章目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参考地图 一八零五年战役略图 奥斯特里齐 第二册 大事年表 章目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参考地图 一八零七年战役略图第三册 大事年表 章目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参考地图 波罗狄诺 莫斯科第四册 大事年表 章目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一个总结 第二个总结译后译
章节摘录
书摘 “喝呀,你一定得把它喝光,”阿钠托尔说着把最后一杯递给彼尔“否则我不放你走!” “不,我不喝啦!”彼尔说道,推开阿纳托尔,走向窗口去。 朵罗豪夫正握住那个英国人的手,特意对阿纳托尔和彼尔把打赌的条件一清二楚地又说一遍。 朵罗豪夫生有中等身材,卷头发,浅蓝眼睛。他大约有二十五岁。正如一般步兵军官,他不留胡子,因此他的嘴(他脸上最令人注意的部分)清楚可见。嘴的线条弯得惊人的秀美。上唇的中部形成一个锋锐的楔子,紧闭在坚定的下唇上,两个嘴角周围经常浮露着两个类似笑靥的东西;这一点,加上他那果决的、傲慢的、聪明的眼神,产生了使人不能不注意他的脸的一种效果。朵罗豪夫是一个既少资产、又无奥援的人。不过,虽然阿纳托尔用掉成万的卢布,朵罗豪夫跟他同住,所保持的地位使得凡认识他们的人,连阿纳托尔自己也在内,都尊敬他过于尊敬阿纳托尔。朵罗豪夫通晓各种赌博,也几乎常赢。他无论喝多少,永远不失去他那清醒的头脑。库拉金和朵罗豪夫在当时双双驰名于彼得堡的浪子和无赖中间。 一瓶甜酒拿来了。窗框子使人无法坐在窗外的斜坡上,两个跟班用力把它拆下来。那两个跟班显然被周围那些少爷的指挥和吵闹弄得手忙脚乱、糊里糊涂了。 阿纳托尔趾高气扬地走到窗子前。他想要打破一件东西。他推开那两个跟班,自已来拉窗框子,但是拉不动。他打破一块玻璃。 “你来试一试吧,大力士。”他转向彼尔说道。 彼尔捉住横梁,往外一拉,喀嚓一声把那个橡木框子扭下来。 “干脆拿下来吧,否则他们会以为我去扶了。”朵罗豪夫说道。 “是英国人说大话吧……是不是?好不好?”阿纳托尔说道。 “好极了。”彼尔一面说,一面看朵罗豪夫,后者手里拿着一瓶甜酒走近窗口,从那里可以看见天空的亮光,晚霞和晓光交融起来。 朵罗豪夫手里依旧拿着那瓶甜酒跳上窗台。 “听清楚!”他站在那里,对房里的人们叫道。大家都不出声 “我赌五十块金币①,”——他用法国话说道,使那个英国人可以听懂,不过他说得不大好——“我赌五十块金币……或者你愿意加到一百块吧?”他对那个英国人补充一句道。 “不要啦,五十’块吧。”英国人回答道。 “好的。五十块金币……我要瓶不离嘴地喝完一整瓶甜酒,坐在窗子外的这地方。”(他俯下去指了指窗外的斜坡),“不扶任何东西。对不对?” “很对。”英国人说道。 阿纳托尔转向那个英国人,揪住他的外衣上的一个纽扣,向下看他——一那个英国人矮——开始用英国话把打赌的条件又对他说一遍。 “等一下!”朵罗豪夫一面叫,一面用瓶子敲窗台,以唤起大家的注意。“等一下,库拉金。听清楚!假如随便哪一个能照样做,我一定给他一百块金币。你懂吧?” 英国人点了点头,但是不做是否有意接受这次新挑战的表示。阿纳托尔不肯放过他,虽然他不断地点头表示他全懂了,阿纳托尔依旧把朵罗豪夫的话翻译成英国话。一个瘦弱的小伙子,警卫骠骑军官,那一晚上输过钱,爬上窗台,探出身子,向下看。 “*!*!*!”他从窗口向下看着入行路上的石头低声叫道。 “打住!”朵罗豪夫吆喝道,把他从窗口推开。那个小伙子笨手笨脚地向后跳进室内,被他的马刺绊得前仰后合。 朵罗豪夫把瓶子放在窗台上容易拿到的地方,然后仔细地缓缓地爬过窗口,把两条腿伸下去。他手扶着窗子的两侧,坐稳了,放下两只手,向右移一点,再向左移一点,然后拿起瓶子。虽然已经很亮了,阿纳托尔还是拿来两支蜡烛,放在窗台上。朵罗豪夫那穿着白衬衫的后背、卷发的头,从两边被蜡烛照亮。大家都聚在窗口,那个英国人站在前边。彼尔微笑着站在那里,但是不出声。一个比在场的别人年纪大的人,突然带着恐慌的愤怒的神情挤到前边去,想要抓住朵罗豪夫的衬衫。 “我说,诸位,这是胡闹!会送掉他的性命。”这个比较懂事的人说道。 阿纳托尔拦住他。 “不要碰他!你会惊了他,因而送掉他的性命。呃?……那时怎么办呢?……呃?” 朵罗豪夫转过身来,又用双手扶着来坐稳。 “假如任何人再来打搅,”他说道,他的话一字一句地从他那薄薄的闭得很紧的嘴唇中叶出来,“我一定把他抛下去。好啦!” 他这样说着又转过身子去,放开两手,拿起瓶子,举到嘴边,仰起头来,抬起那只空手来维持平衡。一个俯下身去拾破玻璃的跟班惊得呆在那里,眼睛离不开那个窗口和朵罗豪夫的背脊。阿纳托尔瞪着眼直挺挺地站在那里。那个英国人噘着嘴斜起眼睛来看。那个方才要加以拦阻的人跑到一个角上去,面对着墙躺在一张沙发上。彼尔蒙起脸来,虽然他这时满脸惊恐,却有一丝淡淡的笑容忘记退下去。万籁俱寂。彼尔移开蒙眼的手,朵罗豪夫依旧坐在原先的位置上,不过他的头仰得更后了,一直仰到他的卷发碰到他的衬衫领,那只拿瓶子的手举得越来越高,使劲使得手都颤抖起来。那个瓶子显然可见地空了下去,同进举得越来越高,他的头也就仰得越来越后。 “为什么这么久?”彼尔想道。他觉得已经超过半个钟头。突然间朵罗豪夫的脊骨向后动了一下,他的胳臂也紧张地颤抖;这就足以使他的整个身体滑下去了,因为他坐在倾斜的台坡上。他开始向下滑的时候,他的头和臂,因为用力的缘故,抖得更厉害了。一只手动了一下,好像要抓窗台了,但是并未去碰。彼尔又蒙起眼睛,心里想永远不再揭开了。突然间他觉出周围有一阵骚动。他向上一看:朵罗豪夫正仰着苍白而放光的脸站在窗台上。 “空了!” 他把瓶子抛给英国人,后者灵巧地接住。朵罗豪夫从窗台上跳下来。他喷出强烈的甜酒气。 “干得好!……漂亮!……好一个赌注!……该死啊厂声音从不同的方面发出来。 那个英国人拿出钱袋,开始数钱。朵罗豪夫皱着眉头站在那里,不说什么。彼尔跳上窗台。 “诸位,谁愿意同我打赌?我要照样干!”他突然叫道,“就是没有赌注也可以,好!叫他们拿给我一瓶酒。我一定要干。……拿一瓶酒来!” “让他来干,让他来干。”朵罗豪夫含笑说道。 “还要怎样?你疯了吗?……没有人肯让你干!…嘿,你连在楼梯上都头晕哪!”几个人的声音叫道。 “我一定要喝,让我们来一瓶甜酒!”彼尔喊道,一面带着固执的醉酒的姿态捶桌子,一面准备爬出窗口去。 他们捉住他的两臂;但是他力气很大,凡接触他的人都被踢开去了。 “不,你们那样无论如何也制服不了他。”阿纳托尔说道,“等一下,我可以骗开他。……听清楚!我要同你打赌,不过要在明天;现在我们要去——家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一个将翻译视为“再创作”的思想者 ——董秋斯译文选集》序 凌山 (一) 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文学青年,几乎都做过创作的梦:以手中的笔唤醒民众。但从这里开始,他们却戏剧性地走上别的路,据秋斯回忆,他也有这种经历。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在上海文化界兴起。当时文化界流行一种见解:应该用文艺的形式表现社会运动;要实现这个主张,非有像鲁迅这样杰出的人才不可。因此冯雪峰便动员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时常去鲁迅先生处“唠叨”,希望鲁迅写反映革命斗争的作品。当时秋斯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遂被动员去对先生说:“只要先生肯写,我们有一般朋友,可以替先生搜集材料。”鲁迅的回答大意是,写文艺作品不同写论文,专靠别人供给的材料是不行的。关于劳动阶级的生活,他只知道几十年前绍兴乡间的农民。离开故乡以后,一向在教育界做事,所接触的限于学校里的同事和学生。别的方面知道得很少,不知道所以不能写。鲁迅对创作严肃认真的态度,给秋斯留下深刻印象。秋斯曾借用陶渊明的诗句形容自已当时的个人生活:“本既不丰,又忧病继之”,对许多事不了解.就“自己取消了创作的资格”,转向翻译。当他看到有些人对生活一知半解,却在胡编乱造的时候,觉得自己未必连这样的作品也写不了,但在“内心交战的时候,便想起鲁迅先生‘不知道所以不能写’的话,也想到先生怎样重视翻译,于是就埋头来弄翻译了”。他决心“不管别人怎样看不起翻译和弄翻译的人,我还是要翻译,而且一直翻译到拿不动笔的时候。鲁迅先生最后一件未了的工作,是《死魂灵》的翻译,可以说,他是用翻译工作来结束了他的写作生涯。这件事虽然是偶然的,却增加了我不少的勇气和信心”(《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 视创作为无冕之王,鄙薄翻译和评论是当时文坛的一种倾向。故有一种说法:“搞不了创作的人搞翻译,搞不了翻译的人搞评论。”当年秋斯“自己取消了创作的资格”转向翻译,似印证了这种说法。不过,这与他后来几十年间笔耕不辍的几百万字译文劳作相比,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他遵从鲁迅先生的教诲,保持一个文人应有的自律与自谦吧。其实,秋斯对外国文学给中国新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有非常深刻的体会。1 931年,上海文化界为鲁迅举行五十岁生日庆祝会,秋斯充任鲁迅与美国小说家兼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的翻译,开会前几分钟,大家在院子里闲谈,史女士问秋斯,中国文化人为什么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外国作品,不多从事自己的创作呢?秋斯回答:“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就是在政治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地方要取法先进国家,道理是一样的。”随后秋斯把这一番谈话告诉鲁迅,先生点头道:“政治也是翻译。”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肯定翻译的重要。后来秋斯在《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文中又做说明:一般谈文艺和政治,都把模仿看作最要不得的行为,“诚然,世间没有哪一种名著是模仿得来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过这是论结果,不是论过程”。“落后国家若想追上先进国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才能清算这个模仿阶段,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说,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学时期显然是不可少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