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端到柏拉图

出版时间:2003-9-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泰勒(C.C.W.Taylor)  页数:582  字数:583000  译者:韩东晖,聂敏里,冯俊  
Tag标签:无  

前言

  译后记  往往是几本教科书教育了一代人,或者说几本教科书形成了一代人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观。我们这一代人就是通过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和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等教科书来了解西方哲学的。 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的一些前辈和同仁也编写了一批西方哲学史教材,但是它们的取材范围、断代原则和哲学史观都没有完全脱离上述几本引进教科书的影响。上述几本教科书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过于陈旧,它们分别成书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未能反映20世纪哲学的最新发展,不能适应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20世纪肋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西方世界又出现了一批比较好的多卷本的哲学史著作,例如法国的“七星百科全书” (Encyclopede de la Pleiade)中的三大卷的《哲学史》(Htoire de la Philosophie),该书是上百位专家共同编写的,内容广博,涵盖东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潮流派,但是该书是用法语写咸,国内能直接阅读的人太少。此外,在美国出版了科普斯顿(F.Copleston)的九卷本的《哲学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该书由作者一人写成,尽管他的知识非常广博,文笔很优美,但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全世界、洋洋九大卷的哲学史凭一人之力,总会有遗憾之处。作者作为一位神学家,在材料的取舍、笔墨的浓淡、理论的是非等问题上总会或多或少留下个人的一些痕迹。这两部哲学史的共同的问题是,它们也都只写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未能反映20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哲学发展的最新进展,而且它们都没有被译成汉语,不能被广大的中国学生和读者所阅读。  世界上著名的劳特利奇出版公司出版的《劳特利奇哲学史》是西方世界在走向21世纪时出版的一部代表当今世界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全书共十卷,1993年开始出版,2000年出齐。该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章的作者都是这一领域公认的专家,130多位专家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该书既是一部系统的哲学史,又可以被看作一部专题研究论丛,它涵盖了从公元前8世纪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哲学发展的全部内容,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它既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文化人系统了解西方哲学的工具书。  1994一1995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在经常光顾的BLackwells书店发现了刚刚出版的几卷《劳特利奇哲学史》,就被它深深吸引,萌发了将它译成汉语的愿望。回国后我主动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了此书,得到了李艳辉编辑的回应和鼓励。待2000年《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全部见书后,我们就开始同劳特利奇出版公司洽谈版权,不久就签订了购买版权的合同。于是,我牵头组织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些同事、朋友、学生来翻译这套书,他们译完后由我校译并统稿。我们的原则是翻译以研究为基础,基本上是找对所译部分有研究的学者来译,力求忠实地反映原书的面貌,包括保留原书的页码和全部索引,便于读者查对。原书中每一章后面附有大量的参考书,我们不做翻译,原文照录,其目的也是便于深入研究的读者进一步查询,如果译成了汉语反而给读者查找造成不便。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原书的学术性。  翻译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或者说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即使是很多大翻译家的译作都可以被人们挑出很多错误和疏漏,何况是才疏学浅的我辈呢?译文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恭请各位指正。好在所有严肃的研究者从来就不倚赖翻译本做学问,他们只是把译本作为了解材料的一个导引,希望我们的翻译能够给他们做好这样一个导引。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们兴起盛世修史之风,就我所知,现时学界已有许多编撰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的计划,愿我们的这套译本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本套译著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学术眼光和为购买版权所做的工作,我们也不可能把该套书翻译出来奉献给读者。李艳辉博士、林坚博士、吴楚克博士、徐飞博士等为该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周蔚华总编辑和社里其他领导也为该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该书的翻译出版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支持,赵敦华先生和靳希平先生同意提供一些课题费来支持各卷的翻译组织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译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的翻译分工是:  冯俊——翻译总主编序、作者简介、文献来源、导言、名词解释、主题索引、文献索引、专名索引。  韩东晖——翻译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章。  聂敏里——翻译第一、二、三四章。  程鑫——翻译历史年表。  全书由我校译、统稿,并提供“《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简介”,“《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简介”。  冯俊  2003年3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概要

《劳特利奇哲学史》  第一卷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的哲学,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哲学从类似神话的思维发展成为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已经积极地探讨了许多关于宇宙、精神和人类行为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已经写出了许多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杰作。
  这些章节以时间的顺序呈现了希腊哲学的根本方法和各为思想家的观点。每一章都是由该领域的权威所写,还考察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版的大量关于柏拉图和前柏拉图哲学的著作。所有这些都是以一种浅近的方式写成,既满足了非专业学者的需要,又不失其学术的精确性。论题范围包括从早期希腊崇尚思辨的思维方式和它的文化社会背景到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最后以三章论述柏拉图对哲学所有核心领域的持久贡献结束。
  本书附有历史年表,名词解释和一个广博的参考书目。此卷向我们证明它是对于哲学开端的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综合性的指南。

作者简介

C.C.W.泰勒,牛津大学哲学高级讲师(reader),圣体学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研究员。著有《柏拉图,普罗泰戈拉》(1976),与人共同主编了《人类行为:纪念J.O.乌尔姆逊的哲学论文集》(1988)。目前正在编辑《牛津古代哲学研究》。

书籍目录

总主编序作者简介历史年表文献来源导 言 泰勒(CCTaylor)第一章 城邦及其文化………罗宾·奥斯本   导言   希腊人和东方   赫西俄德和荷马   宗教:仪式、节日和神的形象   政治、制度、法律:文字的结果?   神话:发明、运用   政治和文化帝国主义第二章 伊奥尼亚学派………马尔康姆·肖费尔德(MarcolmSchofield)   泰勒斯和其他哲学家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克塞诺芬尼第三章 赫拉克利特………凯瑟琳·奥斯本(CatherineOsborne)   解释的问题   仪式和诸神   习俗和共同实践   逻各斯   一切皆流   对立面的统一   和谐及对隐晦者的认知   其他人的错误   政治、德性和荣誉   赫拉克利特的风格和语言的意义第四章 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埃利亚学派………爱德华·胡塞(EdwardHu~ey)   毕达哥拉斯和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   巴门尼德   芝诺   费洛劳斯和“被称为华达哥拉斯学派的人们”   麦里梭第五章 恩培多克勒………怀特(MRWright)   导言   元素理论   宇宙论   自然世界   知觉与认知   万物的统一性第六章 阿那克萨戈拉与原子论者………泰勒(CCWTaylor)第七章 智者………派克费德(GBKer~M)第八章 希腊的算术、几何与和声学:从泰勒斯到柏拉图………伊安·缪勒(1anMueller)第九章 苏格拉底与道德哲学的发端………休·H·本逊(HughHBenson)第十章 柏拉图: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第十一章 柏拉图:伦理学与政治学………普莱斯(AWPrice)第十二章 柏拉图:美学与心理学名词解释主题索引文献索引专名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对这个永恒存在的逻各斯,人们无论是在听到之间还是初次听到之时都不领会[axunetoi];因为尽管万物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但人们在经验按照本性划分每一样事物并说明这是如何时所指出的无论是话语还是实践时,却像是初学者。但是它使别的人们想不起他们醒时所做的事,恰如它使他们想不起睡时所做的一样。                   毕达哥拉斯和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    萨摩斯(Samos)人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520年左右迁移到南意大利,并且似乎在克罗顿(Croton)城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那里,他奠定了一个人们分享他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社团。它扩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希腊诸城邦,不仅获得了思想影响而且获得了政治影响。他死后的一段时间,这一原初的社团瓦解了,它的连续性消失了,但此后一批批自命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曾不断地出现。    有关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活动的真实可靠的证据是如此稀少,以致最初的某种怀疑论把毕达哥拉斯按常规看成是一位哲学家,或者一位伊奥尼亚风格的“自然哲学家”。零星的早期记载把毕达哥拉斯描述为主要是一位巫师和奇迹制造者;在理论方面,则是一位具有独断论风格的搜集者和阐述者,而非一位创造者或探究者。显然,一些后来被当作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大约在同一时期就已经在被归于奥菲斯(Orpheus)的神学和宇宙论诗歌中流行了。柏拉图只提到毕达哥拉斯的名字,但在他的一些神话中加入了很可能是真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材料。柏拉图之后,由哲学所激起的对毕达哥拉斯的重构开始出现,在其中他或者被描绘为一个固定学派的首脑,促进了对哲学和数学科学的研究;或者被描绘为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和政治生活的教导者。即便是建立在良好资料的基础上,这些公元前4世纪的叙述(它们本身仅保存在后来的记载中)充其量只是或多或少有些时序错乱的观念构造而已。对于大量后来有关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的叙述仍旧不能给予太多的信赖。    一些公元前5世纪晚期的思想家被称作“毕达哥拉斯学派”  (见以下)这一事实,间接地指明了有哪些理论兴趣在那时曾被归属于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的宇宙论(见以下)和恩培多克勒的诗歌具有一种观念的基质,可以怀疑这些现念在灵感上是属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总之,存在着一个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前、合理而牢固地同毕达哥拉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观念体,它即将以一种有计划的方式在整个世纪发生影响,并且在公元前4世纪,首要地对柏拉图发生影响。这些观念也许可以在“灵魂轮回说”(metempsychosis)和“数学”的标题下集合在一起。    “灵魂轮回说”和自我    “灵魂轮回说”是有关不死的“灵魂”或自我在人或动物或植物体中不断肉身化的学说。汇聚于这一学说,并且或多或少与它紧密相联的,是各种各样的、未必由毕达哥拉斯本人区分清楚的观念。    (1)对这一学说涉及的自我的彻底的再定义,即有关我们人类实际上是什么的一种新的信仰:其内涵是,我们并非像在古希腊传统信仰中那样是有死的存在者,充其量在哈得斯中具有一种影子般的死后生活,相反,我们是真正不死的,我们也许是堕落的神。我们真正的自我曾经一直存在着,并将永远存在着。而且它们曾经失去过但可以恢复的世袭财产,是一种神圣的、天堂般的存在。    (2)与此相联是如下一种信仰:我们并不居住在肉体中,事实上,今生和所有肉身化都是真正的惩罚,或者至多是更新的时期。因此,我们在此根本不应感到快乐。这确实不一定是说肉体内在地是有罪的,或者通常的种种享乐本身是邪恶的。那种极端清教主义的结论也许已经由某些人得出来了,但不是由毕达哥拉斯本人得出的。    (3)毕达哥拉斯把世界看成是在善恶两极之间尖锐而系统性地对立着的。自我的真正作用应当是成为一个道德主体,参与到道德斗争中,并且相应地获得奖赏和惩罚。一种把世界的所有方面同善一恶两极联系在一起的体系化的宇宙二元论,看起来也一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鲜明特征。也许正是这种二元论(至少从心理学上)解释了各种事件循环再现的学说。在假定了一种体系化的善恶二元论的条件下,善一定胜利,但恶不可能被消除。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假定存在着宇宙循环周期:在每一循环的终了,所有的存在物都被“拯救”,并且善取得了胜利,但接着道德堕落从头开始。    (4)还有另一个方面,这就是所有生物间的亲缘性。毕达哥拉斯从人类行为和其他动物间的这一亲缘关系能够推演出什么教训——如果有的话,这是不清楚的。    数学和抽象结构的重要性    毕达哥拉斯的另一个主导思想是数学结构在宇宙中的关键意义。    毕达哥拉斯本人是一位毫无创造的数学家,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表明他曾经证明过任何数学定理(甚至是“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据倒是表明毕达哥拉斯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运用于宇宙的思辨的数字学(numerology)(例如,善恶二元论被比附于奇数偶数二元论,并且也许想由之而被解释,等等)。但从这里,这样一种思想出现了,首先,数学不只是一种有用的实践手段,它揭示事物中的一种数学结构;其次,这一抽象结构也许是解开事物根本性质的关键。正是通过这些思想,毕达哥拉斯成为纯粹数学的助产士,纯粹数学从此以后开始发展,而且实在说来,他是科学理论的整个数学方面的奠基人。    在智者时代,法律与作为价值来源的人性需求之间的对立是广为探讨的问题,所以有人认为,可将其视为整个智者运动典型的乃至规定性的理论。但安提丰尚自然而越律法的理论还包含着一个更深入的概念,这就是每一个个体的利益或好处的概念,它开启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些法律是否实际上极少有益于我们的本性。在这种情形下,自然就可以成为法律的一个规范。我们可以从安提丰的第二篇论著《论和谐》的现存残篇中找到支持这种解释的论据,其中极为清晰地论证了和谐或一致对社会和个人的人格中的意义。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论真理》与《论和谐》中理论的和谐一致是如何可能的。最简单也可能是最正确的答案是,对传统正义和传统社会的攻击,与他对理想中基于“真正”价值和(真正)正义的焕然一新的更好社会的设想是并行不悖的。这一论证可用来支持雅典寡头政治的立场,因此如果智者安提丰实际上就是演说家安提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里无须暗示什么寡头政治的立场,因为这种解释与另一种观点也是相容的,即修正城邦的法律,使之能够与自然和谐一致,这是民主制的功能。    另外两部著作可能与此相关。《论释梦》似乎是在论证,尽管梦可以用来预言,但在首先予以理性的解释之前,是不能直接用来预言未来的。最后必须提到的是那部著作,其标题很吸引人——《论摆脱痛苦的技艺》(The Art of Avoiding Distress)。在后来的希腊著作编纂传统中,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演说家安提丰之作,但如果总是假定有两个安提丰而不只是一个的话,它似乎与智者安提丰更有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知道后者对心理学颇有兴趣。这部著作勾勒了对医生治疗病人的方式的推广。据称,安提丰在柯林斯市场附近的一个房间建立了某种类型的诊所,其作用如同公民的咨询机构,或现代风格的撒马利亚人的服务机构(Samaritan Service)一样。他在门上贴出布告说,他能够通过与陷入痛苦的人讨论而帮助他们,并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找出病痛的原因(DK87 A6)。如果这一记载可靠的话,那就更像智者而不是演说家安提丰了,因为后者不太可能远离雅典进行这样的活动。在斯托拜乌那里(DK87 B57)保存了另一条有关心理治疗兴趣的记录,就是说“疾病是懦弱者的假日,因为他们可以不必走到大干世界中做事了”。    安提丰的其他一些兴趣可以略作说明,至今尚存的包括:讨论时间的本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海水的苦涩与地表的形成,胆汁和其他生理过程的特性,以及通过连续倍增内切规则多边形的边,尝试解决在圆中作正方形的问题(DK87 B26~28,29~32和13)。    表明苏格拉底认为使我们幸福或好运的知识或技艺是关于善恶的知识或技艺。但不思辨的方面则是苏格拉底认为,使我们幸福或好运的知识或技艺即是德性;同样也不是思辨的是,这种知识或技艺并非智者宣称能够传授的知识或技艺。这种知识或技艺并非以论辨法自诩的兄弟俩强词夺理的技艺,高尔吉亚的说服技艺,希庇亚的多才多艺,也不是普罗泰戈拉所认为的那种技艺。对苏格拉底来说,德性是一种技艺——这一点与大众的道德相反——但不是智者们的技艺。    通过思考三角形性,我便处于与作为思想内容的存在者的关系当中。而且,既然在个别的三角形不存在的时候,我能够思考三角形性,那么个别的三角形就不可能是我与之相联系的那种实在,也不可能是我在思考三角形性时意识到的那种实在。因为,当我思考三角形性时,被思考的东西并不随着个别三角形的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感对象永远不能成为思想的对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记往往是几本教科书教育了一代人,或者说几本教科书形成了一代人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观。我们这一代人就是通过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和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等教科书来了解西方哲学的。 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的一些前辈和同仁也编写了一批西方哲学史教材,但是它们的取材范围、断代原则和哲学史观都没有完全脱离上述几本引进教科书的影响。上述几本教科书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过于陈旧,它们分别成书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未能反映20世纪哲学的最新发展,不能适应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20世纪肋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西方世界又出现了一批比较好的多卷本的哲学史著作,例如法国的“七星百科全书”  (Encyclopede de la Pleiade)中的三大卷的《哲学史》(Htoire de la Philosophie),该书是上百位专家共同编写的,内容广博,涵盖东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潮流派,但是该书是用法语写咸,国内能直接阅读的人太少。此外,在美国出版了科普斯顿(F.Copleston)的九卷本的《哲学史》(A History of Philosophy),该书由作者一人写成,尽管他的知识非常广博,文笔很优美,但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全世界、洋洋九大卷的哲学史凭一人之力,总会有遗憾之处。作者作为一位神学家,在材料的取舍、笔墨的浓淡、理论的是非等问题上总会或多或少留下个人的一些痕迹。这两部哲学史的共同的问题是,它们也都只写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未能反映20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哲学发展的最新进展,而且它们都没有被译成汉语,不能被广大的中国学生和读者所阅读。    世界上著名的劳特利奇出版公司出版的《劳特利奇哲学史》是西方世界在走向21世纪时出版的一部代表当今世界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全书共十卷,1993年开始出版,2000年出齐。该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章的作者都是这一领域公认的专家,130多位专家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该书既是一部系统的哲学史,又可以被看作一部专题研究论丛,它涵盖了从公元前8世纪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哲学发展的全部内容,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它既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文化人系统了解西方哲学的工具书。    1994一1995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在经常光顾的BLackwells书店发现了刚刚出版的几卷《劳特利奇哲学史》,就被它深深吸引,萌发了将它译成汉语的愿望。回国后我主动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了此书,得到了李艳辉编辑的回应和鼓励。待2000年《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全部见书后,我们就开始同劳特利奇出版公司洽谈版权,不久就签订了购买版权的合同。于是,我牵头组织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些同事、朋友、学生来翻译这套书,他们译完后由我校译并统稿。我们的原则是翻译以研究为基础,基本上是找对所译部分有研究的学者来译,力求忠实地反映原书的面貌,包括保留原书的页码和全部索引,便于读者查对。原书中每一章后面附有大量的参考书,我们不做翻译,原文照录,其目的也是便于深入研究的读者进一步查询,如果译成了汉语反而给读者查找造成不便。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原书的学术性。    翻译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或者说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即使是很多大翻译家的译作都可以被人们挑出很多错误和疏漏,何况是才疏学浅的我辈呢?译文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恭请各位指正。好在所有严肃的研究者从来就不倚赖翻译本做学问,他们只是把译本作为了解材料的一个导引,希望我们的翻译能够给他们做好这样一个导引。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们兴起盛世修史之风,就我所知,现时学界已有许多编撰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的计划,愿我们的这套译本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本套译著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学术眼光和为购买版权所做的工作,我们也不可能把该套书翻译出来奉献给读者。李艳辉博士、林坚博士、吴楚克博士、徐飞博士等为该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周蔚华总编辑和社里其他领导也为该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该书的翻译出版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支持,赵敦华先生和靳希平先生同意提供一些课题费来支持各卷的翻译组织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译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的翻译分工是:    冯俊——翻译总主编序、作者简介、文献来源、导言、名词解释、主题索引、文献索引、专名索引。    韩东晖——翻译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章。    聂敏里——翻译第一、二、三四章。    程鑫——翻译历史年表。    全书由我校译、统稿,并提供“《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简介”,“《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简介”。                                                                        冯俊                                                        2003年3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编辑推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无疑是哲学命题。人类是如何思考哲学问题的?在关于自身思想的疑惑问题方面,柏拉图以前的哲学家们都保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本书将向您解说从哲学思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哲学家们是怎样思考人类自身和人类命运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开端到柏拉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