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7-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展江,李欣人,李青藜 页数:4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为国内第一部同类教材即将付梓,为它忙碌了一年有余的我们在欣慰和惶恐之际,想对编译本书的目的做一点说明。 首先,本书的出版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同时也是对教育部大力倡导的在高校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要求的积极回应。21世纪之初,中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中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同时也对国内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未来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和专业研究队伍如果不能娴熟地掌握英语这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则必将在竞争中落于人后。而英语的掌握与熟练运用,不仅意味着无障碍的日常会话与交流,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即将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高校学子来说,它更意味着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性极强的科学研究。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直接阅读专业原著,在专业学习中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和研究专业知识。 其次,新闻学与传播学是一门年轻的、以外来文化为主的学科,专业外语课程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与研究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容否认,新闻学与传播学作为西方世界的舶来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术和思想资源不在中国;而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面对浩如烟海的英文文献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日见人多势众的研究队伍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虽在快速发展,但是仍处在“初级阶段”的国内新闻与大众传播事业的研究上。得风气之先的新闻传播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对先进文化的渴求与国内相对闭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现状形成了不小的反差,激励着我们做一点实际的事情。本书当然不能根本改变新闻与传播学术界目前的缺失,但是作 为国内第一部同类教材的事实,就表明了一种态度和趋势,并力争为开阔国内学人眼界起到一点作用。 第三,本书当然不是一本系统的学术作品,但是它的丰富内容和相应的体例安排表明,当代国外学术界在研究视角、方法和领域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新闻与传播“无学”的说法有望成为历史。我们之所以说既欣慰又惶恐,是因为在编撰过程中深感本学科的光明前景和作为学人的任重道远和学识有限。本教材18个单元大致有效涵盖了学科基本部类。三位编撰者各有专攻,形成了小群体优势。我们对其他专业(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已出版的多本专业英语教材进行了研究,吸收了它们在选材、体例安排等方面的优点,同时多有创新,使本书既能作为专业英语教材使用,又能作为一本有价值的专业参考书,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第一手材料。选材由展江、李欣人负责(前后花费了近1年时间,从浩繁的英文文献中精心选取了70余篇文章);体例安排、练习与参考译文由李青藜、展江负责,部分译文出自李欣人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金玺、赵刚之手。 本教材的内容时间跨越数百年,从新闻传播思想的经典文献——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1644)、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论自由》(1859),到当代学者对新闻与大众传播媒介最新动态的描述,涉及了新闻与传播史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重要著述。学科以新闻学和传播学为主,包括与新闻学和传播学相关或交叉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作者在国别上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涵盖了美、英、法、德、加等主要西方国家,其身份与研究领域也不一而足,有新闻与传播领域的顶级学者哈罗德·A·伊尼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威尔伯·施拉姆、马歇尔·麦克卢汉、埃默里父子、埃弗雷特·罗杰斯等,有政治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托马斯·戴伊等,有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罗伯特·默顿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特奥多尔·阿尔多诺等,有英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人物雷蒙德·威廉斯、斯图尔特·霍尔、约翰·斯托里、约翰·菲斯克等,有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有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和德国文化批评家H.M.恩岑斯贝格,也有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等少数政要,意在从多学科的视角来观察新闻与传播事业对近代以来社会的与日俱增的影响和跨学科研究的 优越性。此外,还收录了当代知名新闻工作者撰写的一部分时文。本书力求通过这70余篇文章,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专业领域与相关学科的论述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熟悉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英语的基本词汇、语法、表达方法、句型和部分经典论述与名人名言,为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直接阅读并有效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籍目录
Unit One IntroductionUnit Two BookUnit Three MagazineUnit Four NewspaperUnit Five FilmUnit Six RadioUnit Seven TVUnit Eight InternetUnit nine Education for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Unit ten AdvertisingUnit eleven Public relationsUnit twelve Media economyUnit Thirteen Culture industry and culture studiesUnit Fourteen Process of mass communicationUnit Fifteen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Unit Sixtee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Unit Seventee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controlUnit Eighteen Laws and eth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Appendix AKey to ExercisesAppendix BChinese translationsBibliography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