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许开祯 页数:202 字数:197000
前言
文学不死 文学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越来越困扰我。从十八岁发表作品,一路走来,我写过传统,写过诗,写过散文,也写过畅销作品,到现在,被稀里糊涂戴上一顶“著名官场作家”的帽子。可是对文学的思考,对文学的理解,却远不如青年时代那样清晰。 这不怪我,每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大都活在这种纠结中。人到中年,突然发现,爱上文学其实是一件挺麻烦的事。从事文学创作,更是一件麻烦不断的事。这麻烦,一是源自于心灵。我们的心灵常常游离于我们的肉体之外,心灵对物质世界的感知或妄想,跟肉体对物欲世界的感受常常横起冲突,矛盾不断,以至于我无法作出判断到底该向着哪一方。二是文学与现实的冲突,尤其文学主张与文学实践的冲突。在文学观念横行,文学实践却严重滞后的今天,这种冲突尤为严重。以至于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诘问,现在还有文学吗?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叫文学创作的劳动吗?这种劳动到底有没有价值?价值何在? 有一种声音说,文学已死。在这个娱乐至死或泛娱乐化的年代,任何有精神价值追求的东西,都遭到了碰壁,文学受伤最重。也有一种声音说,文学的边缘化已成铁定事实,网络的出现,现代传媒的发达抢占了文学原有的山头,让文学处于从未有过的尴尬境地。为此太多的作家长吁短叹,或转行,或弃笔,或也加入时尚文化、俗世文化的传播中。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到现在,到底有没有搞清“文学”两个字,有没有搞清文学跟大众的关系。还有,我们过度关注文学外部环境的同时,是否也扪心自问,我们缺少了什么? 坦诚,对文学本有的敬畏和尊重。我觉得,当下所有的中国作家,最缺少的就这两样,包括我。文学是我们内心真实的书写,是自由的表达,是灵魂在挤压与扭曲中的顽强挣扎,是干净!而我们给文学强加的东西太多,文学不但在我们手中变了形,变了味,到现在又多了一样世俗的累赘,就是靠文学换取不该换取的名利。当文学一次次地被拉进名利场,被名利和私欲分割与瓦解的时候,还有文学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文学说穿了就是人学,文学什么时候都脱不开研究人,我说的是研究,而不是教化。当文学被强加上教化的功用后,它就变成了某些人或某些力量的工具,这样的工具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学照样不是精神鸦片,太多的日子里,我们让文学充当了麻醉剂。 文学到底是什么?没人能回答清楚,其实也用不着回答。当我们面对稿纸,想把自己心里的痛心里的乐心里的苦表达出来,倾诉出来,并通过一定方式传播出去的时候,文学就已产生。在我看来,文学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沟通、碰撞,更是自己与自己的交流。是自己内心的舒展与精神的奔流,是人类共有的语言温暖。 从少时开始到现在,在文学这条道上,奔走了大半辈子,写下了一大摞文字,也赢得了读者一定的厚爱。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是愧对文学的。一则,我没有十足的勇气做到坦诚;二来,我的文字到现在仍然不能称得上十分干净。这次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将我认为“合格”的文字精挑细选,凑成四册,结集出版,名为精选集,其实是对自己创作过程的一次总结,一次反思和回望。 人到中年,是该回头望一望的。不管是谁,不管做什么职业,都应该停下脚步,回头反观,看看哪些路走错,哪些步子还歪着拧着,哪些力量还不够坚强,哪些品质还含着杂质,心灵的哪个地方还有污有锈。然后头一甩,继续上路。因为我们的使命还没有结束,我们的人生某种意义上才叫开始。文学也是如此,有反思才有进步,有检讨才有推动。以一颗小学生的心,虔诚地面对文学,是我对文学作出的终生选择。 这次选入精选集的,一是中短篇,这些年陆续写的,有些发在文学期刊上,有些写完,就藏在电脑里,舍不得示人。比如《红床》,比如《古镇1948》,还比如《极端生活》。它们在某一时段,掏空了我,让我经历了一次次的生与死,让我觉得,作家的能力是那么有限,明明遇到你强烈表达的,就是表达不出来,明明遇到你必须钻透的,就是钻不进去。人性是有厚度的,包裹着非常牢实的壳,这是我那个时候的想法。写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在寺院,正在经历一种叫修行的日子。后来从寺院出来,我决定破壳,决定用一种磁铁般的目光,去吸牢生活,吸牢大地。这个时期我写出了《菜子黄了》,写出了一个女性的艰难与挣扎,写出了心里藏了许久的故乡,还有那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我在故乡的油菜花上舞蹈,我在人性的扭曲里呻吟或狂叫。我知道故乡只是一个梦,一个睡一生都不愿醒来的梦。这个梦,其实就是文学追求的极致,故乡不死,作家的生命力就不死,文学也就不死!可惜,所有的作家都是精神上的游子,自故乡来,永远也回不去,这才是文学最大的尴尬与困境。 至于《大兵团》,那是我的另一种尝试,写惯了乡土,突然去触摸军事,触摸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我兴奋不已。我像一匹西北的孤狼,在茫茫狂野上,吼啊吼,终于从烟雾迷漫苍苍茫茫中,为历史拂去了一层厚尘,摸到了那一颗滚烫的心。坚韧、不屈、永不放弃,这是那一代人的灵魂,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记住大西北,记住那一代垦荒人。 这次筛选中,刻意没有将官场小说收录其中。一是官场小说名声不好,读者追捧,主流嗤之以鼻,争议声至今不断。不选它,不是说我看不起它,作家对自己的生活有筛选权,对自己的作品有呵护权。暂时不拿出来,并不等于永远不拿出来。所以忍痛割爱,只是想告诉读者,作家不是被外界定位的,作家永远归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属于自己的文字,当然,也归属于读者。让读者看到我的另一面,读到我的另一面,是出版这套文集的本意。 感谢重庆出版集团,让一个远离了所谓“传统”的作家,再一次回到传统中。传统是根,传统是本,传统才是文学最深最深的魂。 文学不死。 人类的价值不死,精神不死,文学,就永远有栖身之地。 许开祯(手写体) 2012.5.29.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作家许开祯的短篇精品集萃,收录了许开祯自2005年以来完成的《姚先生》《儿子》《唱卷》《红床》等十三篇精品力作。不管是乱世年间的土豪、淘金客,还是和平年代的农民、教师、小公务员,作者都刻画得鲜活饱满,叙述得颇具传奇色彩。在这些故事中,有普通人在利益诱惑面前的软弱,有儿子与后母之间微妙的情感,也有老实人刘成在蜚短流长中的悲剧一生,更有中年夫妻的情感困境和难以割舍的同性之爱……故事虽短,意义深长。
作者简介
许开祯,1966年2月出生在甘肃古浪,1984年参加工作,并开始发表作品,现为甘肃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畅销书《省委班子》、《省委班子3》、《实习书记》、《拿下》、《打黑》等
书籍目录
姚先生
唱卷
打坑
兵荒马乱
红床
风雪夜
忧伤的夏天
夏天有什么在呜叫
黄昏里的池塘
刘成就这样死去
脚印
空气里有什么成分
儿子
章节摘录
姚先生一开始不是F放到我们堡子里的,按规定,他要到公社石碴厂改 造。六子爹找到公社书记,说要把姚先生带回堡子里。公社书记默了半天,不大同意。他说,姓姚的是来接受改造的,不是让他来教书害人的。六子爹 走出办公室,在公社大院转了几个磨磨,突然高举起拳头,喊,打倒姚白玺,打倒走资派!姚白玺就是姚先生,但堡子里不叫他姚白玺,叫他姚先生。姚先生让六子爹用骡子驮进堡子里那天,堡子里集满了人。大家争先恐 后,都想看一看这个上海人长什么样,是不是头上长着角。六子妈仗着自己 是队长女人,挤在最前头。看着看着,六子妈高叫起来,白,白啊,真白。那天姚先生穿一件蓝涤卡中山装,下身是劳动布裤子。六子妈看到的白,是姚先生脖子里露出的衬衫领,还有他的袖口。六子妈一喊,堡子里所有 的眼睛全都集中到姚先生脖子里,天啊,世上还有这样白的领子。堡子里人 经几辈子,谁见过这么干净的白!姚先生脸一红,微微地垂下头,有些不好 意思。这一下,堡子里的女人们全都看清了他的脸。哟嘿,像,真像。六子 妈又喊了。姚先生的脸是我们堡子里看到的第一张城里人的脸,比葱白,比 萝卜嫩。堡子里的女人想了好多东西,都比不出。总之,就一个字,白。边 上的六子爹跟他一比,妈呀,简直就像刚从煤堆里挖出的。六子妈说的像,是说姚先生像先生。其实六子妈也没见过先生,不知道 先生该长什么样,但看了姚先生,六子妈就觉得先生就是姚先生那样,只有 姚先生这样的男人,才配叫先生。你瞧,他站在阳光下,身子微微侧倾,脸 始终对住看他的人,面色温和,露着浅浅的笑。这样的站相堡子里哪个男人 有?就是公社书记,让他一比也给比得没了人样。还甭说他戴着眼镜。一提 眼镜,堡子里又是一阵唏嘘。堡子里也有人戴眼镜,都是先人传下的石头镜,很值钱,两个圆坨坨,拿细铁丝或麻绳绑头上。姚先生不,姚先生戴的是 金边眼镜,很文雅地戴在耳朵上,看上去又清爽又精神。那天姚先生说过一句话,六子爹硬让他说的,他双唇微启,先是露出一 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就那牙齿,已把堡子里迷倒了。等他的话出来,堡子里 的喷喷声就响成了一片。我是来接受改造的,请贫下中农教育我。改造是什么?堡子里的男人女人交头接耳,互相打听这个词。他们懂劳 改,杀了人偷了牛都要抓去劳改,改造就有点不懂。改造就是劳改。六子爹 大声说。你放屁!六子妈突然骂自家男人,这么好个人,凭啥要劳改?我就 是打个比方么。六子爹讪讪的,他也不知道该咋解释。不劳改,不劳改。堡子里的女人互相说。六子爹费了好大劲,才把吵吵 声压制住。他说,姚先生是来给娃们教书的,但上头不让姚先生教书,要让 改造。往后,说教书就是改造。谁要是说漏嘴,让上头抓住把柄,我扣他救 济粮。听清了没?人们全都闭了口,死死地记住了六子爹的话。新开的学校设在刘财主家,刘财主过去剥削过堡子里,土改时枪崩了。院子一直空着,有时放些队上的粮,偶尔也圈一阵子牲口。姚先生一来,它 就成了我们的学校。我们堡子里离公社远,离大队也远,娃们到了十二三,才敢叫翻山越岭去上学。可到了十二三,农活早等在了那,谁还愿意再叫娃 们去念书?所以在姚先生来之前,我们堡子里是没学生的。为安全起见,六子爹派了几个壮劳力,折腾了几天,把刘财主家的院门 改了,由双扇车门改成了单扇小门。这样锁起来就很紧凑,外人是没法打门 缝里看见里面动静的。院墙四周,让会计王二麻拿红窖泥水写了大大的标语,打倒走资派,打倒姚白玺。边上还让村里画棺材的斜爷画了一个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一画出来,就有人找斜爷问,你画的不是姚先生吧?斜爷算是个识书人,会讲古书,会念宝卷。他愤愤的,骂,没长眼睛么,我画的是有角的,姚先生有角么?人们这才知道,斜爷画的不是姚先生,或者说姚先生不是牛鬼蛇神。堡 子里的人都认为牛鬼蛇神长着角,上面就那么宣传,堡子里的人这才没砸斜 爷盛红窖泥水的盆子。很快,刘财主家的两间大书房改成了教室,一间厢房让姚先生住,边上 一间柴房,供他做饭。六子爹问,满意不?姚先生赶忙点头,满意,太满意 了,谢谢您了,队长。六子爹嘿嘿一笑,谢我啥哩,我娃多,你给操心点。我们二十几个娃,天天做贼似的,一个一个往小门里钻。六子爹定了条 规矩,不能排队,不能挤一起进门,怕上头看见。就这样还不放心,让王二 麻站门前放哨,看山道上来了人,王二麻就唱两声,唱啥都行,为的是给里 面报信。我们一听到唱,就快快地藏起书包,抡起拳头,高喊,打倒牛鬼蛇 神,打倒姚白玺。姚先生赶忙从桌底下拿出纸牌子,戴脖子上,低头给我们 认罪。姚先生到堡子里不久,就出了件有趣的事儿。都怪六子妈。自打来了姚 先生,六子妈像是变了个人,突然变得勤奋了。大清早的,她不在屋里睡懒 觉,也不给六子爹做饭,跑去看姚先生。正赶上姚先生刷牙。六子妈看见姚 先生拿根塑料棍,在嘴里捣,捣几下停下,换个方向又捣。六子妈觉得好奇,不明白姚先生捣嘴做啥。躲在墙旮旯里,定了眼神望。姚先生刷完了,嘴 一张,噗一声,吐出一嘴白水。六子妈以为姚先生嘴里有了病,跑过去问,姚先生啊,你嘴咋了?没咋。没咋你咋吐白水?姚先生笑笑,姚先生的笑真 是好看,六子妈最爱看姚先生笑了,一笑就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我这是刷 牙。姚先生说。刷牙就是清洁口腔卫生。见六子妈不明白,姚先生又说。六 子妈这次装懂,她是怕姚先生笑话,揣着一颗乱跳的心回来了。怪不得姚先 生牙那么好看,原来他天天清洁呀。我也要清洁,六子妈这么想。正好六子 爹从公社拿来一包洗衣粉,六子妈憋不住好奇,也学姚先生的样,找根筷子,筷子头上缠点棉花,拿洗衣粉清洁牙齿。白沫是吐出来了,可六子妈几天 吃不下饭,满嘴都是洗衣粉味。P1-3
编辑推荐
底层生活,人心畸变! 何处安放我们卑微的灵魂? 人性中隐匿的荒谬与无奈 我们无法回避…… 同性之爱?不伦之恋?社会禁忌? 她如何克制内心的躁动与欲望? 试衣间的秘密如何毁掉四个人的生活? 且看社会中隐匿的诡异、荒谬与无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