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巫颂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伊朗] 西敏·达内希瓦尔  页数:354  字数:240000  译者:穆宏燕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萨巫颂》一书是重现经典书系的最新作品。本书1969年以波斯文首次出版,是伊朗出版的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即成为伊朗超级畅销书。迄今为止,本书波斯文本至少再版16次,共计售出超过50万册,成为伊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1941年盟军为开辟一条从波斯湾到苏联的运输通道而出兵占领伊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逆来顺受的普通伊朗女性扎丽的觉醒过程,以扎丽的丈夫优素福宁折不弯的精神和行动为衬托,反映了伊朗因盟军的占领而引发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顺从并承受,抑或反抗并死亡?这既是两位主人公面临的两难选择,亦是这个国家的困境。
  书中的故事将伊朗独特的民族性彰显无遗,从而让人们对伊朗国家民族应当何去何从产生深刻思考。因而,本书的出版,对了解伊朗民族独特性的精髓所在,对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西方对伊朗的种种制裁与围剿,伊朗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无裨益。
  ◆萨巫颂: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中有一位勇士,名为萨巫什。他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年轻貌美,受到父王之妃苏达贝的百般挑逗,但却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告萨巫什调戏她,国王卡乌斯决定用伊朗古代跨火堆的巫术方式来作判决。萨巫什骑马越过火堆,毫发未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尽管如此,父子仍旧失和。萨巫什离开伊朗,暂避邻国图兰。图兰国王对其本十分敬重,一度厚待之,但终因听信谗言将其杀害。由此,伊朗与图兰之间结下深仇大恨。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成为伊朗民族国恨家仇的代名词,积淀于伊朗传统文化中。纪念或悼念萨巫什的活动即为“萨巫颂”,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作者简介

  西敏?达内希瓦尔(Simin Daneshva)
  1921年生于伊朗“诗歌之乡”设拉子。德黑兰大学波斯文学博士,并曾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富布赖特奖学金,在该校攻读两年。
  她是伊朗最早从事小说创作的女性,并在伊朗文坛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出版短篇小说集的伊朗女性,第一个出版小说的伊朗女性,第一个翻译出版外国文学的伊朗女性。因所获得的卓著文学成就,她被尊为“伊朗小说王后”,并被视为20世纪伊朗文坛活力的象征。
她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熄灭的火焰》(1948年)、小说集《天堂般的城市》(1961年)、长篇小说《萨巫颂》(1969年)、小说集《我该向谁问好》(1980年),以及著名的“彷徨三部曲”《彷徨之岛》(1993年)、《彷徨的赶驼人》(2001年)、《彷徨之山》(尚未出版)。
  在创作的同时,西敏?达内希瓦尔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曾将契诃夫、萧伯纳、霍桑等多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引介至伊朗。
她曾长期在德黑兰大学任教,是伊朗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学者作家之一,被誉为“伊朗文坛长青树”。在《萨巫颂》一书中文版出版前夕,惊悉达内希瓦尔女士于2012年3月8日去世,享年90高龄。特此致以沉痛的哀悼。

书籍目录

译者简介:
穆宏燕,1966年5月生,四川人,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语专业读本科,1990年获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99年起任副研究员,相继任东方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2004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5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萨巫颂: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中有一位勇士,名为萨巫什。他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年轻貌美,受到父王之妃苏达贝的百般挑逗,但却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告萨巫什调戏她,国王卡乌斯决定用伊朗古代跨火堆的巫术方式来作判决。萨巫什骑马越过火堆,毫发未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尽管如此,父子仍旧失和。萨巫什离开伊朗,暂避邻国图兰。图兰国王对其本十分敬重,一度厚待之,但终因听信谗言将其杀害。由此,伊朗与图兰之间结下深仇大恨。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成为伊朗民族国恨家仇的代名词,积淀于伊朗传统文化中。纪念或悼念萨巫什的活动即为“萨巫颂”,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那天,是总督女儿结婚的大喜日子。馕饼师们齐心协力,烤制出了一个超级馓加克。那个时候,还没有人见过那么大的馕饼。宾客们一拨又一拨地走到婚宴大厅,争相观看那大馕饼。扎赫萝 夫人和优素福汗也凑过去看。  优素福的眼睛一落到馕饼上,就叫起来:“牛犊子们在怎样亲吻屠夫们的手啊! 这简直是暴殄天物,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  这对夫妇近旁的客人听到优素福的话,都从他们身边走开,赶紧走出了婚宴大厅。  扎丽把惊叹咽了下去,拉住优素福的手,眼中含着哀求,说:“求求你了,就让我这一个晚上不要再为你的话而心惊肉跳了。”  优素福冲他妻子笑了笑,他总是尽可能地向妻子展露笑容。他嘴唇厚实而外翻,以往岁月中白亮闪光的牙齿,现在已被水烟熏黑了。  优素福走开了,扎丽还站在那儿看馕饼。她弯下身子,撩开印花餐桌布。两扇厅门被人家关上了。桌布四周画满了芸香托盘,装饰以花草,还有蕾莉与马杰农的图案。馕饼中央烤成了泥土色。馕饼上用丽春花写满字:馕饼师行会敬献主持正义的长官。用藏红花和芫荽籽画的点。馕饼四周写的是:恭贺新禧。扎丽暗忖: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炉子里烤的呀?和了多大的面团呀?用了多少精面粉呀?就像优素福说的那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这样的一个馕饼可以让一家子人拿来做晚餐。这个时候,从馕饼铺里买馕饼,是鲁斯坦姆·达斯坦才能做到的事。在城里,前不久,总督威胁馕饼师行会,扬言要把一个馕饼师扔进馕饼房的烤炉里;因为谁吃了那馕饼房的馕饼,胸口就会痛得如同被击中头部的蛇,蜷缩成一团,像霍乱患者一样呕吐不停。大家都说,不知他家的馕饼里掺进了多少毒麦,呈黑墨汁色。然而,正如优素福所说,馕饼师们又有什么过错呢?城里的粮食给养,从小麦到洋葱,全被外国军队买光了。现在……我该如何去求那些听到优素福话的客人们,求他们听见了就当没听见……  就在这思量的间隙,一个声音说:“您好。”扎丽把目光从馕饼转向哈基姆夫人,见她和萨尔简纳特·曾伽尔站在自己身旁,便与他俩握了握手。  他们两个都懂波斯语,但说得结结巴巴。哈基姆夫人问:“您那双胞胎身体是怎么样?”又对萨尔简纳特·曾伽尔解释说:“她三个孩子都是出自我的手。”  萨尔简纳特·曾伽尔说:“毋庸置疑。”又问扎丽,“孩子是还在用奶嘴吗?”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尽管生活在一群自我本位的公共知识分子中间,尽管生存在一个极度的父权社会里,西敏·达内希瓦尔仍因她杰出的个人成就而成了波斯文学史上一个光芒四射的形象。她比她的丈夫阿勒·阿赫玛德多活了四十年,但与他相比,她的声名将永远不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伊朗研究专家 哈米德·达巴什    2003年,伊朗女律师席琳·伊巴迪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受奖演说中骄傲地说:“我是伊朗人,居鲁士大帝的后代。”同时又表白:“我是一位穆斯林。”这一表述完整完美地表达了伊朗民族具有双重身份的独特民族性。《萨巫颂》这部小说同样对伊朗民族的这种双重性从多个层面作了完整完美的抒写,因而成为伊朗现代文学中的经典。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室主任 穆宏燕

编辑推荐

  一曲撼动整个中东的民族悲歌  首部在伊朗出版的女性作家作品  伊朗、设拉子、萨巫颂……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民族,如何在绝望与无助之中得到救赎?  一幅波斯帝国自尊自傲亦奢华没落的剪影!  一曲伊斯兰教什叶派慷慨赴难之牺牲精神的悲歌!  一场伊斯兰教苏非派彷徨迷惘的寻道历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萨巫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有时间要坐下来慢慢看。
  •   这个商品不错~《萨巫颂》一书是重现经典书系的最新作品。本书1969年以波斯文首次出版,是伊朗出版的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即成为伊朗超级畅销书。迄今为止,本书波斯文本至少再版16次,共计售出超过50万册,成为伊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   《萨巫颂》一书是重现经典书系的最新作品。本书1969年以波斯文首次出版,是伊朗出版的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即成为伊朗超级畅销书。迄今为止,本书波斯文本至少再版16次,共计售出超过50万册,成为伊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1941年盟军为开辟一条从波斯湾到苏联的运输通道而出兵占领伊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逆来顺受的普通伊朗女性扎丽的觉醒过程,以扎丽的丈夫优素福宁折不弯的精神和行动为衬托,反映了伊朗因盟军的占领而引发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顺从并承受,抑或反抗并死亡?这既是两位主人公面临的两难选择,亦是这个国家的困境。
      书中的故事将伊朗独特的民族性彰显无遗,从而让人们对伊朗国家民族应当何去何从产生深刻思考。因而,本书的出版,对了解伊朗民族独特性的精髓所在,对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西方对伊朗的种种制裁与围剿,伊朗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无裨益。
      ◆萨巫颂: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中有一位勇士,名为萨巫什。他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年轻貌美,受到父王之妃苏达贝的百般挑逗,但却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告萨巫什调戏她,国王卡乌斯决定用伊朗古代跨火堆的巫术方式来作判决。萨巫什骑马越过火堆,毫发未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尽管如此,父子仍旧失和。萨巫什离开伊朗,暂避邻国图兰。图兰国王对其本十分敬重,一度厚待之,但终因听信谗言将其杀害。由此,伊朗与图兰之间结下深仇大恨。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成为伊朗民族国恨家仇的代名词,积淀于伊朗传统文化中。纪念或悼念萨巫什的活动即为“萨巫颂”,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萨巫颂》一书是重现经典书系的最新作品。本书1969年以波斯文首次出版,是伊朗出版的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即成为伊朗超级畅销书。迄今为止,本书波斯文本至少再版16次,共计售出超过50万册,成为伊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1941年盟军为开辟一条从波斯湾到苏联的运输通道而出兵占领伊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逆来顺受的普通伊朗女性扎丽的觉醒过程,以扎丽的丈夫优素福宁折不弯的精神和行动为衬托,反映了伊朗因盟军的占领而引发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顺从并承受,抑或反抗并死亡?这既是两位主人公面临的两难选择,亦是这个国家的困境。
      书中的故事将伊朗独特的民族性彰显无遗,从而让人们对伊朗国家民族应当何去何从产生深刻思考。因而,本书的出版,对了解伊朗民族独特性的精髓所在,对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西方对伊朗的种种制裁与围剿,伊朗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无裨益。
      ◆萨巫颂: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中有一位勇士,名为萨巫什。他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年轻貌美,受到父王之妃苏达贝的百般挑逗,但却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告萨巫什调戏她,国王卡乌斯决定用伊朗古代跨火堆的巫术方式来作判决。萨巫什骑马越过火堆,毫发未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尽管如此,父子仍旧失和。萨巫什离开伊朗,暂避邻国图兰。图兰国王对其本十分敬重,一度厚待之,但终因听信谗言将其杀害。由此,伊朗与图兰之间结下深仇大恨。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成为伊朗民族国恨家仇的代名词,积淀于伊朗传统文化中。纪念或悼念萨巫什的活动即为“萨巫颂”,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民族,如何在绝望与无助之中得到救赎?  一幅波斯帝国自尊自傲亦奢华没落的剪影!  一曲伊斯兰教什叶派慷慨赴难之牺牲精神的悲歌!    人类发展到目前,种族歧视依然存在。
  •   这本书当初在学校图书馆借的,现在 自己买了一本来珍藏
  •   本书确实是了解伊朗历史与现实的好书,可能因为是女性作者的作品,感觉笔法过于细致了。
  •   从未看过伊朗的书,长长见识吧!
  •   去伊朗前买的这本书,旅途中开始看,翻译实在太烂,阅读痛苦,最后扔到伊朗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