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麦田记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重庆  作者:潘沈斌  页数:410  字数:41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李春平    一个陌生的作者。《出麦田记》,一部陌生的小说。不过,大凡新人都是陌生的,大凡新作也都是陌生的。所以这种陌生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品读他的小说也有一种陌生感,不是通常我们看到的那种文学青年的小说习作,没有令人眩目的华丽辞藻的连串堆砌,没有那种个人情感在挣扎呻吟中的哀哀怨怨,没有在局促而狭隘的视野中的左顾右盼,与同龄人比较,潘沈斌的小说更接近于一个成熟作家的倾心之作。    小说写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追梦故事。此类题材一些作家早已写过,比如路遥的《人生》。早在十年前,我也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叫《玻璃是透明的》,是写一个农村男孩远走上海寻找饭碗的故事,他在一个可以糊口的城市却看不到自己的家园。而此时,饭碗比家园更重要。当生存之忧袭来时,家园可以抛弃,饭碗却不能没有。可潘沈斌几乎毫不迟疑地把小说视点聚焦于农村青年对城市向往的旅途上。这个题目非常宏大。自工业革命始,城市的发展拉开了城乡距离,农村和城市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们存在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几乎就是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就是文明程度的差异。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话题。农耕文明的魅力变得极其有限,急于逃离乡村的年轻人,不再留恋那些田园风光,不再眷顾那些小桥流水,浪漫的、现代的、五光十色的城市不仅聚集着大批高端人才,也始终吸引着农村青年的目光,似乎只有奔向城市才是他们最理想的人生归宿。于是乎,成千上万的农村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涌向城市,他们在成为城市建设者的同时,也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的人口结构和文化元素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除了进城打工,更多的年轻人是通过高考去实现城市梦想,这是一种更直接、更有效、更可靠的迁移途径。这个途径看起来是改变生存境遇,而实际上更多地体现出文化的转移或文化背景的转换,也是信息时代在中国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潘沈斌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是一种思考性的和智性的写作,整体意义是在向纵深掘进的,因为它抢占了思想和视野的制高点。今天的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从而引发了从乡村到城市的风起云涌的大迁徙,他们正在搏斗着,正在经历着各种精神煎熬和阵痛。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命运和喜怒哀乐,有多少作家真切地关注过?也许,这就是《出麦田记》的价值所在,也是潘沈斌的价值所在。    我还看到,在这部新人新作中,潘沈斌不同于其他一些年轻作者的是他会叙事,会讲故事。我平时接触过许多青年作者,他们中有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有博士,硕士,也有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他们通过互联网把作品发到我的邮箱里,请我“修改或指导”,我对他们的状况比较熟悉。一个普遍现象是,他们的文学基础很好,语言华美,修辞典雅,但不能掩饰他们欠佳的文字功底和艺术感觉。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叙事,不会讲故事。不会讲故事不是一个小问题,实际上是缺乏小说基本功的打磨。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郭敬明和韩寒他们都不会讲故事,他们是靠个人小情感取胜的。潘沈斌不一样。他用笔较老道,叙事也从容,剪裁尚干净。这也是我欣赏他的地方。他的不足也很明显,比如语言不够规范,对细节的把握还不到位,等等。要知道,长达37万字的《出麦田记》故事并不好讲,涉及到农村,城市,学校,要去悉心捕捉农民,老师,学生,官员们的灵魂,小说网罗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色人等,能把故事讲到有章法,有层次,讲到波澜起伏,是了不起的。    从资料上看,潘沈斌是河南商丘人,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中文是他的专业,这部小说写于他的大一到大三时期。我在一个普通高校教书,职业是作家也是教师,主要辅导学生的文学创作。平时接触到有志于文学的青年很多,全国各地都有。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理论家温儒敏教授在汉江边和我聊天时,他曾经告诫我,春平,你指导学生的文学创作很好,但不要提出培养作家,高校是培养不出作家的,北大也不敢这样说。文学人才成功的要素很多。温老师的话很对。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一些青年作家,除了北大毕业的徐则臣,其他大都是学历不高的,即使他们考上大学,也是考不上名校的,比如风头正健的鲁敏和王十月。潘沈斌倒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从专业上看,文学是他的爱好。英雄不问出处。潘沈斌是否会成为文学界的后起之秀?从他现在的基础看,他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头,下一步要扎扎实实地打底子。我们有理由翘首以待。    2011年7月2日于陕西安康

内容概要

   《出麦田记:与世俗无关》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麦田”便是指农村,“出麦田”便是指农村人想要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的艰难。小说里的三个男主人公:八十年代的夏念祥,他走出了麦田,实现了人生价值,但却迷失在麦田之外,找不到了自我;九十年代的许运动则没有走出麦田,最终搁浅在麦田里面,被世俗的麦芒刺穿,成为一个疯子;而二十一世纪初的许依桐,参加高考却落榜,是属于想出麦田而不得,想回麦田也不得的尴尬处境。三个年代,三种命运。

作者简介

潘沈斌,男,河南商丘人,执着的文学逐梦者,最欣赏的人:为了崇高理想而暂时卑微活着的人。

章节摘录

版权页:封阳县虽为县,却无县的实力。县城乃弹丸之地,南关放屁北关可闻,但是属于封阳县辖区的农村面积却甚广,南北延伸百里之遥。且农村人多之极,若驱车下乡,有的一个村庄还未出去便又进入另一个村庄,庄庄重叠、村村相望,不愁没人问路。这些村庄的规模大小不一,有一二百人占地为村,也有万余人聚居成镇。这些村庄好像人脸上大小不一的麻子,点缀在广袤的原野上。封阳县除了贫穷无任何特点,土地不争气,除了五谷杂粮什么都长不出。一个县领导一上任,想燃几把火,下乡拼命考察后号召农民种药材,不料药农们栽种的药材好像缺钙,横竖长不成,那些药材好像公婆眼中刚过门的媳妇,左右都不是。一个县长的屁股尚没暖热就又调来一个新县长,开始提倡栽种果树,不料果树结出的果实个个畸形,且果肉酸苦。封阳县宛如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任你千般诱导,均不成器。再来的县长鉴于前车之鉴,知道烧三把火的结果往往是烧了自己,所以新县长他们也学聪明了,到县政府报到之后便直奔主题,拿出当官的看家本领:开会,开过会之后便是写总结,然后再开会再写总结,如此循环,乐此不疲。县电视台的记者都具有超强的报道本领,三个人的小常委会能把意义渲染成与联合国大会同样的重要,报道的语言都是几十年不变的激情万丈,有着郭沫若式的激情和蒋光慈般的狂热。乡也不下了,研也不调了,县长活动范围便是县政府周围三百米之内的各大饭店和大小会议室,除此之外便是轿车内,脚上皮鞋由于不见土地,即使三个月不擦也依旧锃亮。县城原本有个酒厂,生产封阳酒,封阳酒年代久远,传闻当年苏东坡曾涉足此地,喝了封阳酒之后赞不绝口。苏东坡已死了一千年,死无对证,所以封阳酒厂吹得理直气壮,酒盒背面印着苏东坡举着封阳酒对月,旁边配上那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思是苏东坡喝了封阳酒之后憋不住,才文思泉涌,涌出这么一首经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酒厂风光无比,封阳酒一度上了人民大会堂国宴。一酒厂得势,整个封阳都升天。大约是那酒厂觉得这样吹嘘下去很是过意不去,于九十年代末自尽。酒厂破产后,每个县领导均分到许多陈年老封阳酒,后来这些老酒便频频出现在市一级领导的库房内,再过一段日子又出现在省领导的餐桌上,看来礼行天下。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学乱世是坏事,也是好事。如果是爱好,是为自己灵魂而写,它就有价值。作者的见解和文笔颇好!  ——《废都》作者贾平凹潘沈斌不同于其他一些年轻作者的是,他会叙事,会讲故事。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郭敬明和韩寒他们都不会讲故事,他们是靠个人小情感取胜的。潘沈斌不一样。他用笔较老到,叙事也从容,剪裁尚干净。这也是我欣赏他的地方。  ——《郎在对门唱山歌》作者李春平在文化氛围浮躁的当下,粗制滥造、低俗平庸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但《出麦田记》却处处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无论是小说中对理想爱情和美好人性的抒写,还是作者本身对于文学的态度都能看出这一点。  ——《凉州往事》作者许开桢在浮华的时下,《出麦田记》让我读出了城乡社会转型与变革的痛感,这是潘沈斌审视、剖析生活的本领与绝招。挣扎出麦田而又陷入时代的麦茬地,和盘托出了一个沉甸甸、湿漉漉的社会主题,从而显示出了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皇粮钟》作者秦岭看了这篇小说,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年轻入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中国的城乡二元对立体制为靶子,表现了他对社会、对人性的全方位的反思和批判。作者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自觉,整部小说语言很有特点,几乎单靠语言就能够把人带到特定的情绪之中。  ——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硝院长墨白

编辑推荐

《出麦田记:与世俗无关》编辑推荐:一部足以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纯净之作,比《山楂树之恋》更感人的纯爱,比《三重门》更尖锐的叛逆青春,比《平凡的世界》更味浓的皇天后土,浮华时下,《出麦田记》呼唤等等灵魂。李春平倾情作序,贾平凹、许开祯、秦岭、墨白等名家鼎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出麦田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4条)

 
 

  •   阅读越有感觉,故事平凡但是很发人深思,昨天夜里我三点多突然醒来,再怎么也不能入睡,于是又把《出麦田记》剩下的几章一一读完,结尾也许是好的,希望夏天能带给许依桐幸运,我相信她会的,因为依桐在夏天出生。

    我知道《出麦田记》我不会只读两三遍... ...
  •   很现实的小说,值得看一看,《出麦田记》映射出社会现实。
  •   出麦田,走出农村,徘徊。。。
  •   非常喜欢这本小说,字字扣人心弦,一口气读完让人陷入一种难以收回的感觉,跟着主人一起回到过去,回到那片茫茫的麦田,哭泣欢笑。。。
  •   坦白讲,这本书给我的冲击,自出生以来,还没有过。我闭门不出,读了三天,书中的文采,还有故事,以及所要反映的深度,都已经远超这个浮华和浮躁的世俗。在文学日下的快餐时代,这本书很有一挽狂澜的感觉。看完这本书,我很想给郭敬明之流说一声:闪一边去!这里,我觉得任何语言与这本小说相比,都是苍白的。此书不火,中国文学史则无救。
  •   书已收到谢谢,书的内容我很喜欢,这是我购的一本很好的书。
  •   这书,我原在新华书店看过一遍,觉得很好。农村和城市是存在微妙的关系。确实是很纯净的小说
  •   这本书我是在广播上听到的,很喜欢。看到书时,只有一个感觉,厚。不过,很好
  •   很满意很满意,书好,发货快。
  •   正版 就是故事有点悲
  •   这本书是我在广播中听到,我准备珍藏它,这书让我共鸣!!!
  •   虽然有些地方比较稚嫩 但作为一部出自当代年轻作家之手的作品 还是非常难得
  •   还未看完,叙事还算不错的,支持下80后!
  •   很棒的一本书,在图书馆读来爱不释手,买来收藏的!
  •   女婿买来送给妈妈的
  •   发达时间真是太快了.书也很好.内容很丰富.
  •   因为收听106.6才知道这是一本特别值得一读的书,写的真的很好!值得收藏
  •   喜欢作者叙事的方式喜欢他的文字风格。慢慢阅读中!
  •   挺喜欢的大家都收到了
  •   书不错,前些天听广播听到这本书,感觉非常好。
  •   老公推荐给我看的书,他很少给我推荐书,我看了之后只想一口气读完,想起了过去,从农村来到大都市。。。可是结果我真的不喜欢,水儿的的妈妈人生那么短暂那么不幸,到了水儿真的希望她能过的好些,可是还是没有得到自己的幸福,结局令我真的放不下。水儿啊不识字没有文化,而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悲啊水儿。命运真的有时候太会捉弄人了,想说的真的很多,我很少评论这么多字的。。。七零后。。。
  •   这本书刚到,正在看,。。
  •   想起了自己的过往,一切都那么真实,仿佛昨日路过的风景。。。70后
  •   买了一本送给爸爸,她很喜欢!
  •   每天听106.6上播这个,很喜欢,买来一本想系统的看一下。这本书的故事很好。
  •   不错的 值得看
  •   孩子要看的,是因为听到了广播,非要买书来看。出版了比较久的书还能吸引我的孩子,一定是值得看的一本书。
  •   FM106.6现在每天14:30和23:00在播这本书。
  •   感觉不错 正在看
  •   首先作为河南人感到骄傲,再次作为新乡的学生感到骄傲,或许是他的经历让他写的如此真实和深刻,看后很有感触,很感动
  •   像《出麦田记》这样的好书真是越来越少了。读着能让人内心平静,净化心灵。书中写出了70、80、90们曾经纠结的青春,是一本能与《平凡的世界》相媲美的灵魂好书!推荐给身边了同学和朋友了!
  •   文化缺失的精神家园的一种归宿,崇高理想主义者的人生,
  •   桐花紫,槐花白。是小说中的,也是窗外的春天之景。
    间或,已分不清,书中,书外。
    以乐笔写哀。
    水儿的选择是不是太懦弱?是不是不太像21世纪初的乡村女孩?
    准备写长评。
  •   我就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 来自农从走到城市····体味着一切 但是心里的乡村情节从来没有改变过 身上还带有着乡村气息 那是真实的我 没有必要刻意掩饰!
  •   4月1号收到4月1号出版的书,有意思。
  •   和作者同学,一同毕业,结果人家是作家了,我成坐家了
  •   本书超棒,让我爱不释手,谁不拜读此书乃人生一大憾事,很难想象一个未出大学校门的学子能写出如此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平淡中蕴含着深刻,能读到此书倍感荣幸,支持,支持,还是支持!
  •   邮寄过来的速度挺快。第二天就送过来了。书也挺好的。。目前正在欣赏中。。挺好。内容挺震撼的。
  •   在韩寒郭敬明的小资感情时代,能读到这样有深度的作品已经很难
  •   已经读了一大半了,觉得这本书很适合自己
  •   帮同事带买的,反应良好!呵呵.....
  •   感悟我们不曾触摸的生活,追寻我们有过的点滴瞬间!那一刻,没有浮躁,静下心来聆听丝丝微风拂过的灵动!
  •   反正是正版,帮别人买的,说还不错。
  •   人生总是有诸多的无奈,洗涤心灵吧
  •   这本书是反应了一个时代,作者50岁之前 会成为中国第二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会一直关注的。希望多写好书,好书能拍成电视剧,电影。
  •   最开始是听的有声小说,然后才买的书,书送给别人了,推荐给别人看的
  •   给朋友 买的,喜欢
  •   刚看了一点。感觉作者拿八十年代的经历去想像七十年代的场景。比方说有一段九十年代的时候,他爹说, 公社里。。。。,我印象八十年代初农村就已经没有公社这个称呼了。另外估计作者喜欢围城或者钱钟书。努力的借用钱氏修辞。痕迹太明显,有些人不能学,比方沈从文鲁迅钱氏等等,不过话说回来,二十几岁,也不易。总体还是值得夸赞的。比我强。但愿继续发展下去,回头自己看看曾经的作品,能找到好笑的地方。因为刚看了不多,所以我只能说,自己武断的认为,这么年轻的作品,冠以比平凡的世界,山楂树还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帽子。搞不好要把作者害了。出版商牟利但不要害人的为好。
  •   这本书很好看,感触挺多。
  •   看着质量不错,内容是听了小说连播后决定买的。送货速度很快。早上下单,下午送到的。
  •   有点悲剧
  •   刚刚看,感觉还可以
  •   从3月21下的订单,经过了33天漫长的的旅游,4月23日收到,从北京到新疆库尔勒3100多公里,一天走了将近100公里,太快了,打死我一天也走不了100公里。
  •   质量行,但是我现在怎么就买到2012年4月1日出版的书了?
  •   整体来说还不错,挺有感触的。我想,豫东的学生读来可能更能感同身受,理解这本书!
  •   暂时还没阅读。反正没包装
  •   书的质量一般,有毛边,纸张也不太好,印刷有一点点不好但是书很好看,真的很好看作者幽默的言语,又动人心弦的故事的结构让人感觉很真实的人物的呈现等等等等...很值得一看!!看完很多天 我还沉浸在书里的世界 对各种人物各种不一样的心情 五味陈杂
  •   喜欢这本书是没有理由的,给个赞
  •   内容没的说。书的印刷质量一般。看书嘛 ,看的是内容
  •   主要是书不错,值得读的一本书!发货还够快,下回还来买!
  •   文字很好 讲述了一件事实
  •   现在各大媒体都在推荐的一本书,的确不错,讲的是农村的故事,很深刻。
  •   听了北京文艺广播推荐的,说什么贾平凹等人推荐的,跟平凡的世界一样流芳千古什么的。看后很失望,只能说作者有诚意,但是阅历太少,胸中没有丘壑。还处于农村青年对城市文艺女青年膜拜的那种程度中,满篇对女神的描写啊,看得发指。实际生活中,再美的女人也经不起这么捧杀。
  •   一开始在书店里偶然看到这本书,看了内容很不错,并在网上订购,刚寄回来时少了外面的套。后来,客服联系后,又给补了回来~
  •   很好看,书的质量还不错
  •   印刷不是很好,感觉像盗版……
  •   把世俗的东西,把世俗的欲望、爱、狭隘、人情、生活,描写得如此恬淡,波澜的情愫埋藏烈火般的焦灼,最终回归现实的宁静。超喜欢。
  •   书我很喜欢 希望亲们也来看这本书
  •   不错呀!不错呀!还是很满意
  •   喜欢,这个书写的不错
  •   满意,是正版,到货很快
  •   有下部不?
  •   作者运笔老到
  •   书不错!现在fm1066在播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